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传统豪华品牌,德国总部开始对中国区进行合法调查,已有区域负责人被辞职。而明年年初,该品牌的金融和销售业务会正式合并,区域和金融将会竞聘上岗,大洗牌还会加速,虽然消息特意提到不点名是哪家品牌,但这种迹象都指向了一个答案——保时捷。
保时捷最近一段时间的人事调动可以说是相当频繁,其中在9月1日,Alexanber Pollich正式接替Michael Kirsch出任保时捷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地区CEO。12月初,保时捷中国新设技术部门,并宣布由此前在奔驰担任高级职务的李楠担任副总裁。12月12日,保时捷日本CEO尉岚峰又被安排调任中国,这位老哥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担任保时捷中国副总裁及首席运营官。
可以说保时捷这次针对中国大区的人员调整一个比一个重磅,而且被委以重任的新面孔又都是重量级选手。
其中Alexanber Pollich在保时捷已经工作了23年之久,曾担任过多个管理职位。自2018年7月份起,他便一直担任保时捷董事会主席,具有十分丰富的国际经验和销售经验。从保时捷方面给出的信息来看,Alexanber Pollich的工作内容除了保障保时捷目前的运营业务之外,还将在中国市场实施以价值为导向和品牌合适的增长战略。并且后续要将工作重点放在与当地经销商的更深入合作,以及进一步优化内部流程和结构上。
李楠是一位深谙中国市场的本土高管,他曾在宝马和奔驰任职,尤其在软件和信息化领域有着十分深厚的造诣。Alexanber Pollich曾表示,李楠的加入将有力推动保时捷在车辆智能化和智能驾驶等领域的产品迭代升级。尉岚峰则有着超过21年的国际汽车行业从业经历,在担任保时捷日本CEO时,他在强化保时捷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方面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个人认为,保时捷近期针对中国市场的频繁人事调动,体现出了该品牌对于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的重视。同时,这也是保时捷方面对于原先中国市场销量表现不满的结果。
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保时捷前三季度全球累计销量为22.6万台,同比减少7%,其中在华销量仅为4.33万台,同比大跌29%,是同比跌幅最高的单一市场,同时中国也失去了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位置。此外,在今年前三季度保时捷的营业收入为285.6亿欧元,同比下滑5%,运营利润则为40.4亿欧元,同比下滑27%。
保时捷销量在华销量暴跌,同时又想保持住市场份额,因此只能将压力转嫁给经销商。其中在今年上半年,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量任务选择了向经销商压库存,这直接导致了经销商的资金压力指数级提升,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在今年5月份,部分保时捷中国经销商联合发起了抗议与抵制,逼宫德国总部,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同时更换相关高管。该事件最终以保时捷方面的妥协而告终,而后便有了保时捷中国大区的人事大地震。
目前来看,保时捷要想扭转在中国市场的颓势,最关键的一步是要加紧电动化转型。在中国汽车市场,电动化浪潮彻底改变了大众对于燃油车的需求,即使是像保时捷这样的超豪华品牌,也不得不面对众多造车新势力的挑战。尽管保时捷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目标,比如说2025年新能源车型销量要占整个销量的一半,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比例将达到80%以上等等功能然而受制于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恐怕难以如期达成目标。
除此之外,目前网上还有小道消息称,保时捷中国已经开始着手实施人员精简计划,该计划将波及约10%的正式员工,以及30%的外包业务员工。毫无疑问,这一举动旨在缩减开支,提升整体的运行效率,以缓解品牌的运营压力。但是这波操作势必会再度迟缓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进程,恐怕在未来几年,保时捷在中国汽车市场将会在下坡路上一路狂飙。
车叔总结
总的来看,保时捷中国一方面进行频繁的高层人事调动,另一方面又要进行人员精简,其主要目的还是想稳住阵脚,然而这一套组合却未必能挽住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颓势。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不断向高端豪华市场冲击,所留给保时捷的时间已经愈发紧迫,如果保时捷想要逆风翻盘,就必须放下身段,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技术的研发上,展现出独特的产品力,可是如今的保时捷还有这个实力吗?这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