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昆铁路北起成都,南抵昆明,全长1083.3公里。这是一条重要的三线战备铁路,也是西南地区铁路网中的重要干线,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
嫩林铁路,是一条打开大兴安岭“高寒禁区”大门的大动脉,使昔日荒无人烟的林海雪原,充满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对于开发林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巩固东北边疆具有重大意义。
殷龟铁路,不仅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作战物资的供应、和作战部队的机动性,保证反登路作战取胜,确保了抗美援朝战争最后的胜利,而且对朝鲜未来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然而,这些铁路的修建和开发,都离不开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就是昔日张学良身边的大红人,也是少帅机要秘书的郭维城将军。同时,郭维城还是新中国的开国少将,我国第五任铁道部长,全国政协常委,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今天让我们走进开国将军郭维城的传奇人生。
郭维城,1912年8月21日出生,辽宁省义县人。他出身显贵,满族,祖上是清朝正黄旗,很小就进入学校读书,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郭维城,亲眼目睹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以及外强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很早就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少年时代的郭维城,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胆量和气魄,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16岁时,他就受到东北军掌门人张学良的约见,他控诉侵华日军的野蛮行径,列举了同学们对日本人的愤懑情绪,希望东北军加以制止,得到了少帅的认可。
还在东北大学附中读书的郭维城,在受到进步书籍和革命思想的影响下,联合7位同窗创办了《冰花》刊物,宣传革命思想,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发现他是一棵革命的好苗子,立即派人与其联系,向其灌输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
高中毕业后,郭维城考入东北大学文法系,可刚读两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失去家园的他被迫只身来到北平,借读于燕京大学。后又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进入复旦大学学习。在这里,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便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开始他的革命新征程。
毕业后,他奉命潜伏东北军中,秘密从事革命工作。由于他思维敏捷,对时局颇有见地,深受张学良的器重和欣赏,很快被提拔为少校秘书,负责给张学良作记录、发布新闻等工作。每逢开会、演讲和外出巡视,张学良都会把他带在身边,后又被提升为东北军青训班副主任、西北临时军委会宣传委员,成为了少帅身边的大红人。
郭维城还参加了西安事变,草拟了捉拿老蒋新闻稿、宣传提纲、向全国同胞和全世界发布新闻,主管报纸和电台,将其为中共作宣传。后又担任东北军学兵队主任、东北军总部办公厅科长,组织创办《时事周刊》和“长虹剧社”,积极宣传抗日。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随随东北军参加了淮河、台儿庄、二韩等战役,随后东进山东,进行抗日游击战。他利用在东北军领导机关的特殊身份,及时掌握敌特动向,保护了大批险遭暗害的革命同志。后他被提升为少将处长,代理东北军总部秘书长,为我军做了大量工作。
1942年,蒋介石发来电报,要处决万毅将军,郭维城设法将这个命令拖延了4月,并布置了营救方案,让万毅寻机越狱回归我军,后成为新中国开国上将。郭维城率领东北军111师起义后,被编入八路军,并担任山东纵队111师副师长。
面对日军的扫荡,他率领独立团掩护115师和山东军区机关向沂蒙山转移,并指挥部队抢占悬固顶,布兵于1公里的阵地,与万名日伪军血战,打退了敌军5次进攻,完成了掩护任务,随即率部突出了重围。后他又担任山东军区师长兼政治部主任,山东行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郭维城调往东北,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与铁路打交道。他历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铁路局局长、西满铁路局局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铁路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天津铁道处处长、衡阳铁路局局长等职,圆满完成了抢修、保卫铁路和支援我军作战的任务,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中,郭维城担任志愿军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志愿军铁道兵指挥所司令员,在朝鲜的冰天雪地、洪水泛滥的高山峡谷中,翻过四座大山、跨过六条大江,在缺乏修路机械的险恶环境中,在极短的时间里,修成了一条从龟城到殷山129公里长的铁路,创造了在严寒地区筑路的奇迹,为抗美援朝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回国后,他担任铁道兵第一指挥所司令员、副司令员,铁道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了开国少将军衔,并参与指挥修建了黎湛、鹰夏、包兰、嫩林、川黔、贵昆、成昆等铁路。他为创立和建设人民铁道兵,发展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功勋卓著、功不可没。
1995年1月1日,郭维城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83岁。郭老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光辉事迹永远载入历史的史册,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