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女士刚生下宝宝两天,就从医院回到了家中。
一天,她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突然发现宝宝的嘴里有一个黄白色的小点,很像牙齿。
她心里一震,赶紧喊来孩子的奶奶:“奶奶你快看,咱家乐乐是不是已经长牙了?”奶奶本来满脸笑容,但看见那个小点后,脸色一下子变了,整个人显得非常紧张。
奶奶仔细检查了一番,郑重其事地说道:“这是马牙,不是真牙。孩子一出生就长马牙不吉利,得挑掉。”梁女士毕竟还是新手妈妈,不太懂这些,但她知道奶奶带过好几个孩子,有经验。
所以,尽管心里不安,她还是听从了奶奶的建议。
奶奶的老办法:挑马牙引发严重后果奶奶找来了一根没用过的绣花针,准备为宝宝挑掉那个马牙。
小宝宝当然不愿意受这种罪,哇哇大哭起来。
梁女士抱着孩子的头,丈夫捏住孩子的手脚,让孩子不能挣扎。
奶奶则一手拿针,一手稳稳地捏住孩子的下巴,一点一点地挑破那个黄白色的小点。
针尖刚一触碰到宝宝的皮肤,宝宝立刻疼得泪流满面,哭声震天。
梁女士心疼得眼泪直掉,但还是对宝宝说:“乐乐乖,奶奶是为了你好,忍一忍就好了。”奶奶也在一旁哄着:“宝宝乖,不哭不哭,奶奶是为你好,很快就好了。”
过了一会儿,黄白点终于被挑破,奶奶还用盐水清洗了宝宝的嘴巴。
第二天,宝宝看起来有点无精打采,但梁女士以为只是宝宝饿得慌,也没特别在意。
宝宝病危进ICU,医生揭露败血症原因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第三天傍晚,宝宝突然出现了急促的呼吸,整个人精神状态非常差,甚至有些迷糊。
梁女士吓坏了,摸了摸宝宝的头,觉得有些发烧。
她赶紧叫丈夫开车,把宝宝送到了医院。
一到医院,医生立刻把宝宝送进了ICU。
看着宝宝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梁女士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医生检查后告诉他们,是败血症。
梁女士和丈夫都震惊了,怎么这么小的宝宝会得这么严重的病?
医生详细询问了宝宝最近的情况,梁女士这才想起挑马牙的事。
她有些后悔地对医生说:“孩子口腔里长了个小白点,奶奶说是不吉利,就用针挑破了。”医生听完后无奈地摇摇头,说:“马牙其实是可以自行消退的,完全不影响宝宝的健康。你们这么做,反而让细菌进入了宝宝的血液,引发了感染。”
三个孩子身体部位,千万不要随便处理医生叹了一口气,给梁女士他们做了详细的讲解。
作为父母,了解一些正确的育儿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而某些老旧的观念和方法,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第一个是孩子长出来的马牙。
马牙其实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现象,通常在宝宝几个月后会自行消退,不需要特别处理。
如果勉强挑破,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像梁女士的宝宝一样,得了败血症。
第二个是孩子的乳头。
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宝宝的乳头可能会有些肿胀。
这时候千万不要用力挤压,因为可能会导致乳头发炎甚至进一步感染。
第三个是孩子的胎毛。
有些老人说满月要剪胎毛,其实没有特别的必要。
胎毛会自然脱落,不需要刻意去剪。
如果剪的时候不小心,可能伤及孩子的毛囊或者头皮,带来感染的风险。
作为家长,学会分辨哪些育儿建议有效,哪些不能盲从尤为重要。
网络上的信息层出不穷,但我们要有选择地吸收,同时自己也多查阅相关的育儿书籍,确保给孩子高质量的护理。
在这个故事里,奶奶出于好心,却因为不了解科学的育儿知识,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这提醒我们,育儿过程中尽量不要盲从一些老旧的方法,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照顾宝宝。
通过这次事情,梁女士和家人都明白了育儿的科学性的重要性。
他们决定以后不仅要听医生的建议,更要多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不再让孩子因为错误的观念而受伤害。
结语育儿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科学的育儿知识是每个新手爸妈必备的。
小小的一个疏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必须要谨慎。
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在科学育儿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养育孩子的路上,少一点迷信,多一点科学,这样才能为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