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以“道”看人们的行为有多愚蠢

孙行者学经典 2024-03-06 15:27:57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本章主要讲:以“道”看人们的行为有多愚蠢。

译文:脚趾头多了,站着就不舒服。跨步走的人,就走不远。

站在自身局限去看天下,就看不见天地规律。自以为是的人,不会被天下接受。

折腾自己的人,同样会损伤外物,最终受到反噬。总是侵扰万物的人,万物也会侵扰他,损伤其寿命。

这些行为,在道看来,就像是多余的食物,像是累赘的行为。

万物也会厌恶这样的行为,所以同于道的人是不会这样处事的。

思考:本章第一句,“跂者不立,跨者不行。”字面意思是说:“脚趾头多了,站着就不舒服,跨步走的人,就走不远。”

而实际的讲的是:“凡是违反天地常然规律的,就不能长久。”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天生五根脚趾,这是大自然的设定,这是最合乎自然的。如果脚趾头变成六根、七根,就变异,就会站不稳。

每个人的腿长也是一定的,所以走路的时候,迈出的步伐也是有最省力的长度。而那些不按照身体规律,非要迈大步的,就会因为劳累而走不远。

所以,第一句,老子用我们身体举例,说明自然设定的重要性。

第二至四句,“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是第一句的引申,第一句讲了自然设定虽然重要,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不这么认为,人们认为自己才是最牛的。

这样典型有四类人,“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其中四个“自”,说明几类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第一类人“自见者”,这类人讲的是只能看见自己的人,当一个人只能看见自己,那么他就看不见别的东西了,所以看什么也看不明白。这就是“自见者不明”。

第二类人“自是者”,这类人说的就是自以为是的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事事想要显摆自己,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种人,想要彰显自己,反而得不到彰显,别人会像看猴子一样看他。这就是“自是者不彰”。

第三类人“自伐者”,生活中往往有一类人,自己折腾自己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不停的折腾自己,减损自己寿命的人。看似取得了一点成功,看似欲望得到了满足,实际上最后才发现,付出了时间和健康,换来了一大堆没用的东西。以为自己取得了成功,但实际上什么也不是,这就是“自伐者无功”。这种人,现在社会上是最多的。

第四类人“自矜者”,这类人说的就是爱长臂管辖的人,看见一个事物,什么都爱管,爱掺和,恨不得所有看见的事物都得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好像外部许多事物都像自己身体一样,光指挥自己身体还不够,还要指挥别的事物,手伸的特别长。这爱长臂管辖的人,看似手很长,实际上他除了自己,谁也管不好,控制不了,这就是“自矜者不长”。

最后两句“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看到了人们的这四种情况,开始提醒了。你们这些人的这些行为,在“道”看起来,都是没有意义的,不仅没有意义,还像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胡乱做为一样。一个人,一旦胡乱作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其他人都讨厌他,其他事物都反感他。

所以,有“道”之人,和“道”同为一体之人,看到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看到了社会上到处都是这样的人,知道这样的人是本末倒置,是愚不可及。所以有“道”之人,不会这样做。

7 阅读:221
评论列表
  • 2024-03-07 12:35

    短短几句话,让你给翻译成这个样子,还敢发表出来,谁给你的勇气呢?跂者不立,说的是一个自然现象,就是长了很多脚的动物都是爬行,故曰不立。跂本意的确是多个脚趾,但用在这里,绝不能那样硬翻,谁告诉你脚趾头多了站不住?国外有一个族群,全部是六个脚趾。自见是固执己见。自是是自负。自伐是自我夸耀。自矜者不长是自大的人不长进。没有一句翻译对的,也算是一种神奇。

    哈哈 回复:
    作者让你看了吗?

孙行者学经典

简介:学习国学经典,力争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