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统治前期法国海军建设的国内外环境,是怎样的?

沃克笔下的世界观 2024-11-12 14:28:53

路易十四 (Louis) 当政时期,法国已从宗教战争、“福隆德” (投石党) 运动等打击中走出来,经济得以复苏,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法国的绝对君主制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都为路易十四进行海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路易十四任用重商主义者柯尔伯 (Charles Colbert) 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加强海军建设,使法国海军发展迅猛。

在海军战舰以风帆为主要动力、火炮为主要打击兵器的风帆时代,法国海军力量远远超过了当时英国、荷兰的海军力量,以至于当时的英荷等国都要向法国学习其先进的造船技术, 法国海军甚至占据了欧洲第一海军的位置。

但是,由于路易十四致力于建立欧洲大陆霸主地位,“陆重于海”的战略指导思想使他在争夺欧洲大陆霸主的过程中迫使海军服务于陆军,而遍地开花式的大陆战争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且这时期的海军建设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法规、管理机制,曾强盛一时的法国海军终在英荷等国的打击下逐渐衰落。

首先,经济复苏、社会安定为海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1643年,不满5岁的路易十四登基继位为法王,由出身奥地利的安娜太后 (Anne of Austria) 摄政,直至1661年,路易十四才开始独揽大权,开启统治一切的亲政时期 (1661—1715年) 。

在路易十四亲政之前,法国已从长达三十余年的胡格诺宗教战争、六年的“福隆德” (投石党) 运动中走出来,社会相对稳定。

因战争带来的创伤则经过亨利四世 (Henri IV) 、黎塞留 (Armand Jean Richelieu) 、马扎然 (Jules Cardinal Mazarin) 等的努力,到路易十四亲政时已得到恢复。

整个法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为路易十四进行海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其次,路易十四统治前期对外战争的胜利为海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1648年10月,哈布斯堡王朝与法国、瑞典等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羸得三十年战争,将梅斯、图尔和凡尔登纳入法兰西版图,法国的传统敌人哈布斯堡王朝遭受打击,走向衰落;1659年,法国通过军事活动和外交手段迫使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和约》,法国永久性地收回了阿图瓦和鲁西瓦等地,并在其北部边境获得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城镇。

路易十四统治前期,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的战争胜利使其版图不断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已没有太大的威胁,反而是荷兰和英国作为贸易强国雄踞海上,抵制着法国的扩张。

路易十四亲政后,开始将目标指向荷兰、英国,但此时法国的商船、战舰发展较为落后。

1664年到1665年,当荷兰人和英国人将近300艘巨型战舰覆盖大西洋时,法国只拥有十五六艘末等战舰。

路易十四要称霸欧洲,继续扩大法国的版图和国家影响力,就必须加大海外贸易,建设海军。

第三,任用重商主义者柯尔伯进行经济改革,加大海军建设。

路易十四强调君主的中心地位,在红衣主教马扎然去世当天,路易十四就召集大臣,做了一番训话:“国务秘书先生们,朕命令你们,如果没有朕之谕令,你们不得签署任何东西,哪怕是一本护照也不行”。

随之,路易十四不再设立首相,将财政总监尼古拉·富凯 (Nicolas Fouquet) 投入巴士底狱,任命平民出身的柯尔伯就任财务监督官 (1661年) ,后来又任之为王室国务秘书 (1668年) 和海军国务秘书 (1669年) ,成为路易十四掌管王国财政和经济、大力发展海军建设的主要助手。

路易十四亲政之前,红衣主教黎塞留曾组建法国舰队与商船队,进行海外殖民,并颁布《海洋法令》等将有关海外贸易、海军、港口的一切事务归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开启了近代法国海军强军之路。

路易十四时期,柯尔伯在法王路易十四的授意与支持下推行“柯尔伯主义”即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大力发展工商业与海外贸易,加大海军建设,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加快海外贸易步伐,促进商品出口。

