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步兵真的打不过骑兵吗?其实我们都被北宋的败绩给误导了

香巧说过去 2024-12-01 05:42:02

在冷兵器时代,步兵与骑兵的较量一直是战争史上的重要议题。

现代军事学家们的普遍观点认为步兵难以战胜骑兵,然而其实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步兵战胜骑兵的战例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北宋以前,中原王朝在对抗游牧民族的入侵时,基本上都是获胜的。

但是,随着北宋统一中原,中原部队开始在北方游牧民族的攻势下,节节败退。

在北宋大量败绩的影响下,步兵难以战胜骑兵的观点逐渐在大家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起来。

然而,历史的真实情况远比这种简单判断复杂得多。

一、北宋败绩的真正原因

北宋作为一个中原王朝,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下,其对马匹的饲养条件往往没有北方的游牧民族好。

因此,在北宋的军队中,骑兵力量相对薄弱,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军事实力,并且令其在辽、金等有优势骑兵的民族面前处于劣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步兵在战术上无法对抗骑兵。

毕竟,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对抗的战例比比皆是,为何只有北宋在对抗游牧民族时陷入被动呢?

其实,战争的胜败跟步兵还是骑兵的关系并不是太大,主要的还是跟统治者的策略有关系。

北宋屡战屡败的真实原因,总结起来大概有这么几条:

1.军事体制问题

北宋相比于以前的朝代,在军事体制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宋太祖赵匡胤在通过“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后,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采取了一系列削弱武将权力的措施。

例如,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令地方节度使将兵权主动上交,从而将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这种中央集权的做法虽然在内部稳定上取得了成功,但对外则显得力不从心。

同时,为了防止武将长期掌握同一军队而形成个人势力,北宋实行了更戍法,即频繁调动将领与士兵,使得“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这种做法虽然避免了军队成为将领个人势力的风险,但也导致了军队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除此之外,北宋还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地位高于武将,导致军队中往往由文官指挥,而这些文官往往缺乏实战经验,不利于军队的整体作战效能。

而且,北宋的军事指挥体系过于复杂,枢密院与三司相互掣肘,导致指挥不畅和效率低下。这种体制使得军队在战场上的反应迟缓,难以迅速应对变化。

与这些指挥调度上的种种缺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宋的军队数量却异常庞大。

没有优秀调度的庞大军队,必然导致其训练不足、士气低下、没有凝聚力。

这样的军队在混乱的调度下,士兵与将领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配合,直接影响了军队作战效果。

2.缺乏进取心的防御性战略

在战场上,有一句话是永远适用的,那就是“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扭转颓势。

然而,北宋在面对外敌威胁时,却都选择了以守为主,比如:修筑长城、在黄河设立水师等。

修长城是中原民族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时的有效手段,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由秦朝发扬光大。

但是,我们要了解的是,秦始皇修长城不光是把长城作为防御前线,也把长城作为了反击的基地。

秦始皇在长城后侧纵深长期配备有机动军队,只要长城一开战,这些部队一天之内就能赶到长城,并瞬间对敌人形成反击。

但是在北宋时,长城的进攻作用被极大地弱化,北宋部队在长城只守不攻,这早晚会在混乱的调度中暴露出缺口。

而黄河水师更是一点作用没有,非但防不住游牧民族的进攻,还将自己画地为牢,只能原地挨揍。

除此之外,由于北宋部队在黄河开挖大量河道,导致洪灾一年比一年严重,令当地百姓也苦不堪言。

而最关键的是,这种保守的策略使得宋军严重缺乏进攻精神和实战经验,战斗力只会在不断的消磨中损失殆尽。

3.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军事优势

也许是北宋的统治者们自知自己的军队确实有各方各面的不足,所以他们对军事科技非常重视。

当时,北宋政府对科技人员采取诸多鼓励政策,鼓舞他们积极创新,这使得北宋的军事科技成果是在历朝历代中最多的。同时,宋代的兵器制造水平也普遍超过了同一时代的所有国家。

其中比较著名的北宋军事科技成果有:

①床子弩:一种重型远程武器,通过几张弓的合力将一支箭射出,往往需要几十人拉弓才能拉开,射程可达500米左右,是当时最强大的远程武器。

②神臂弓:虽然名字叫弓,但实际上是一种弩,由单人操作,射程可达370多米,且能贯穿重甲,是对抗重甲兵种的有效武器

③猛火油柜:一种近距离攻击力极强的火器,使用铜制成大柜,里面灌满石油,通过唧筒喷射出猛烈的火焰,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火焰喷射器。

除了这些著名武器外,北宋还极大地改进了黑火药,令火药的爆炸范围更广,伤害更高。

虽然北宋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成果令人瞩目,但这些新型兵器并没有在军队中进行大规模配备,更多的时候仅仅用于军事演习和表演,这导致了这些技术优势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军事优势。

除了上述这些军事原因,北宋官僚主义盛行、朝廷腐败等政治原因,以及重商轻农的经济原因,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二、历史上步兵战胜骑兵的战例

就如同前文所说,中原的步兵军队打不过北方的游牧骑兵,其实是北宋的诸多败绩给我们的误导,历史上也有很多步兵战胜骑兵的优秀战例。

比如李牧在对匈奴之战中,李牧先示弱,以一千人引诱匈奴十万骑兵进入包围圈,接着他以勇士五万、弓手十万,包抄敌军,最终大破匈奴,一举扫平了一众北方游牧民族。

再比如东汉末年,袁绍与公孙瓒的界桥之战中,袁绍的前锋麹义以八百持有盾牌的士兵和一千强弩手,利用强弩的密集射击,使公孙瓒的一万骑兵受到大规模杀伤,导致军阵大乱,四处溃败。

而南宋的名将岳飞也曾两次用步兵击败骑兵。

在襄阳之战中,岳飞指挥部队以长枪步卒应对敌人的骑兵,最终“马应枪而毙,后骑皆拥入江”,岳飞成功收复襄阳。

在郾城之战中,岳飞面对金兀术的重铠骑兵“拐子马”,命令部下手持麻扎刀、大斧等武器,专门砍击马足,有效地破坏了金军骑兵的阵型,最终杀得金兵尸横遍野、仓皇逃窜。

除此之外,西汉名将李陵也曾以五千步卒对十万匈奴铁骑,纵横千里,杀敌数万;刘宋开国皇帝刘裕也曾用三千步兵大破鲜卑三万骑兵。

三、步兵战胜骑兵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战例,我们会发现,这些战例不光都是以步兵胜骑兵,而且皆是敌众我寡,以少胜多。

所以,步兵战胜骑兵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战术的运用和环境的利用。

北宋的败绩并不能全面代表步兵对抗骑兵的历史,步兵在正确的战术指挥、地形利用和环境条件下,完全可以战胜骑兵。

历史告诉我们,兵种之间的较量更多依赖于战术的灵活运用和指挥官的智慧,而非单一兵种的绝对优势。

因此,我们应当超越简单的兵种优劣论,更全面地审视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0 阅读:0
香巧说过去

香巧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