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救人险被人所害,总有人喜欢恩将仇报

微言微评 2025-01-30 12:25:22

不得不承认,自古以来,恩将仇报的事情举不胜举。在这种情况下,真的伤透了做好事的人的心。

唐太宗时期,有一个姓李的县官。他年轻,心善,正直,且有李唐的血统,深得老百姓的爱戴。

但是,他却不知道,他的做法已经引起了其他官员的憎恨。

这一天,他去牢房视察。适逢一个被判死刑的罪犯喊冤。他当下没说什么,只是回到大堂,重新审阅了死刑犯的案卷。

按照案卷的记载,死刑犯一点都不冤枉。他把女仆人给残忍地杀害了。原因也很简单,他要对女仆不轨,女仆拼命抵抗。恼羞成怒,他就把人家弄死了。

第二天,他再次来到牢房,特意询问死刑犯怎么说。

死刑犯声泪俱下地表示,大人,我是被屈打成招的。女仆本身不正经,我多次劝说她,她却不知悔改,还要拉我见官。不得已,我才选择把她杀了。

可是,上任县太爷压根不听我的叙说,偏听偏信,对我施以酷刑,我没办法,只能违心承认。我要真的不冤枉,应该早把我送上了断头台。

听完死刑犯的说辞,姓李的县官又心软了。他也不再调查,而是简单地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还是女仆要来威胁主人,当真该死。

当下,他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把死刑犯释放,让他安心地回家。

临走前,死刑犯朝他跪下磕头,信誓旦旦地说,大恩不言谢,有机会,容小的再来报答,义不容辞。

私放死刑犯,可不是小事。对他心生不满的官员很快有了借口。把他的行为报到朝廷,希望对他进行严惩。

好在他的老师在刑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急忙上下打点。加之他有着李唐的血统,只是把他降职到偏远的一个县。

不得已,李姓县官只能前往上任。但是他内心并没有丝毫的后悔。他觉得,救了一个人的命,比自己被降职还划得来。

他都忘记了,当初被自己被释放的死刑犯就是这个县的人。他刚到两天,在视察民情的时候就碰上了。

死刑犯很是感激,急忙邀请他到自己家做客,要好好地答谢他。当然,他也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个死刑犯回到家里,让老婆出去买酒做菜。老婆不明就里,问询为什么?他就说,当初释放我的县太爷到咱们这里做官了。

谁知,他老婆却阴笑着说,我劝你不妨把他也杀了,这样的话,你曾犯下的滔天罪过,再也无人知晓。

这个遭天杀的一琢磨,是这个理啊。当下听从恶妇的安排,准备在席间,把昔日的恩人给除掉。

所幸上苍有眼,他们的对话被另外一个下人听到了。人家急忙跑到县衙,把个中内情告诉了姓李的县官。

原来,这个死刑犯犯下的杀人罪一点都不假。他平日里为人尖酸刻薄,对下人动辄打骂,早就惹起了公愤。那个被杀的女仆,就是被他骗到外地实施恶行的。

这下好了,李姓县官很是生气,天下竟然有这么歹毒的人。当下派人把死刑犯和他老婆,一起抓了过来。新账老账一起算,两个人都被斩了。

经历了这一场事,姓李的县官彻底明白了。好人和坏人,并没有写在脸上。如果不认真地甄别,坏人就趁机钻了空子,造成冤案。

他吸取了教训,改变了办事风格,把治下的县城管理得有声有色。更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冤假错案。

多年以后,他再次被调往京城。临行前,全县老百姓夹道相送。(文/孙新合)

0 阅读:0
微言微评

微言微评

新闻评论,原创随笔,给你真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