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文化组合“房谋杜断”:走进天水,细品伏羲文化

天之水网 2023-09-25 22:06:26

9月25日下午,爆火文化组合“房谋杜断”来到羲皇故里甘肃天水,领略独具特色的人文风韵,细品悠久深厚的伏羲文明,完成“房杜甘肃行”的完美收官。

金秋九月的麦积山风景秀丽,群山环绕山峦间密布着翠柏苍松,雨后初晴的天气分外清爽,踏入此方天地让人顿感心旷神怡。“房杜”组合远眺石窟壮景,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辈古人的智慧连连称赞。走进麦积山石窟,194个佛教窟龛映入眼帘。天水麦积山石窟内有泥塑石雕、石胎泥塑七千二百余身,壁画一千三百余平方米,分布于东、西两崖,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石窟塑像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1961年3月4日,麦积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水自古就有民间祭祀伏羲和官方祭祀伏羲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太牢”之礼祭祀伏羲,至明代由官方主持春秋两祭,一直延续至今,相沿成俗,形成了内涵丰富、厚重、独特的祭祀文化。如今,极富魅力、极具辨识度的伏羲文化是天水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伏羲庙本名太昊宫,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是明代专门为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所建的宫廷式庙堂建筑群……”伴随讲解员细致的讲解,“房杜”组合走进天水伏羲庙,品读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的伏羲文化。伏羲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建筑格局为四进四院。沿中轴线,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依次排列,层层递进,庄严雄伟。朝房、碑廊沿横轴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1988年开始,天水市政府恢复了公祭伏羲氏活动。2013年,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4年,首次实现了海峡两岸“同根同祖、中华共祭”。随着公祭伏羲大典规格升高,规模增大,活动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每年公历6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齐聚天水伏羲庙参加公祭大典 。纪念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既是对作为中华民族本源和中华文明源头的伏羲文化根脉的重要传承,更是对由伏羲所开创和奠基的中华古老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弘扬发展。

离开伏羲庙后,“房杜”组合来到天水胡氏古民居(俗称南北宅子),参观了这座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胡氏民居于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天水市现存的明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在全国范围内其规模也是不多见的古民居,为研究天水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提供了珍贵、丰富的历史资料。

天水行程结束后,“房杜甘肃行”圆满收官,从盛唐“穿越”而来的“房大人”与“杜大人”,以幽默风趣的直播风格和饱满的热情,展示甘肃形象、传播甘肃声音,为提升甘肃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贡献“房杜”力量。

来源:新甘肃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