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每天早上六点半,站在金沙洲大桥上,看着堵成长龙的车流,听着此起彼伏的喇叭声,真的emo了。
这条日均通行16万辆车的-生命线-,妥妥成了广佛同城化路上的-堵点-担当。
最近的《2023广佛通勤调查报告》显示,住在大沥、里水、黄岐,在广州上班的-打工人-超过42万人,每天通勤时间128分钟,一年算下来,经济损失23.6亿元!这可是佛山全年财政收入的1.8%啊!家人们,谁懂?
在大湾区大力发展-轨道上的城市群-的背景下,这时间和金钱的浪费简直是-暴殄天物-。
我实地走访发现,广佛196公里的交界线上,广州地铁已经延伸到滘口、芳村等边界站点,但佛山这边的地铁规划图上,里水、黄岐这些50多万人口的居住区,居然还是-地铁荒漠-!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魔幻的现象:住在佛山南海的刘女士,每天要先骑共享单车2公里到广州沙贝地铁站,再换乘3条地铁线去珠江新城上班。
这段直线距离才19公里,通勤时间比她在墨尔本留学时30公里的跨城通勤还多半小时!这合理吗?
地铁规划失衡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很明显。
佛山自然资源局2024年土地流拍数据显示,大沥镇三块本来被看地铁沿线地块,因为地铁建设延期,最终成交价比评估价低了38%。
反观广州金沙洲,去年新楼盘价格同比上涨12%,中介都说是-离广州地铁站步行15分钟-的功劳。
这价值差距,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佛山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陈明辉用-三碗饭困境-来形容佛山的地铁规划:既要满足各区的发展需求,又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还要平衡广佛两地的利益。
这种多方博弈导致规划一拖再拖,原计划2020年动工的佛山地铁5号线里水段,因为南海、禅城两区对线路走向有分歧,至今还在图纸上。
而2023年刚通车的佛山3号线,早高峰载客率只有设计容量的43%,这条花了198亿元、连接顺德乐从和南海狮山的线路,因为避开了大沥等人口稠密区,被市民吐槽是-开往菜地的地铁-。
跟深莞惠都市圈比比,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到惠州惠阳,从立项到开工只用了18个月,两地还建立了轨道建设成本分摊和土地增值共享模式,堪称跨市合作的典范。
再看看广佛,广州地铁12号线西延段在佛山境内只有3公里,就因为两地轨道制式标准不统一,谈判搁置了400多天。
这种行政壁垒造成的效率损失,真的让人心塞。
看看东京都市圈,50公里通勤圈内轨道交通分担率高达78%,秘诀就在于-毛细血管式-的站点分布。
东急电铁等私营轨道公司通过-轨道+物业-模式,在站点800米半径内实现了居住、商业、办公的立体开发。
而广佛这边,大沥镇盐步片区的TOD新城,因为没地铁,商业配套入驻率不到三成。

好消息是,2024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建立跨市域轨道建设特别协调区-。
广佛两地也在探索-建设成本共担、运营收益共享-的新机制,计划对交界区域的轨道交通项目实施税收分成。
更让人期待的是,广州地铁28号线佛山段已经开始地质勘测,这条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线,有望把广佛核心区通勤时间压缩到30分钟。
现在正是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的关键时期,我们得重新认识地铁的价值。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李教授说:-广佛两地GDP总和超过4万亿,轨道交通分担率每提高1%,相当于给城市释放了3.2平方公里的道路空间和74万平方米的停车场用地。
-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就像住在金沙洲十年的张先生说的:-我们不求地铁站修到家门口,只希望孩子上学路上少堵半小时。
- 这才是检验同城化成果的-金标准-。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