长大后自信的孩子,只因停止对他做这10件事!

彤橦妈妈聊育儿呀 2024-11-29 11:01:20

最近和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说起来孩子的教育,特别如何把孩子培养好,长大后也自信强大。

朋友说,少溺爱、多放手、少迁就、少责备。一听觉得朋友说的挺有道理,进而回家趁孩子睡觉后,就整理了一些,父母停止做那10件事,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1.停止溺爱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责任,但事实是很多父母,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做出溺爱孩子的举动。例如无论孩子提出的要求合不合理,都立刻答应,或者孩子只要撒泼哭闹,立马就妥协。

就像昨天二宝看电视,不让看就哭,队友立马妥协,我说,你可以给他看,但绝不是他哭闹撒泼时给他看,而是他给你好好说话时看。

同时他要看,也是要设定时间,而不是他一哭,你就让他看,如果一哭就看,那他长大通过手机威胁你时,你就不要说他不好管教。

队友听完,觉得有道理,就和二宝沟通时间,二宝也好好沟通,不再哭闹,问题也解决了。所以,爱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责任,但把孩子教好引领好,却需要我们每一位父母的智慧。就像孩子沉迷手机,其实不是孩子的错,是父母出了问题,孩子内心没有尺度,但父母要有。

2.停止唠叨教育孩子点到为止,过多唠叨都是废话,如果真要唠叨,那6岁前多唠叨,6岁后管住嘴巴。李玫瑾老师也曾说过:

6岁前父母的话是金子,所以,要不停的唠叨;12岁后,父母说的话是垃圾,要学会闭嘴。就像我家大宝,6岁前你说啥都听,6岁后说多了,就会说,妈妈你别说了😂,我知道了。所以,也是那一刻起,我知道,好的教育不是父母说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少儿通透。

3.停止干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种现象,就是说好的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件事情,但孩子真的去做时。家长就会不放心,原因是,怕他做错或做不好,所以,没名气就的干预孩子的决定和决策。

其实,只要孩子做这件事情,不会危及到生命安全,就不要过多干预,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过多干预会让孩子缺乏独立和自主能力。

4.停止过高期望为人父母,对孩子有期望是很正常的事,但也不要过高期望,过高期望,孩子做好了还好,但如果做不好,就会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压力。

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尽量定一些孩子只需要垫垫脚就能完成的目标,而不是定一些孩子跳一跳也达不成的目标。

5.停止讽刺和贬低孩子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家长绝对不能对孩子做的事,就是贬低孩子。

管教孩子有话就好好说,千万不能一开口就是反话,要么就是讽刺和贬低,这样不会让孩子变好,更不会让孩子长记性,只会变得自卑。

6.停止过多迁就爱孩子没错,但不能过多迁就孩子,例如你今天很累,孩子非要让你陪他玩,这时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今天很累,而不是迁就孩子陪他玩。

迁就孩子,不仅自己会累,孩子也学不会心疼父母,还会让孩子学会自私以及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爱就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开诚布公去沟通。

7.停止过多心疼心疼孩子没有错,但过度心疼,孩子很难获得成长。例如昨天朋友吐槽孩子每天早上迟到,我问她,孩子几点起床,她说,每天7点20起床。

起的早了,心疼他没睡够,所以,总要他多睡会。心疼孩子没有错,但多度心疼,不仅帮不到孩子,反而还会让孩子错过更多锻炼和成长。

例如,让孩子6点50起床,孩子提前30分钟,不仅能晨读,还有多余时间吃早餐和整理物品。不用说,空余时间多了,孩子自然也不会迟到了。

8.停止太多享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很多家庭都条件比较好。所以,我们给予孩子的也是最好的,例如带孩子旅游、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玩最好的。

如果家庭条件很好也可以,因为那是他们的日常,但事实是,很多家庭其实都是普通家庭。但他们为了让孩子享受最好的,时常踮起脚尖消费,大白话说。孩子小享受了,长大了不容易被骗,特别是女孩子,以前挺认同的。

但结合自身经历以及养育经历,让我意识到,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过早的让孩子享受,会养出孩子的贪欲,这种欲望会越养越大。所以,回归正常,什么样的家庭,就做什么事。

9.停止太多满足爱孩子不是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而是要学会拒绝,例如刚买了玩具,看到又要买,不买就哭。那就索性让孩子哭一下,而不是妥协给孩子买。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在想做一件事情时,他们会不停地试探父母的底线,以此,来看父母的底线在哪里。

如果他一哭你就妥协。那他们就知道父母的底线是他哭的时候,所以,他们会每次都用哭威胁。但如果,你没有在哭的时候去满足,而是坚守底线,那孩子就知道,哭没有用,要好好沟通。

10.停止过多的在意和关爱过多的在意和关爱,会让觉得以自我为中心,进而变得自私不懂感恩,甚至不懂得珍惜。所以,在意孩子没有错,但不要过多的在意。

例如孩子磕了一下,没事,就拍拍干净起来就行,而不是,孩子磕碰一下,就大惊小怪。让孩子以为磕碰一下,是多么严重的一件事情。

0 阅读:18
彤橦妈妈聊育儿呀

彤橦妈妈聊育儿呀

育儿成长、读书感悟,生活来源于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