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谢天华破产的原因,不是再投入40万换大船,竟是这个消息

博旭娱娱乐 2025-03-14 13:18:41

花街大院的高中生们,无心读书,谢望和想创业赚钱,希望能帮父亲分担。邵星池和周海阔的心思也不在学业上,为此挨了家长好多顿揍。

这一切的根源是谢天华换了新船后,生意大不如前,几个月的分红没发。大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马奶奶的一场大病更是暴露了大家真实财务状况。

如果当初谢天华愿意听周宴临和邵禀义的意见,不换船,是不是大伙儿的日子就不会这么难过呢?

01

老谢当时志气满满要换船的时候,开饭店的周宴临就提醒他,京沪高速年底开通的话,船运业务就会萎缩,还是不要换船的好。

老谢凭借着十几年的跑船经验认为,高速运价高,船运价格便宜还是有优势的。

周宴临的父亲周一仆因为对运河有感情,认为人不能忘本。

邵禀义心里有疑虑,但他碍于面子,拉不下脸说反对,只能违心的同意。

在《乌合之众》里,勒庞认为,如果没有任何联系,“只是一些人聚在一起,尚不足以形成团体。”

花街大院的5户人家因为深厚的渊源成为胜似亲人的群体,因此老周和老邵即使有想法,迫于压力,也不再反对。

毕竟老谢曾帮大家赚到过钱,他们选择继续跟投老谢。

老谢跑了一辈子船,知道京沪高速要开通,他也做了分析,认为船运价格低,靠着洪淮线还可以赚到钱。

老谢换船后,第二集船老大老五就因为欠债跳河自杀了,也在预示着换船会破产。

换船后经营每况愈下,运河的船少了,老谢运货的钱,也陷入三角债讨不回来,面临卖船的窘境。

老谢没有想到,社会的发展超出他的认知。这个时代要抛弃你的时候,都不会跟你说一声再见。他很无奈地看到航运的衰败,被迫接受现实。

02

如果按照民主表决,老谢要换船这件事不一定会成功,也许会有其他结局。

老周认为高速开通对船运有影响,老邵也把他的疑虑讲出来,大院里有两票反对,马奶奶持中立态度可以弃权。

老谢的老婆梁海泓认为换船是大事,要好好商量。

老夏的老婆李燕要和夏茂田讨论换船,没说几句话老夏就怒了。应该是李燕说了自己的想法,两人话不投机就吵起来,最后也没有吵出一个结果。

老周的妻子罗之梅从经济角度考虑马奶奶可能不宽裕,其实她也是不同意换船的。

真正想换船的只有谢老大和夏茂田,其他人都怀疑态度,如果民主投票,换船这件事大概率不会成功。

因为老谢的坚持,而大家又想继续赚钱分红,糊里糊涂的投入本钱,结果几乎血本无归。

如果不投新船,至少日子会好过一些。孩子们安心读书认真备考,不会心思活络地想着要赚钱。

马奶奶生病了也不会面临没钱付医药费,还要众人接济的地步。

即使船运生意不济,大家手上也有余钱,起码过日子没问题,可以再想其他办法。

写在最后

原著《北上》分了两部分讲运河历史,一是1901年清政府下令废止漕运;二是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

剧版主要讲90年代的运河变迁和6个年轻人的北上拼搏的故事。

而他们的父母辈依然留在运河边,看剧情预告,梁海泓去开大货车了,老谢终于决定卖船要重新振作。

花街大院的人们被时代的浪头打到后,在困境中又重新站立起来。就像沃尔特·本雅明说的“历史的天使凝视着过去,却被未来的风暴推向未来。”

赫伯特·斯宾塞说:适者生存。在时代的洪流中,只有适应变化才能生存,淘汰是无声且无情的。

90年代,不管老谢是否换船,船民的生活也会迎来巨变。运河边的人们,他们不会被打倒,会勇敢地迎接变化。



0 阅读:2
博旭娱娱乐

博旭娱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