柯尔伯认为重商主义的核心在于有丰富充盈且质地优良的产品可供出口,为本国获得大量的金银储备。

因此,柯尔伯鼓励生产并加强对生产领域的管理,其甚至在1669年的一项法令中规定了纺、织、染等行业的标准工序,规定产品规格,提高商品在海外的竞争力。

在政府的支持下,1664年,柯尔伯重建东印度公司,并创办西印度公司,授予他们贸易特权。

柯尔伯在1681年颁布了《海商法》,同时为海外的商业投资组织保险公司,准许法国船只加入奴隶贩卖等,同时采取多种方法为公司吸引资本以加快海外贸易步伐。

1682年,法国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殖民地路易斯安那。

与此同时,政府则大力兴办王家工场,组织造船公司,以期通过大型贸易机构来打败荷兰、英国等海外竞争者。

第二,加大对海军建设的关注及资助。

作为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柯尔伯深知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因此对加强海军、扩大海外贸易投入了极高的热情。

他极力劝说路易十四加强对海军的重视,将之与皇家荣誉和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成功引起路易十四对法国海军建设的关注与大力资助。

法国海军的建设从而得到中央政府的强大支持,获得较为稳定的资金投入及政府政策倾向性的保护。

在此影响下,法国重建南方重要军港土伦的造船厂和机械库,构筑了罗什福尔的港口和兵工厂,并建立了迪埃普、圣马洛和罗什福尔的海军学校,在加莱、敦刻尔克、布雷斯特和勒阿弗尔等港口城市筑堡设防。

除了建立造船厂、机械库等,法国政府也重视对法国境内河道的疏通。

1661—1681年开凿的南运河,在法国南方连接了加龙河和地中海,大革命前,其开凿的运河已达1 000千米,大大方便了商船的往来。

在路易十四时期法国河道修建工程中,颇有影响力的是“皇家运河”的开凿,它连接了大西洋和地中海。

提出“皇家运河”建设构思的是一名叫皮埃尔·保罗·里凯 (Pierre Paul Riquet) 的商人,他最早提出建立沟通博南海和勒旺的交通线,连接图卢兹与托湖。

图卢兹大主教昂格吕勒·德·布勒蒙 (Anglure de Bourblmont) 立马意识到这样一条运河对图卢兹人的重要性,而柯尔伯则看到了这条运河的战略意义:从土伦到布雷斯特的战船也许不必再绕道敌对的西班牙,他还考虑到商船和波尔多—马赛的联系。

1666年10月,王室敕令批准了“皇家运河”的建设,由国家负责1/3的工程费用,地方政府及里凯负责余下费用。

路易十四为了嘉奖里凯甚至下旨封里凯为贵族。

而“皇家运河”的成功也使法国因征收运河通行费而更富裕了,商人们则节省了40%的运输费,有利于强化海外贸易。

第三,建立了高效的船舶修造厂和完善的舰船制造体系。

柯尔伯深知舰船及商船在海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他不断引进英国、荷兰的先进造船技术,并加以学习改进,逐步提高法国的造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时一位英国舰长更是指出他亲眼看到法国人只用4、5个小时就全部拆掉一艘战舰的100门舰炮,而他在英国却从未见过能在24小时内拆除的同样的舰炮。

事实上,路易十四时代的74门火炮主力舰和轻型挂帆快速战舰的设计建造,在当时的造船水平上已独占鳌头,甚至在舰炮火力和军舰速度方面领先英国的皇家海军,成为英国人学习的榜样。

“18世纪初,英国建造军舰还要去偷看法国人的图纸;到18世纪下半叶,法国军舰的设计已普遍优于英国军舰”。

法国造船技术不断得到提高,其造船数量也在增加。

这一时期,“船舶遍布,水手云集,停泊着可在战时武装起来的巨型船舰60艘。”第四,鼓励贵族从事海上贸易。

路易十四时期的贵族依然承袭了自中世纪以来对从事贸易行为的轻视傲慢态度,不愿从事商业贸易,更别说风险性相对较大的海上贸易,反而热衷于买官捐官以获得贵族头衔。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商人的职业在这里比在任何别的国家都不受尊敬,而无论什么地方的人都不像法国人这样想做官”。

因此,法国鬻官制度发展较充分,甚至在路易十四当政时期,鬻官制的任官方式超过了任命制,大量商人、资产家买官捐官,从而享有一系列特权,不再热心于商业。

实际上,在路易十四时代,由中央到地方,法国整个社会经济的重心依然放在陆地上,追求陆权、土地,而不重视海洋经济,如海上贸易、海外殖民地、海洋渔业等领域的发展。

为此,柯尔伯专门颁布法令:“凡愿从事海运、经商的所有贵族都无损于他们的高贵身份”,鼓励贵族、新贵从事海洋经济,谋取海洋利益,为法国的海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后盾。

