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犯为了“事业”,不近女色,熟读兵法,10年杀害了20多人

生远谈历史 2024-09-15 13:22:38

一个人熟读兵法,一个人极度自律,一个人发奋自强,一个人锻炼身体,一个人认真读书。

当把这些字眼凑在一起的时候,你觉得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能你觉得他上进,有见识,有文化,身强力壮,等等,总之能兼具上述特征的人,大概率不会是一个很差的人。

但是偏偏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具备了以上所有的特征,却成了一个杀人犯。

36起案件,20多条人命

这位“上进的”人名字叫做张明高。

可能现在已经很少人对这个名字有印象了,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他可谓名声大噪。

只不过,当时的名声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不可否认,因为起点低,所以整个国家依旧相对贫穷。

张明高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贫穷的工人家庭。

尤其是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不止一个孩子,养育成本高企,生活负担就更大了。

所以,张明高很早的时候就辍学了,要挣钱养家。

但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张明高始终找不到什么太好的工作,经常做的都是一些临时工一类的工作。

贫穷并没有因为张明高走向社会而减轻一分,反而社会对张明高的毒打更甚。

这让张明高对于生活失去希望,心理也逐渐开始走向扭曲。

所以,生出了强烈的报复社会的心理倾向。

直到这个时候,就出现本文开头说到的那一幕画面,为了报复社会,张明高开始奋发图强。

你看这句话说的奇不奇怪,为了报复社会,奋发图强,不要怀疑,这里既不是笔误,也不是作者的脑子坏掉了。

而是因为张明高是有着自己清晰的逻辑的。

这个逻辑是什么呢?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比如张明高努力的锻炼身体,为什么要锻炼身体呢?因为只有拥有好身体,才有报复社会的资本。

这个逻辑乍一听很奇特,实际上却没毛病,确实,林黛玉想要报复社会,恐怕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再比如,张明高认为杀完人是需要隐藏自己,不要留下证据的,那么学习兵法就很重要,要么声东击西,要么掩人耳目。

这个逻辑同样的很奇特,但同样的没毛病。

如果不是他对于兵法如此熟稔,对犯罪心理研究的这么透彻,对警察的办案流程如此熟悉,恐怕想要制造30多起案件还逍遥法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实话说,尽管这些逻辑和故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有一说一,确实还挺有道理的。

到1991年落网为止,张明高一共作案36起,杀死了20多人,骗走财物32万元。

能做下这么多的案件,杀害这么多人,放到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是一件相当震惊的事情。

况且这家伙还骗走了32万的巨款,别说这是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就算是放到现在32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可以说,张明高的所作所为,相当残忍。

最早的高智商犯罪

事实上,张明高的案例,让我想起一个词,叫做高智商犯罪。

他能研究明白《孙子兵法》,能自己制作枪支,能组建团伙,都证明这个人本身并不是一个愚笨之人,恰恰相反,他的智商应该相当高。

但是为什么他会堕入犯罪的歧途,说到底还是没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正途之上,当然,也有他的家庭的很多问题。

正如古代饥荒的年代,总有易子而食的事件发生,同样是令人惊骇的。

什么是易子而食?其实就是字面意思,交换孩子吃掉。

为什么要做如此残忍的事情,无他,因为饥荒或者人祸,导致百姓无饭可吃,在饿死和活命的选择面前,人是会丧失人性的。

但是正所谓虎毒不食子,真的为了活命就吃掉自己的孩子,是任何父母都做不出来的事情。

那怎么办呢?交换孩子。

吃自己的孩子下不了嘴,吃别人的孩子就下的了嘴了。

这个成语讲的就是在极端环境之下,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而张明高的事情说的同样是这个事儿,只不过,张明高所谓的极端环境,显然太不值一提了。

毕竟,人生之中,谁又不会受到一些挫折呢?如果受到挫折就要报复社会,那么整个社会秩序早就崩盘了。

所以张明高的案件,还是要从他自己找原因。

诚然,他的家境贫寒,他的工作不顺,他的父母早逝,这些都是让人心态失衡的重要因素。

但家境贫寒的人数不胜数,工作不顺利的人同样随处可见,包括父母的离世,亲人的离开,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无法撇开的事情。

这些事的确不顺利,但并不是张明高心理变态的根本因素。

说到底还是他个人的性格使然,对于来自社会的不公,他有着强烈的报复心态,再加上不平衡的心理作祟,让他对于报复社会这件事变得更有动力。

最终,有了第一次的报复,就接踵而来继续为之。

甚至他的心理扭曲到,为了能够更顺利地报复社会,还需要提升自我。

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策略,锻炼身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杀更多的人,且不被发现,且就算被发现也能规避罪责,且最终身死道消。

这一系列的所作所为,无不彰显着张明高扭曲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的外表,未必代表着这个人的真我

有一个词,我觉得很贴切形容张明高,叫做道貌岸然。

事实上,无论是新闻中,传闻里,还是现实生活中,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都多的很,表面上看他们人畜无害,甚至热衷公益,但背地里确实无恶不作,罄竹难书的大恶人。

就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一般。

岳不群的登场就是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约束门人一板一眼,于大事之中,选择正义而非人情。

如果故事到拯救完林平之的时候就结束,那么岳不群自然就是全书之中最高洁的那一个,恐怕其客户也不会减少很多。

但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其给到人的启示确是有理有据的。

生活中,工作中,表面上彬彬有礼,谦谦公子的形象,背地里也许是另外一副蛇蝎心肠。

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并不一定要靠外表来轻易下论断。

一个人是真的好,还是假的坏,还是要看本心。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尽管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早已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能同日而语,但不公平的事件,贫穷,仍旧是现代社会无法完全避免的顽疾。

所以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压力,总会让人的心灵扭曲。

我曾经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案例,一个孩子,总是自卑,敏感,易怒,这样的性格养成往往与童年经历有关。

而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都保持着怀疑和远离的态度,并且一旦有人给予误解和怀疑,总是瞬间爆炸。

比如《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出身卑微,无依无靠,因此,总是怀疑他人,从不肯真正的交心。

最终的结局也显而易见,众叛亲离,进而身死殒命,但整个过程中却是坏事做尽。

现实让人扭曲,也让人迷失自我,更会让看似善良的人变得凶恶和失去底线。

张明高的案例恰是一个现实版的安陵容,自卑敏感扭曲,现实给予他走向歧途的动力,而他自身的扭曲则最大程度的放大了人性中的恶,从而不断催动着他作恶,既可悲又可恨。

0 阅读:0
生远谈历史

生远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