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爆款”课程,让学员满意度飙升?

讲师赋能教练蓝西 2024-12-19 10:02:2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培训师的职业舞台上,课程就是那把决定成败的“利器”。设计出一门令客户满意度爆棚的课程,是培训师踏上辉煌职业征程的关键一步。

一、精准把脉:深度挖掘培训需求

培训课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精准把握培训需求。这不仅是对培训师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洞察力和同理心的挑战。

1、培训需求的3个关键信息

了解培训需求,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培训目的、现存问题、组织方的其他诉求。

(1)明确培训目的

培训目的指引着课程设计的方向。在课程设计的初始阶段,培训师必须与培训组织方进行深度沟通,挖掘出培训背后的核心目的。以内训师培训为例,其目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方面,要让内训师熟练掌握课程开发的艺术,从精准定位课程主题,到巧妙构建内容框架,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到精心打造教学素材,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例如,通过学习先进的课程设计模型,使内训师能够根据学员的需求和特点,打造出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课程。另一方面,提升内训师的授课技巧也是重中之重。这涵盖了教学语言的魅力塑造、肢体语言的恰到好处、课堂互动的巧妙引导以及时间管理的精准把控。

(2)剖析现存问题

深入了解学员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如同医生精准诊断病情,是设计有效课程的关键。以内训师培养为例,目前内训师群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课程研发方面,许多内训师缺乏系统性的方法,导致课程内容混乱无序,逻辑漏洞百出。例如,在讲解专业知识时,未能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PPT 制作也是内训师的一大短板,不少人制作的 PPT 文字堆砌、排版杂乱、色彩搭配失调,无法有效辅助教学。

针对这些问题,培训师在课程设计时应有的放矢。例如,设置专门的课程研发模块,详细讲解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帮助内训师提升课程研发能力。

(3)洞察其他诉求

除了培训目的和现存问题,培训组织方往往还有其他潜在的诉求,培训师需要像敏锐的侦探一样,洞察这些需求并融入课程设计。例如,在为某企业进行员工职业化培养时,参训人员为基层班组长,他们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企业可能希望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关注学员的表现,记录表现优秀的学员信息,并反馈给企业,为企业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提供参考。在团队建设培训中,由于企业新团队融合问题导致凝聚力不足,培训师就需要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体验式培训活动,如团队拓展训练、团队沟通工作坊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员之间的信任与协作意识,提升团队凝聚力。这些额外的诉求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还能为课程增添独特的价值。

2、了解培训需求的3大方法

(1)深度面谈

面谈是获取培训需求的重要途径,针对重点培训或系统培训,培训师应与培训组织方的关键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若是单次的培训,可以由培训助理来进行面谈调研。与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面谈时,要详细了解参训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岗位分布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培训师把握学员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为课程设计提供精准的依据。同时,询问学员在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如工作绩效、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课程中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强化薄弱环节。根据学员的反馈,培训师可以在课程中重点突出这些关键内容,使培训更贴合学员实际需求。

(2)电话调研

当面对面交流受到限制时,电话调研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式。培训师可以选择人力资源部代表和部分参训学员代表进行电话沟通。在与人力资源部代表通话时,除了获取参训人员的基本信息外,还可以了解企业近期的业务发展动态、组织架构调整等情况,这些信息可能影响培训内容的侧重点。例如,了解他们是否更倾向于案例分析、模拟演练、课堂讲授等哪种教学方式,以及他们希望在培训中学习到哪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电话调研,培训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法面谈的不足,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3)电子问卷调查

电子问卷调查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参训人员,收集到丰富多样的信息。问卷内容应涵盖多个方面,如学员的个人信息、工作经历、培训经历、对本次培训的期望和需求、对培训方式和时间的偏好等。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培训师可以全面了解参训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分布情况。

例如,在设计领导力培训课程前,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员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在团队激励和战略规划方面存在较大困惑。基于此,培训师可以在课程中加大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力度,设置专门的模块进行深入讲解和案例分析。同时,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还可以收集学员对培训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如希望增加实际案例分享、现场模拟管理场景等,培训师可根据这些反馈优化课程设计,使课程更加贴近学员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收集经典问题案例是一项重要工作。培训师可以向参训人员、人力资源部或企业相关部门收集实际工作中的典型问题案例,这些案例应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复杂性。例如,在质量管理培训中,收集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案例,如次品率过高、质量检测不达标等情况。培训师对这些案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目标导向:设定超越期待的课程目标

作为培训师,我们不仅要满足组织方的培训目的,还要超越他们的期望。在设计培训目标时,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关键点:

1、聚焦核心问题:筛选课程解决的靶心

培训师需根据培训时间和学员需求,明确课程能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解决客户提出的所有问题,因此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

