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们,今年2月24号,暨南大学公布优秀运动员保送名单,17岁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名字在里头,一下就在网上炸了锅。大家都在讨论,她凭什么能被保送?这对其他努力读书的孩子公平吗?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事儿。

支持全红婵的人觉得,她保送是完全应该的。全红婵在跳水界,那就是“大神”级别的存在。14岁参加奥运会,五跳三个满分,直接打破跳水界记录,震惊全世界。起跳、空中姿态、入水,每个动作都完美得挑不出毛病,像个灵动的水之精灵。到了17岁巴黎奥运会,她又成功卫冕双冠,成了最年轻的“三金王”。她用一块又一块金牌,给国家争了光,说她是奥运英雄一点不为过,保送就是对她多年拼搏的最好回报。

但也有不少人反对,他们主要质疑全红婵的文化水平。有人放话:“一个连‘暨’字都不会写的人,还想上大学?这不是侮辱那些苦读的学生吗?”这些话虽然难听,却也反映出大家对教育公平的关心。在这些人看来,大学是学知识的地方,要凭文化课成绩考进去,全红婵似乎不达标。

可事实并非如此。说全红婵只有小学文化,这就是谣言。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她就被广东实验中学录取了。她训练那么忙,早上6点就得起来训练,晚上还要复盘动作,就这样,她利用训练间隙和网课完成高中学业,顺利毕业了。虽说她文化课比不上普通高中生,但她在跳台上展现的空间思维和专注力,那可是天赋。能精准计算入水角度,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从政策层面看,全红婵保送资格完全没问题。国家规定,运动员保送得有高中学历或同等学力,还得通过严格审核。全红婵达到学历要求,也通过了审核,每一步都符合规定。之前有人为她没去清华北大可惜,其实清北招运动员条件特别严,只招特定项目,高考分数还不能低于本科线的65%。暨南大学的运动训练专业就很适合全红婵。这所大学培养过很多奥运冠军,像谢思埸、陈艾森,苏炳添还在这当教授呢。而且它的弹性学制很人性化,比赛成绩能折算学分,集训时也能远程上课。中山大学从2024年起不招保送运动员了,这么一对比,暨南大学确实是全红婵最好的选择。

全红婵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逆袭史。她出生在湛江迈合村的贫困家庭,7岁因水感好被体校选中,却因为母亲车祸后的医药费差点放弃。家庭的困难没打倒她,反而让她更有斗志。靠着天赋和努力,她一步步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面对质疑,她没多解释,只在训练馆墙上写了“只有跳得完美,别人才会叫我天才”,用行动回应一切。

这场保送争议,让我们看到社会对成功和公平的思考。到底啥是成功?我们能不能接受像全红婵这样不走寻常路的成功?英雄在赛场外也会有不足,我们是不是该多些理解和支持?高校也在改变,北师大给王霜定制8年本硕连读计划,上海交大开文化补习班,都在努力改变大家对体育生的刻板印象。
全红婵进了大学,就像站在了新的跳台上,未来充满挑战。咱们不妨多给她点信任和鼓励,相信这个创造过无数奇迹的女孩,在大学也能发光发热,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成功的路不止一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