在海外殖民方面,柯尔伯显示出了比前人黎塞留更为高涨的热情,除了颁布法令鼓励贵族从事海外贸易外,还积极重组或新建了多家殖民公司,如1664年的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1669年的北方公司,1670年的利凡特公司以及1673年的非洲公司等等,由国王路易十四赋予贸易垄断权。

最后,制定“海上劫掠战”政策,攻击并劫掠英荷等敌国的舰船、商船。

柯尔伯在大力发展海军的同时,也支持私掠船活动,由法国政府颁发给私人船主私掠许可证,授权部分效忠于国家的私人船只有针对性地对英国、荷兰等敌国的商船进行拦截、掠夺,从而共享战利品。

从事私掠船活动的人员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海盗”,尽管“在新世界殖民地确立以后的头一百年时间里,海盗、奴隶主、私营武装船和海上巡逻队之间的差别非常微妙”。

他们是受到政府委托或授权的,其工资不归政府支付,而且他们有权为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出航。

此做法得到法国上层的支持,如法国元帅沃邦侯爵 (Marquis de Vauban) 就坚定拥护此政策。1793年,法国制宪会议甚至重申了对私掠船的支持。

正是在政府、行政机构、官员的支持与鼓励下,法国私掠船活动发展迅猛,甚至随着路易十四的注意力越来越转向欧陆争霸,将绝大部分军费用于陆军建设时,私掠船活动仍成为这时期法国海上力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692—1763年,法国登记在册的私掠船就有23 201艘,且战绩辉煌:1696年6月,法国私掠船掳获了96艘从波罗的海驶向荷兰的货船;1711年,法国私掠船夺取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并向当地的葡萄牙人勒索了500箱糖和40万美元;“从1756年6月到1760年6月,法国私掠船共捕获英国商船2500多艘。

1761年,尽管英国人捕获了240艘法国私掠船,但其他法国私掠船仍捕获了812艘英国商船。”法国的私掠船活动几乎中断了英国与地中海之间的贸易,给法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除此之外,柯尔伯还改革传统的兵制,颁布《海军法》,施行普遍的船员登记制度,保证海军来源,并创建了与航海相关的技术学校。

在路易十四的支持及柯尔伯的大力建设下,路易十四统治前期,法国海军拥有巨大的海军体系、舰队、基础设施和官兵队伍,法国海军实力大增,一度占据欧洲第一海军的位置。

1671年,法国海军拥有196艘船只,其中120艘为军舰,位居欧洲第三;1677年,海军在编服役人数超过4万人,拥有近200艘战舰;1683年,法国海军拥有117艘装载24—120门炮的战舰、30艘帆船及众多小船只,同时拥有1 200名军官及超过5万名水兵,成为海上强国;1690年,法国战舰总数超过同时期英荷两国海军战舰的总和,达到276艘,法国海军显赫一时。

但是,随着重视海军建设的柯尔伯去世,法国海军建设随之失去上层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在统治后期,路易十四将军队建设的重心放在欧陆争霸上,减少了对海军建设的关注与投入。

随着欧洲大陆形势日趋严峻,军费逐渐紧张,从1693年起,法国减少了对海军建设的投入,舰船装备不能及时的替换与补给,海军实力受到削弱。

更甚者,随后的几场海战使法国海军逐渐丧失优势,1692年,法国在拉何格海战中战败,丧失了制海权优势;1701年至1714年,法国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败给英荷葡等国联军,从而丧失了海上霸权,尤其是1707年8月,法国地中海舰队被英荷联合围困,法国海军元气大伤,英国获得西地中海制海权。

实际上,路易十四后期,尤其是1680年以后,在以威廉三世 (WillianⅢ) 为核心的英国领导下,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强大联合,对法国造成了巨大的陆上霸权压力,法国遭受多方打击, 从而失去了可以海陆并进的战略支持,法国受海陆夹攻不得不在战略政策上放弃对海洋强国的追求,减少对海军的投入,甚至把部分殖民地让予敌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