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935年,瞿秋白烈士在英勇就义前,在福建长汀中山公园凉亭前留下了一张罕见留影,镜头中瞿秋白上身穿黑色中式对襟衫,下身穿着白布短裤、黑袜黑布鞋,背着双手,昂首直立,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毫无畏惧,始终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气度。
瞿秋白
瞿秋白的一生颇为传奇,他集多个身份为一身,他不仅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更是我党老一辈的革命家,早期领导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个人贡献。
瞿秋白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名门望族之家,其父瞿世玮颇有学识,不仅擅长绘画和医术,还对剑术有所研习,瞿秋白的母亲金璇则是一位来自书香门第之家的大小姐,不但样貌出众,还精于诗词。
孩童时代的瞿秋白聪慧,活泼,颇有悟性,因而被父母亲寄予希望,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以此来光宗耀祖。
而瞿秋白则没有辜负双亲的期望,从入私塾开始,刻苦努力读书,精进自己的学识,成绩始终在学校里名列前茅。
然而世事无常,造化弄人,辛亥革命后,瞿秋白家失去了经济来源,陷入到了困境之中,家中无力在支付瞿秋白的学费,瞿秋白至此便辍了学,母亲金璇无法接受这样的变故和现实,在绝望中服毒自尽。
瞿秋白对于母亲的突然离去,痛心不已,他在与家里人妥善处理了好母亲的后事后,便离开了家,来到杨氏小学教书,以此来谋生。
1916年,17岁的瞿秋白得到了表舅母的资助,进入到了武昌外国语学校继续学习和深造,后续,从武昌外国语学校毕业之后,他跟着堂兄瞿纯白北上,来到北京求学和发展,来到北京之后,瞿秋白考入到了俄文专修馆,系统的学习俄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作为青年学子的瞿秋白全程参加了这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接触j和认识了李大钊、张嵩年等人。
1920年,瞿秋白远赴莫斯科,并以北京《晨报》驻俄特派员的身份面对面采访了革命导师列宁,这一次采访,使得瞿秋白萌生了革命思想,以此他义无反顾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2年,瞿秋白结束了自己在莫斯科的生活,启程回国,回国之后的瞿秋白力推行和传播马列主义,领导爱国反帝运动。
1927年,瞿秋白成为了我党这个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之后,便与其他主要同志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与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势力展开了一番强有力的斗争。
1934年,瞿秋白接受上级委派和安排,从上海来到了革命根据地瑞金,担任革命根据地的重要职务。
同年十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决定撤离中央苏区,开启了长征之路,而当时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人则是留在了江西瑞金,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苏区离开后,国民党军队便集结重兵,与江西当地的军阀势力一道对中央苏区展开了大围剿,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人见形势太过危急,便开始迅速转移,突围。
但是,瞿秋白在转移突围至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遭到了国民党保安十四团的围攻,瞿秋白则不幸突围不成被捕,瞿秋白被敌人捕获后,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谎称自己名叫林祺祥,只是红军红军总卫生部的一名军医,但是国民党保安十四团的团长钟绍葵等人并不相信,便命人对瞿秋白施用酷刑,想要让瞿秋白妥协,吐露自己真实的身份,但是任凭敌人如何施用酷刑,瞿秋白始终咬死了自己是红军总卫生部的一名军医,名叫林祺祥,这使得他的真实身份没有暴露。
国民党保安十四团的团长钟绍葵等人见瞿秋白始终不肯吐露身份,便将其送到了上杭县的监牢中,进行关押,还将这个情况上报给了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宋希濂在获悉国民党保安十四团抓住了几个红军的大人物后,便让国民党保安十四团将俘获的红军人员送到福建长汀三十六师师部。
瞿秋白与一些被俘的红军人员被送到了福建长汀三十六师师部后,先是被敌人威逼利诱,但是瞿秋白始终没有妥协,吐露自己的身份,敌人见此情形,便动用酷刑折磨瞿秋白,但瞿秋白却依然没有吐露身份,这就让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很是恼火,便开始思考如何能够获知眼前人的真实身份。
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在经过一番寻摸之后,便从被俘的红军人员中,找出了一个在中央苏区人民教育委员部当过收发员的人来瞿秋白的真实身份。
这名收发员与瞿秋白曾一起工作过,因此当他见到瞿秋白的第一眼,便露出了十分惊异的表情,这就让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意识到了这名红军总卫生部的军医林祺祥其实是红军中的一位大人物。
经过这名收发员的辨认,确认了瞿秋白的真实身份,使得瞿秋白最终暴露,瞿秋白的身份暴露后,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对其进行了威逼利诱,想要让瞿秋白投降和妥协,但是瞿秋白却并始终没有屈服,这就让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实在没有办法,将这个情况上报给了蒋介石。
蒋介石这边,获悉瞿秋白被俘的消息后,当即派来了两个“中统”的大特务前来长汀劝降”瞿秋白,但是瞿秋白早在被俘之后,就抱了成仁之心,任凭“中统”的大特务如何采用“攻心战”,瞿秋白都是丝毫没有动摇,敌人见瞿秋白始终不肯妥协,便在1935年6月18日,在罗汉岭杀害了瞿秋白。
在临刑前,瞿秋白写下了绝笔诗,然后从容不迫地来到了刑场,面带微笑着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然后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只有36岁,他用他用短暂的一生就的革命诗篇,充分展现了他艰难曲折的革命生涯,坚贞不屈的党性品格,令后世永远铭记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