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事件是一个人的道德选择,但它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永恩聊娱娱 2024-11-23 18:34:33

对于中国人来说,2008年是充满深刻回忆的一年。翻看那年的日历,你会发现每一页都写满了不平凡的故事。

刘华今年开春就面临了一个天大的难题,南方雪灾几十年都难得一见,让中国的大半部分地区都笼罩在深深的“银装”之中。

然而,虽然这景象看似美丽,却给无数人的归家之路带来了重重困难和深深的担忧。

至今让人心痛的是,春运大军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跋涉的一幕幕场景。

正当全国人民一起共渡雪灾难关之际,更大的考验接踵而至。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这个原本宁静安详的地方,瞬间地动山摇。

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无情地夺去了数万名同胞的生命,所有中国人都感到心痛无比。

那段日子,电视上和网络上充斥着废墟中的呼救声,救援人员坚守岗位彻夜奋战的身影,还有无数令人动容的故事。父母在废墟下用身体保护孩子,希望他能够活下去;师生经历生死关头,却又毅然重返危险区域救人;伤员身为伤者,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来鼓励他人坚持活下去。

这些普通大众的非凡行为,揭示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

光明的背后,总会隐藏着阴暗的一面。在这场灾难之中,同样有一位高中教师,他的名字叫做范美忠。他的行为却让全国的人们感到愤怒。

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组织学生撤离,而是独自逃窜,将教室里的几十号同学置之不顾。

至今提起来仍让人感到心寒的"范跑跑"事件。

这年的后半程出现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经历创伤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些慰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口号不仅温暖了灾区人民的心,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力量。

紧接着,全球爆发了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但中国却顶住压力,展现出了大国的担当和韧性。

回首2008年,有欢笑、泪水、考验,也有成长。这一年犹如人生大戏,经历了起起落落。

正是经历了这些起起落落,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灾难面前,每个个体的选择都会被历史牢牢铭记。

那个名字是范跑跑,即使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也让人忍不住要摇头叹息。我们都知道他那件事情,他以前是个"学霸",不过后来因为那件事让全网的人声讨。

1992年,范美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要知道,那个年代能考上北大,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许多人眼中,能考上北大意味着未来光明,前途似锦。

这位北大才子的人生轨道并不平坦,他在四川自贡的高中当历史老师,却因为在课堂上发表过于激烈的言论而陷入困境,不得不辞职。

这一走就是好几年,他往来于全国各个地方,时而从事媒体工作,时而搞教育培训,但他一直没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用现在网络上的热门话语来说,那就是:这位北大学子有些“不太卷”啊!

2005年,范美忠结束了他的漂泊生涯,回到了四川老家都江堰。在光亚学校,他找到了一份语文老师的工作。

谁能想到,原本平静的教育生涯,竟因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5月12日的那天,范美忠正在课堂上上课。当第一下轻微的摇晃传来时,他保持镇定,向学生们说了句"不要慌,没事的"。

“这话看上去挺有道理的。”

然而在下一秒,地震真的来了。他的表现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没有任何组织学生疏散的动作,甚至连一声"快跑"都没喊,他直接玩起了"速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逃到了操场上。

在安全保障措施到位后,范美忠确实参与了和其他老师一起的学子点名工作,并进行了相关的安抚工作。然而,他在关键时刻的失职已经无法通过继续这样的表现来弥补了。

讽刺的是,范美忠曝光后,并未认错,反而理直气壮地表示:生死关头,他只会救女儿,甚至亲妈都得排在后面。

他这种"理性"的发言,让自己置于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已经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形象,这是一个在生死关头能够展现出理性的北大高材生。

你说如果范美忠在地震之后的十天内,承认错误并说一句"对不起,我当时太害怕了",事件可能很快就过去了,可惜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跑到天涯论坛上去发表一篇长文,试图为自己正名。

这一发文,不仅激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同时也把自己送上了热搜。

他的“理性思维”可谓独特:首先,自我保护是最重要的;其次,在拯救他人时,首先得救助至亲;第三,成年人过重以致他无法携带,只好选择救助自己的女儿。

这番言论一出瞬间引爆网络。

"成年人你是抱不动,但喊一句'地震了快跑'也不愿意吗?"

"老师要有老师的样子,连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没有吗?!"

"这北大出来的高材生也不过如此啊,这么'理性',倒是更像科学家了,为啥不去做个科学家呢?"

