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征辽东时有多猛?2位大佬级名将当敢死队长,3万横扫15万

繁华落尽啊 2025-02-02 11:37:23

【前言】

626 年正月,北方高原上冷风呼呼地吹着,李世民带着十万大军抵达了平壤城外。他看着那高高耸立的城墙以及雄伟的瞭望塔,心里头不禁泛起了些许不甘心。

【一、信心十足,李世民亲征高句丽】

十五年前,隋文帝杨坚亲自率领好几十万大军去攻打高句丽。结果呢,还没到一个月,就损失惨重,被高句丽的军队给打回来了。这场仗啊,不但让隋朝特别没面子,还成了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现今,隋朝已然覆灭,然而高句丽在北方依旧是个强劲的威胁存在。身为隋朝宗室的李世民,觉得必须要给隋朝讨回公道,洗刷此前的耻辱。为此,他调集了全国三十万大军,自己亲自带领十万人马向高句丽进发,决心一定要取得胜利。

这可不单单是关乎国家尊严的事儿,对新君主李世民来说,更是一道必须给出答案的题目。要是能把高句丽彻底打败,将辽东那片故土给夺回来,李世民就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展现出汉唐正统的强大力量。而且,这对于巩固他的政权,让军队的心思稳定下来,也是极为关键的。

李世民经由玄武门之变坐上了皇位,然而外界对他获取权力的方式存在诸多疑问。借由这场征伐之战彰显自己的军事才干,能够更进一步巩固他的统治地位,赢得军队和百姓的支持。身为新登基的皇帝,李世民心里明白,自己务必要打胜这一仗,从而彻彻底底地筑牢帝国的根基。

【二、敢死队奇袭,东辽大败】

这一仗,李世民派遣李绩和李道宗这两位大将率军率先出击,打算快速结束战斗。没料到,高句丽的军队迎面给予猛烈攻击,名将盖苏文更是带着4万精锐骑兵对唐军进行袭扰,差一点就让唐军的军心崩溃了。

“看样子敌军准备得挺充分啊,这盖苏文搞突然袭击,咱可得小心着点儿应对。”李道宗皱着眉讲道。

“要是正面硬干,恐怕很难获胜,要不咱们换个策略吧,派奇兵搞个突然袭击,把敌人的部署给搅乱。”李绩目光坚毅地说道。

他们麻溜地挑出了三千名壮士,组成了敢死队。这些人统统换上轻便的装备,在盔甲上头还加了层轻纱,为的就是能跑得更快些。这队伍那可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每名战士对各种轻功身法都玩儿得贼溜。

敢死队划分为 10 个小队,趁着东辽军兵力众多的时候,从各个方向悄悄地摸进敌营,紧接着一同展开攻击,那种四面夹击的态势就像汹涌澎湃的海啸一般,眨眼间就让东辽军乱了阵脚,人倒马翻。

“这是啥人啊!咋这么厉害,居然能在咱军中左突右冲!赶紧把他们拦住!”东辽将领扯着嗓子大喊,然而已经来不及了,敢死队的这波突袭,让军心都开始不稳了,整个军队陷入一片混乱。

李绩瞅准时机,觉得此时不容错过,立马下令让主力部队接着全力进攻,东辽军压根没抵抗就溃散了,只好狼狈逃窜。

这场战斗中,仅凭借三千人马就将四万东辽军打得溃不成军,靠的完全是那坚定无比、志在必得的顽强毅力以及精妙非凡的作战策略。敢死队的突袭让人意想不到,直至今日都被赞为谋划夺取天下的绝妙手笔。而李绩也凭借此役声名大噪,威名远扬。

【三、安市不陷,李世民退兵】

在接连取得数场胜利后,唐军来到了高句丽都城平壤城外的安市城。这座城位于汉水与大同江的交汇之处,地势极为险要,乃是平壤东面的一道屏障。

“安市城已然在望,此乃高句丽的要害所在,只要咱们一举将其攻克,我军便能径直攻入平壤,直捣敌心!”李绩望着眼前的安市城,心中激情澎湃。

“这着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过可不能掉以轻心,这座城池定会拼死坚守。”李世民语气沉重地说道,“你即刻率领五万人去将城围住,其他各路大军也得赶紧过来汇合,咱们得尽快结束这场战斗!”

