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是明朝最为裂痕的一个转折点,一念盛世,一念衰败,在此处彰显的非常明显。开国皇帝朱元璋仅用一个碗,便将华夏文明得以重新续写。太爷爷朱棣与父亲朱瞻基更是开辟了大明盛世。
结果到了朱祁镇这里,不仅没有延续父亲与爷爷的辉煌,就因朱祁镇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将大明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也正因为这场战争,让朱祁镇喜提“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的称号。
那么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大明王朝的气运,真的是因为当时小太监混乱朝政而引起的吗?
御驾亲征
明朝正统十四年,满朝的文武百官在下面倾听皇上朱祁镇的激昂演讲。演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讨伐瓦剌一族,也就是现在的蒙古。至于原因嘛,当然是因为瓦剌的大军多次骚扰且侵占明朝的边境。
要说,这敌人都快要打到脸上了,出兵讨伐也未尝不可。但是,朱祁镇的出兵讨伐,可不像是他太爷爷与父亲那般血战沙场,开疆扩土。他的这次讨伐,直接让盛世大明开始了衰败之路。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对蒙古的政策向来是与蒙古友好相处,并积极进行防御政策。但是,蒙古部族的内部抗争与吞并,给明朝造成了威胁。为了不再重复宋朝的前车之鉴,永乐大帝也就是朱棣,率兵讨伐蒙古,有力地打击蒙古的侵略形势。
并且,打到蒙古族不敢来侵犯明朝,并将明朝的皇帝视为“魔鬼”。被打怕了蒙古族只能与明朝谈和,并年年朝贡来维持和平时期以及换来蒙古族所需要的粮食等物品。渐渐地两地之间形成贸易,互利共赢。
但是,蒙古人的野心日渐强盛,想要的越来越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时间的安稳给明朝的君主以及权臣带来的巨大安全感,面对瓦剌人的一次次过分的要求,他们居然都奇迹般的答应了。
朝廷的一再迁就,换来的却是瓦剌一次又一次的得寸进尺。久而久之便使得瓦剌人觉得大明朝已经不再是那个骁勇善战的王朝,大明的皇帝也不再是“魔鬼”般的人物。一次次的试探,一次次地退让,让瓦剌有了侵犯之心。
而此时在位的朱祁镇,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却还是个年幼无知的毛头小儿。并且,他的身边有一个太监王振,此人不但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还时常诱导朱祁镇贪玩享乐。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小太监不仅妖言惑众还在背地里制造大量的兵器,贩卖给瓦剌,谋取暴利。也就是说,这个王振除了蛊惑皇上朱祁镇,让他整日贪玩享乐,他还卖国,并且朱祁镇对这个小太监很好,好的跟亲兄弟似的。
这边瓦剌的野心越来越大,而大明朝的内部开始腐烂并不自知,就给了瓦剌可乘之机。但是,起兵总是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才是,为了这个所谓的“正当理由”,瓦剌的统领也先想出了这样一个法子。
因为每年要来明朝朝贡,而朝廷对于朝贡也是表达了非常重视的态度。那就是,你来给我朝贡送东西,那我们朝廷就以厚礼馈赠来表示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几乎都是瓦剌的薄礼换来朝廷丰厚的回礼。
具体的表现为,瓦剌来朝贡的有多少人,朝廷不仅给了丰厚回礼,还要给来朝贡的每一个人丰厚的礼物。这样的好事搁谁身上,谁都要拍手叫好,也先也是这么想的。贪得无厌的他们每次来朝贡的时候都会虚报人数,来获取更多的财物。
但由于他们谎报的人数越来越多,每次朝廷要回礼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明朝的财政不堪重负。正统十四年,瓦剌再次派出使者朝贡,虚报人数换取丰厚的利益,太监王振忍无可忍之下,排查了瓦剌的实际人数,并按照实际人数给赏。这样的做法彻底惹怒了也先,认为这是朝廷怠慢瓦剌的一种方式。
也先也就是因这个理由,派兵南下,攻打明朝,并最终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朱祁镇那里,他没有过多的思量,在朝堂上慷慨激昂的说着要效仿太爷爷与父亲那样,跟瓦剌拼个你死我活,并表示为了鼓舞士气,他也要御驾亲征。
兵变失败,只因太监的一句话
在众朝臣劝说无果后,朱祁镇开启了他的亲征之路。由于准备的并不充分,加上朱祁镇的好大喜功,在行军的路上不断有士兵还未到达战场就已经出现了饿死、冻伤的情况。并且根据前线的情报,与瓦剌人开战,战况激烈尸横遍野,我军不敌蒙军。
这样的情报导致了人心惶恐,尤其是太监王振。被蒙军的凶猛吓破胆的王振惊慌之下要求撤退,并让朱祁镇从紫荆关退兵,途中经过王振的家乡。而王振这么做的原因竟是,想要去自己的家乡显摆威风,自己成了皇上身边最近的人,那可谓是光宗耀祖呀。
本来行军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要根据战况,战士们的身体状况等等复杂的综合条件。然而,王振的一句话,也促成了土木堡之变失败的直接原因。行军途中需要的是汇聚,为的就是众人聚在一起,如果突遇敌人还可以集中力量。
但是,王振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便让行军排成一排从田间经过。还下令不能损坏他家乡的一颗粮草。这也就导致了原本聚集的军队,现在分散成一排,武装力量根本就连不起来。而也先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趁着明军散乱行军的时候,在土木堡发动了兵变。
在此期间,不断有将军来劝阻朱祁镇不要按照王振所言行军,不然必定会引来大祸。可朱祁镇非但不听,还将他们痛骂一遍,身边的王振也添油加醋。众将无奈,只好作罢,能做也只是守护好朱祁镇的安危。
可也先还是突袭了明军的队伍,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明军丢盔卸甲一败涂地。在帐中得知自己惨败的朱祁镇,直到大难临头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护卫将军看到明朝大军几乎已经全灭,心中的怒火再也难以掩饰,看向旁边妖言惑众的王振,举起铁锤奋力一挥,便将这个霍乱朝政的小太监砸死在帐中。
而等待朱祁镇的,就是堂堂的大明皇帝被瓦剌人俘虏,并带回了蒙古,被囚禁了一年之久。皇上被俘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京城,朝中大臣顿时慌了神。
但“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道理,众人还是懂得的,为了能使朝廷继续维持下去,众人商议过后决定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王,世称景帝。
朱祁钰上位的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也先商议“议和”的事情。因为他深知以大明朝现在的实力,是根本打不过蒙古族的。在与蒙商议期间,他修防边事,加强防御,同时培养明朝的军事能力,构建与加强防御体系。
除此之外,他还暂停了朱祁镇在位时的奢靡工程,拿出大量的抚恤金安抚烈士的家属遗孤,从而稳定了民心。在与瓦剌的多次谈判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养精蓄锐。终于将明朝的江山保住。
而正因为朱祁镇好大喜功的御驾亲征与听信了宦官王振的谗言,才导致了靖康之难悲剧的重演。从这以后,明朝的元气大伤,再也不能像朱瞻基在位时那样的鼎盛,而明朝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开拓疆土,逐渐走向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