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听过这种说法:“谁家玉米种得早,谁家秋天就笑得最早?
” 听起来挺有道理,好像早点把种子埋进土里,就能早点收获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似的。
但我告诉你,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春玉米,早就是好?
咱们村的王大爷,去年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春天刚有点暖意,他就急吼吼地把玉米种子撒进了地里。
为啥?
就图个“早”字!
结果呢?
你猜怎么着?
别人家的玉米都开始拔节了,他家的苗还蔫不拉几的,黄不拉几的,像是营养不良似的。
产量比别人家低了一大截,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啊,种春玉米,真不是越早越好。
你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得琢磨地里的温度,还得讲究科学。
别盲目追求“早”,小心适得其反!
小心!
贪早要坏事!
为啥说贪早要坏事?
咱就拿东北地区来说吧。
春天来得晚,四月份,甚至五月初,地里的温度还上不去。
你要是着急忙慌地把种子种下去,地温不够,种子根本就不发芽,直接烂在地里了。
这就叫“欲速则不达”。
就算种子侥幸发芽了,小苗也长得弱不禁风的,抵抗力差得很。
一场倒春寒,就能让你的玉米苗全军覆没。
到了秋天,别人家的玉米棒子又大又饱满,你家的玉米棒子又小又瘪,你说你亏不亏?
所以,春玉米播种时间“早”主要和常规播种时间和日平均气温关系密切。
根据我国多年气候变化监测数据来看,我国春玉米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合适,各地稍有不同:南方地区5月上旬;华北地区5月中旬;西北干旱半干旱阿拉地区5月末;东北商品粮基地和南部沿江沿海台风频发地区6月初。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都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经验,是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的!
玉米高产,五“早”来搞!
那有人就问了,既然不能一味追求“早”,那春玉米到底该怎么种才能高产呢?
别急,秘诀就在这五个“早”字上:选择早熟品种、早造墒、适期早播、早间苗定苗、早化控。
这五个“早”,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每一个“早”,都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
你要是能把这五个“早”都做到位,你的玉米产量肯定能比别人高出一大截!
偷懒?
产量和你拜拜!
有人可能会说:“哎呀,种地太麻烦了,又是选品种,又是浇水,又是间苗的,太累了!
” 告诉你,种地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
你要想获得丰收,就得付出辛勤的劳动。
现在全国各地都不怎么搞专作了,为啥?
因为潜在肥分特别低,比如吉林、内蒙这些地处黑土地位置,本身土壤肥力就高,如果我们一直搞专作,不好调节。
还有就是施肥要合理性,大家看到施肥都认为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
施肥合理性就是要科学用量用法,养分多养分少成分不一定重要,但是用量可就重要咯!
甚至还有一些很奇怪的人说我直接撒在地上不就行吗?有人能这么想,是个问题,不是问题么?
就是问题。
种地和做人一样,都得脚踏实地,都得付出努力。
你要是偷懒耍滑,只想等着天上掉馅饼,那对不起,老天爷是不会眷顾你的。
就像我前面说的王大爷,他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平时不爱学习农业知识,种地的时候也不肯下功夫,总想着投机取巧。
结果呢?
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到头来却颗粒无收,真是得不偿失!
所以,朋友们,种地可不能偷懒啊!
你得认真学习农业知识,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付出辛勤的劳动,这样才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总而言之,种春玉米,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要讲究科学。
记住这五个“早”,选择早熟品种、早造墒、适期早播、早间苗定苗、早化控。
只有这样,你才能种出高产的玉米,才能在秋天收获满满的喜悦!
16世纪的时候,慢慢地,玉米由气候适合的南方地区传到了北方,再然后,传到了中国。
中国人最早被人称棒子,而那时这个传教士流行的棒子,遍布南北的地里。
直到晚清时期,才渐渐将其改名为了今天的玉米这个名字。
这历史可不能忘记!
而且,春玉米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整个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选择合适的轮作方式,错开病虫害高峰期,都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
有很多病虫害只要你不让它们以群体繁殖,它们就不会狂暴生长,有哪些病虫害是这样的?
小麦条锈病、稻螟虫等。
种地,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教会我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脚踏实地,辛勤付出。
只有当我们真正热爱土地,用心去耕耘的时候,我们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