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拥有七个校区。
分别是紫金港校区、玉泉校区、西溪校区、华家池校区、之江校区、舟山校区以及海宁校区。
紫金港校区作为浙江大学的主校区,汇聚了多个学院,例如外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等。
玉泉校区内则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等多个院系。
西溪校区现有艺术与考古学院、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等。
华家池校区主要承担继续教育学院的教育培训任务。
之江校区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和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所在地。
舟山校区主要设置有海洋学院。
而海宁校区则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

海宁校区已成立近10载,然而其知名度却未达预期。
该校区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确保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外双方颁发的毕业证书。
学生一经入学,即获得双方学籍的正式认可。
学校采用的编码与浙江大学本部完全相同,所颁发的毕业证书也与浙大本部别无二致。
学生还能额外获得一个外方学位证书。
授课教师主要来源于浙大本部和外方合作院校,其中也不乏外聘教师。
在生源方面,目前涵盖浙江、山东、广东、河北等省份,还有天津、陕西、辽宁等其他省份的学生,但这些地区人数较少。
浙江本地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估计约为3/4。
该校区似乎聚集了不少浙大教职工的子弟,许多学生的家长正是浙大的教职员工。
目前开设的专业包括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以及土木工程。
上述四个专业均为与伊利诺伊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
还有一个与爱丁堡大学合作的生物医学专业。

此校区采用的是浙江大学所倡导的“1+X”办学模式,即以浙大为核心,引入外方不同优势学科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在中国尚属罕见,因为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如上海纽约大学,更像是纽约大学的分校。
还设有针对外国学生的中国硕士中心,涵盖中国历史、汉语、中国文化及当代中国社会等多个文科方向领域。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都有参与,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学生较为集中。
还开设了面向外国本科生的数学哲学经济学专业,其学生构成似乎以亚洲国家为主。
另一个经济创新与全球领导力的专业则主要是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硕士研究生项目。
必须得承认,经过高考这一选拔机制的筛选后,浙大的生源与清华、北大,乃至复旦、交大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在浙大内部的二次筛选中,最为优秀的学生大多汇聚到了竺可桢学院。
海宁校区就浙江省内的生源质量而言,处于浙江大学各校区中的较低水平。
浙大急切希望借助国际校区提升其国际排名,顺应中外合作办学的潮流而创建了海宁国际校区。

然而这一举措显得过于仓促,尽管有浙大和海宁市的资金支持学科建设,其实力必然会逐步增强,虽不及本部,但也能配得上浙大的声誉。
该校区的主要学科包括药学、机械、生物等边缘学科,这些专业的前景和待遇并非特别出色,也不算浙大最顶尖的专业。
对于浙江的考生来说,无论是从三位一体招生的初审入围分数,还是最终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看,通过海宁国际校区进入浙大的难度都要低于本部。
而且海宁校区在浙江省的招生途径只有三位一体这一种方式。
浙江大学已经拥有超过百年的办学历史,然而海宁校区成立时间较短,尚未积累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校友资源。
老牌校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校友网络和社会影响力,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浙江大学的主校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文化元素已经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深入人心。
海宁校区作为一个新的校区,虽然也在努力营造自己的校园文化,但在文化传承和认同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海宁市位于浙江省嘉兴市,与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相比,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对较小。
当然最大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学费的问题。
一年10W的学费不是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可以说,浙大海院算是一个贵族学校。
有这个能力的人,多半会选择出国。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