在舆论一边倒地谴责他的行为之后,"范跑跑"这个绰号也就这么流传开来。这三个字中包含着人们对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

教育部都忍不住为此发声,这句话真的非常直白:人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

你说范美忠害怕,谁不害怕?他在害怕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是自己逃跑,其他老师在害怕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保护学生。

这就是根本区别。

让人无语的是,面对大量批评,他没有丝毫的反思,反而对抗舆论,坚决认为自己没有错。

"你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全民族的道德标准!"

"一个只为自己默默考虑的人,有什么资格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如果北大校友中有这样的人,那真是丢人!

事情走到这一步,范美忠的处境相当不容乐观。本来呢,在生死苦难的关头,人们难免会有些本能的反应。但假若你把这种自私的行为粉饰一番,那么就不能再视为那不过是常情了。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整个教育界也受到了严重的警醒。老师的角色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成为道德模范。

一时间,这件事引起了全民的关注。

这次风波闹得太大了,以至于都江堰光亚学校不得不采取行动。然而措手不及的是,学校的处理方式竟然不是开除,也不是处分,而是让范美忠暂时休息一个暑假。

这个处理结果如此轻描淡写,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议。有人指责学校太过软弱,有人认为这是在纵容错误,还有人表示这样的处理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在现在的环境下,如果是这样的情况,恐怕一瞬间就会被取消教师资格证。

这事对教师群体影响丝毫不小。

有趣的是,这事件引发了全民大讨论,那就是在生命危急关头,人们究竟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有人认为:"换我也会先跑,因为生存是最重要的。"

“你既然这样,那当初又为什么要选择当老师呢?”

有人感慨,"真不知道到时候自己会怎么做。。。"。

这些讨论实际反映出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在个人生命安全与职业责任之间,应该如何取舍?

曾有一位资深教师讲过:成为老师,必须有作为教师的担当。这个担当并非要其成为英雄,而是在危机来临时,需考虑如何保护学生,而非丢下他们独自逃命。

范跑跑事件提醒教育部门要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双面提升,因为只有在教师拥有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的同时,他们才能真正担当起教育责任,培养出卓越的人才。

这起事件之所以在社会上引发较大反响,关键在于它触及到了我们内心最基本的道德认知。尽管我们可以理解人性的脆弱,但我们无法接受道德的缺失;尽管我们可以不期待每个人都成为英雄,但我们期望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责任感。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人的道德选择,不仅影响他自身的社会地位,更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重要的抉择时刻,一个选择可能决定了你是被人们敬仰的英雄,还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时间真是个奇妙的存在,它能淡化很多事情的记忆,却有些印记永远无法消除。

到了2015年,也就是汶川地震后的第7个年头,范美忠终于离开了干了整整10年的光亚学校。这一次,不是学校开除或者范美忠被动离职,而是他自己选择了离开。

这位曾经的北大才子可能因为教师的职业和他犯冲,或者是“范跑跑”的标签太难以承受,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研究《庄子》。

说起来挺有意思,范美忠年轻时痴迷研究鲁迅,信仰现实主义文学;如今却转而研读《庄子》之类的道家经典了。

从鲁迅到庄子,实现了人生态度的巨大转变。其中是否蕴含着地震后的心理感悟,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现在的范美忠主要在一些网络教育平台上开设《庄子》相关的网课。这种“云授课”的方式让他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交压力。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范跑跑"这个绰号可能会一直伴随着他。

网友会不断在各种平台上浏览他的近况,评论区留言也是五花八门,不过看到有留言调侃他,也有留言支持他。

"这个人还有脸做老师?"

"看样子没事儿就研习《庄子》,试图通过庄子的思想来超然于现实的纷扰。。。"

“希望他这些年能有所反思。”

说实话,范美忠后来的人生选择似乎可以解释他当年在地震时的表现。一个人若总是试图用"理性"和"超脱"来看待一切,那么在危急关头或许就很难做出"舍己为人"的决定。

然而,无论他目前的状况如何,“范跑跑”这个称号可能将伴随他一生。这不仅仅是一个在网络上的绰号,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印记,时刻提醒着每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甚至可以决定他的一生。

范美忠之所以受到广泛的谴责,主要是因为他在地震中慌忙逃生的举动和他之后的一系列解释和辩解。虽然说那时候的本能反应是逃跑,但在死守和辩解这一方面,却暴露了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评判。

或许他研究鲁迅到研究《庄子》的转变是想在道家思想中找到一些心灵的慰藉,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躲就能躲过去的。

责任和良知是人终身背负的,不是想放下就能放下的。

0 阅读:5

永恩聊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