以时间管理培训为例,客户可能提出诸如任务优先级划分不清、时间分配不合理、容易被琐事干扰、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工具等多个问题。培训师应结合课程时长和学员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培训重点解决的问题。

2、明确学员收获:打造课程交付的成果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员有所收获,培训师应明确学员在课程结束后能够带走什么具体成果。这些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直接帮助学员提升工作绩效或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管理培训中,学员不仅要理解项目管理的理论框架,如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等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流程,更要掌握一系列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培训师可以为学员提供项目计划制定模板,详细说明如何确定项目目标、分解项目任务、分配资源、制定进度计划等步骤,学员只需根据实际项目情况填写相关信息,即可快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通过提供这些实用的案例工具和资料,降低学员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难度,使培训内容更具落地性。

三、逻辑为王:构建严谨的课程框架

一个逻辑性强的课程能够帮助学员更好地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更容易记住和消化课程内容。我们可以遵循以下逻辑规则来设计课程

1、遵循逻辑架构:铺设课程内容的轨道

逻辑性是课程的灵魂,它能够使教学内容有序呈现,便于学员理解和记忆。常见的课程逻辑结构有多种,培训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逻辑架构。

例如,“认知 - 方法 - 应用”逻辑结构适用于许多技能类和知识类课程。以创新思维培训为例,在认知篇中,培训师可以通过介绍创新思维的概念、特点、重要性,以及当前企业创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让学员对创新思维有全面的认识,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在方法篇中,详细阐述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如头脑风暴法、六顶思考帽、思维导图等,讲解每种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适用场景,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让学员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在应用篇中,引导学员将所学创新思维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如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流程优化等领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员学会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创新方法,并制定创新解决方案。

另一种常见的逻辑结构是“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以客户服务培训为例,培训师首先提出企业在客户服务过程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如客户投诉率上升、客户满意度下降、客户流失严重等,引发学员的关注和思考。接着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沟通技巧、产品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帮助学员找到问题的根源。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供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包括服务技巧提升培训、服务流程优化建议、客户沟通话术模板、客户投诉处理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员能够学以致用,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客户服务问题。

2、避免逻辑混乱:守护课程逻辑的防线

缺乏逻辑的课程会让学员感到困惑,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训师应避免课程内容东拼西凑,确保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在设计课程时,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应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应与前后内容紧密相关,共同服务于课程目标。例如,在财务管理培训中,如果在讲解财务报表分析时突然插入与财务无关的团队建设内容,就会破坏课程的逻辑性,使学员的思维产生跳跃,难以理解课程的重点和内在联系。

培训师应从整体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如同构建一座大厦,每一块砖石都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共同支撑起整个建筑的稳固结构,使课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学员理解和掌握。

四、生动有趣:让课程活起来

没有趣味性的课程,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难以吸引学员的注意。

成年人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如何让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高度的吸引力?答案在于——趣味性与互动性。以下是一些提升课程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方法:

1、善用案例与故事

案例和故事是课程的调味剂,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通过精心挑选和生动讲述案例故事,培训师能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案例故事还能够引发学员的思考,让学员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精心设计互动环节:激活课程互动的引擎

互动环节是课程的活力源泉,能够有效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设置现场演练,如在沟通技巧培训中,组织学员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沟通场景,如客户投诉处理、商务谈判、团队协作沟通等,让学员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沟通技巧,体会不同沟通方式的效果,并及时得到培训师和其他学员的反馈,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沟通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例如在战略规划培训中,将学员分成小组,针对企业战略方向、市场定位、竞争策略等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激发集体智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播放视频片段并引导学员讨论,如在企业文化培训中,播放企业发展历程视频,展示企业的创业故事、重大事件、企业文化形成过程等,增强学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然后组织学员讨论视频中的企业文化元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加深学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此外,不断设置提问环节,促使学员积极思考,保持学习的专注度。培训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反应,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员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和解决方案。问题的类型可以多样化,包括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引导式问题等,以满足不同教学目的和学员需求。根据成人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的特点,培训师应每隔 15 分钟左右安排一次互动,确保学员始终保持较高的参与度。互动环节的形式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员特点灵活选择,如案例分析、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模拟演练、头脑风暴等,使学员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设计一门高满意度的课程是一个持续探索、不断优化的过程。培训师需要在精准把握培训需求、精心规划培训目标、科学构建课程逻辑性以及巧妙增添趣味性与互动性等方面下足功夫,用心雕琢每一个课程细节。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门令学员满意、让市场认可的优质课程,在培训师的职业道路上绽放光彩,收获成功与尊重。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