“得令!”李绩即刻带领军队将安市城团团围住,其他各路兵马也火速抵达并会合。这会儿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李世民下令让士兵们在城外安营扎寨,进行休整,打算明天攻打城池。

几天后,李世民发现安市城的战兵并没有弃城而出,于是下令让全军围着城展开攻城之战。在盖苏文的带领下,高句丽的军队全力坚守城池,抱着必死的决心进行抵抗。就这样,双方在城内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赶紧放下武器投降吧,你们这就是在做困兽之搏,根本没路可逃啦!”李绩冲着城楼下大声叫嚷着,想要以此来动摇高句丽军队的决心。

“咱高句丽人可不是那胆小怕死的!”城头上的高句丽军人扯着嗓子高喊,紧接着,一轮密密麻麻的箭矢朝着唐军飞射而去。

“盖苏文,你也就这点本事!我非得把高句丽给彻底消灭不可!”李绩攥紧了拳头,下令让唐军朝着城墙发起了凶猛的攻击。

“要是再这么一直僵持着,战机可就被耽误了,而且到了冬天,粮草的供应也会出麻烦。依我看,咱们不如撤兵回朝,把实力保住,等以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再来一决胜负。”李世民的谋士们如此提议道。

李世民思索了片刻,最后还是决定同意撤军:“行,就这么着吧,传我命令,全军撤回!”

“那可不行!咱付出了那么多代价,都还没赢呢,咋能就这么走了!”李绩情绪激动地喊道。

“我着实也不情愿啊,可当下形势对咱不利呀。”李世民拍了拍李绩的肩膀说道,“好男儿得懂得避其锋芒,咱改个时间再来,到时肯定能大获全胜!”

第二天黎明时分,唐军的退却号角吹响,大军有条不紊地撤离了战场。安市城的高句丽守军又惊又喜,这座孤城总算是被他们守住了。而唐军呢,也顺利地保存下了自身的实力,避免了和敌人拼命所带来的惨痛后果。

【四、功高震主,李世民称制】

这场由君主亲自出征的战役,虽说没有彻底实现原定的目标,不过战果那是相当显著。就那么短短几场会战,唐军便攻克了数十座城,斩杀了几万高句丽的兵马,还收获了马匹、牛羊等大量的战利品。

在率领大军凯旋而归的途中,李世民望着将士们那神采飞扬的样子,内心不禁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之感。

这场战役对东北亚局势产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给高句丽以沉重打击,从而为唐朝实现统一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更为关键的是,李世民凭借亲征时的赫赫战功,成功在军队和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望,稳稳地巩固了皇权。此前外界对于他登上皇位的种种质疑,至此也都烟消云散了。

原先那种担心李世民功高震主的想法已然站不住脚,他甚至得到了各族给予的“天可汗”这一尊称。毫无疑问,这使得他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也让他实实在在地成为了大唐真正的开国之主。

【五、功德圆满,李世民之治】

通过这一场战役,李世民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手段得以充分彰显,他那英明威武的名声广泛传播开来。

李绩、李道宗等大将在战场上那可是功不可没,为大唐的军威增色不少呢!

在战争中,唐军所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凌厉的进攻态势以及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战术,着实为大唐军队确立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典范。

这场战役表明大唐正在迈向昌盛的巅峰阶段,其国家实力之强大,使东北亚的各个邻国都深感震撼。

不得不说,凭借这场战争的获胜,李世民凭借无可争议的功绩和威望,稳稳地确立了自己在大唐帝国的皇位,给盛世的开创打下了基础。

【结语】

打那以后,他引领着大唐迈向了前所未有的昌盛繁荣之境。李世民所缔造的贞观之治,让大唐摇身一变,成为那时全球最为先进且强大的国度。

李世民那可是功高震主,而且成就非凡。他让这个民族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和尊严。史书上说他“文武双全”,这着实是对这位开国君主的绝佳赞美!

0 阅读:69
繁华落尽啊

繁华落尽啊

个人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