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海域贴身对峙,海警6公里强势突破,台船50米疯狂喊话,宣称导弹已经对准我方航母,台外海立马乱成一团!
4月1日,台海局势陡然升温,我国海警14607号执法舰艇和14517执法舰艇并没有跟随大部队展开联合军演,而是悄然驶入连江县马祖列岛相关海域并出现在6公里内的近海。
这让台湾省所谓“海巡部门”坐不住了,在4月1日上午就发布公告称:台湾省所谓“海巡部门”发现大陆海警船14607,14517编队进入马祖东引周边海域,随后派遣所谓的巡防艇前往“驱离”。
台湾省所谓“海巡部门”随后成立紧急应变中心,并与台湾省所谓“防务部门”展开协同进行监控。
根据台媒的报道内容来看,对于已冲入内海6公里的大陆海警船,岛内海巡署只能硬着头皮派出2艘巡视船,与2艘大陆海警船在近距离内展开激烈的海上对峙。
双方舰船在对峙期间的距离最近时只有20多米左右,台海巡署在过程中还多次试图通过喊话以及利用自身舰小的优势进行“机动动作”,来试图阻止大陆海警船,但均未能起到任何的效果。
从台媒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对于此次对峙现场可谓是非常的紧张,甚至如果不小心就会发生碰撞事故。
岛内媒体镜头里,台方巡逻船甲板上有人举着扩音器声嘶力竭,海面上白浪翻腾的轨迹暴露了螺旋桨的疯狂转速。
这场面像极了《怒海争锋》里的追逐戏码,只不过现实中没有激昂的配乐,只有柴油引擎的轰鸣在浪尖上跳动。当两船间距压到不足五十米,船舷上反光的救生圈都清晰可见,这种近乎贴身肉搏的玩法,真当大陆海警是纸糊的?
马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的西北方,面临闽江口,由28座岛屿组成,扼守着福建外海蕞重要的位置。它西距福州16海里,东距基隆114海里,曾是台伪军对抗大陆的第一道防线,岛上驻军蕞多时达到上万人。
但今年起,台伪军调整了军事部署,将原驻金门、马祖的部队陆续调往澎湖,如代号“海龙蛙兵”的特战指挥部两栖侦察营就包括在内。现在马祖的驻军大约还有2000人,但却由一名中将、三名少将指挥,规格不可谓不高。
这次大陆海警船的巡航行动并非普通巡逻,而是精心设计的战略部署,包含多重战略考量。执行任务的是600吨级的海警14607艇和300吨级的海警14517艇。
这两艘海警船深入马祖列岛附近海域,最近时距离南竿岛和北竿岛分别只有4公里和2.5海里,这种逼近程度以往从未有过。这样的行动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次行动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也可能带有测试台湾方面反应的意味。此次行动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台湾当局发出的强烈信号。
这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对自身主权的坚定立场,向国际社会宣告马祖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管辖范围内,任何外部力量都不得干涉。正如文章B所阐述,马祖列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那么其周边海域的管辖权自然归属于中国。
大陆海警船的出现,正是对这一主张最直接的体现与实践。它象征着中国对该区域的实际管控和主权维护,不容置疑。
这一行动也具有实际意义,它显示了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与能力。 再者,这可以视为大陆海警日常巡逻策略的深化。不只是金门,马祖也被纳入常态化巡航区域,说明大陆正逐步加强对台湾海峡的掌控。 这种做法也有效回应了“台独”分裂势力的挑衅行为。
在金门进行常态化巡航已经成为现实,未来在马祖进行常态化巡航也是必然趋势。 总体来看,大陆方面正在稳步推进对相关海域的控制与管理。
此外,这次巡航也给马祖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影响。他们一直生活在离大陆很近的地方,已经适应了这种地理距离。 但是,这次两岸执法船如此近距离的对峙,是前所未有的,让马祖居民更直接地体会到两岸关系的紧张和变化。
这使得他们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感,对未来感到担忧。 文章A中提到“相信当地居民也会感觉到,台海局势即将瞬息万变!”这句话显示出人们内心的不安。大家可能隐约觉得,台海局势可能很快发生巨大变化,这样的想法让人感到紧张。
这正说明当地居民也开始意识到,台海局势可能迅速变化,对他们的生活带来直接影响,这种潜在的动荡感冲击着他们的心理,让他们感到焦虑。 他们可能预感到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感到担忧,这就是心理冲击的具体表现。
这次行动还承担着战略试探的任务。大陆希望通过小范围的巡航,观察台湾方面的应对,并借此收集相关信息。 更重要的是,这能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更大规模行动积累经验,确保做好充分的准备,行动也更能有的放矢。
我们仅仅派出几百吨的小艇巡航,实际上是进行一次试探,摸清对方的底细。 进退维谷的困境 大陆海警船只巡逻,台湾方面的反应很快,而且包含多重考量。他们有时态度强硬,有时显得无可奈何,显得有些挣扎。
这种局面暴露了台湾当局面临的两难处境,想进一步行动有所顾虑,维持现状又难以甘心,进退维谷,难以抉择。
这种复杂的反应,显示出台湾在处理与大陆关系时面临的挑战。他们需要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又要避免局势升级。 台湾海巡部门紧急出动巡视船,试图阻拦大陆海警船。他们通过鸣笛、广播警告和一些行动,想让大陆海警船离开。
尽管台湾海巡部门努力尝试,鸣笛喊话加上机动操作,最终仍然无法阻止大陆海警船,他们坚持按照原定航线行驶。 紧接着,台湾方面设立了紧急应对中心,调动海上力量,声称对大陆海警船进行“全程盯防”。
台湾媒体报道说,台湾海峡的大部分军舰都被调动,执行所谓的“全程盯防”任务。 然而,这种行动更像是迫不得已,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台湾在两岸关系中相对被动的地位。这显示出台湾当局面对大陆海警船行动时,能够采取的有效措施十分有限。
为了缓解台湾岛内民众的不安,台湾当局借助媒体的力量,极力宣传“雄风3”反舰导弹的强大。他们声称,只需一枚导弹就能击沉航空母舰,对付两艘海警船更是易如反掌。 然而,正如文章A所揭示的,这款导弹实际上存在许多问题,维修尚且需要依赖西方技术支持,所谓的强大威力更多的是一种夸大宣传。
换句话说,“雄风3”的实际性能可能远不如台湾当局所描述的那样,其威慑力也大打折扣,并非民众想象中那样可靠。 台湾方面的各种举动,反映出它在处理两岸关系时面临的难题。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两岸军事力量差距太大,面对大陆海警船的例行巡逻,台湾几乎没有有效的办法进行应对。
另外,马祖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这使得台湾在战略上缺乏回旋的空间,能够采取的对策受到很大限制。
可以这样理解:因为马祖离大陆太近,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台湾很难做出充分的反应和部署,这也让台湾在两岸关系中显得比较被动。这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台湾在两岸关系中处境艰难。
岛内民众对未来的前景感到不安,他们开始怀疑执政者的解决问题能力,社会普遍存在焦虑感。 大家对当局能否有效处理各种问题感到担忧,普遍感到茫然和焦虑,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明朗。 国际社会虽然表达了对台湾的关心,但在实际行动上能提供的支持力度比较薄弱,难以真正解决台湾面临的困境。
两岸关系的抉择 马祖巡航事件是两岸关系演变中的一个关键时刻,也让未来的局势变得更加不明朗。 接下来,大陆海警很可能在马祖附近进行常态化的巡逻,甚至扩大巡逻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