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从上海回来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上海,别相信网上的了

梧桐呜 2023-12-08 16:51:54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小编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夜上海,夜上海~”

提起上海,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影视剧里歌舞升天的舞厅,和现代繁华的大都市。

可是在国内算得上是发达城市的上海,却是很多年轻人的噩梦。

在压力与繁华并存的“魔都”上海,里面的打工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魔都上海

上海是一座拥有着复杂多变历史的大都市,这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也因为这里是通往全世界的门户。正因如此,上海聚合了中国乃至全球的多种文化。

作为老移民城,上海的建筑风格兼容并蓄,外滩的欧式建筑充分展现了上海开埠初期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四合院、石库门等中式建筑,见证了上海本土文化的延续。

与建筑相似,上海的饮食文化也是中西合璧,小笼包、生煎包等明显带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小吃,同奶油蛋糕、披萨这样的西餐一起构成上海人日常的餐桌。

上海的夜生活更是五光十色,高级餐厅、酒吧、夜总会遍布在静安寺、南京东路、外滩一带,而靠近苏州河一侧的酒吧街,则以技术宅男和文艺青年为主要客群。各种不同氛围的娱乐场所,使得每个上海人都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去处。

如果说上海的建筑、美食和娱乐体现的是它多元文化的外在表现,那么上海方言就是这个城市多元文化内核的缩影。

上海话吸收了吴语、黄浦江以北的官话、宁绍小片,以及英语、日语、俄语中的词汇。可以说,在上海话里,我们听到的是整个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多年来,上海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各地力量的融合与碰撞。正因如此,这座城市才孕育出崭新独特的文化与活力。展望未来,上海依然在路上,她会不断吸纳世界的精华,也会不断输出中国的魅力。

上海的多元文化不仅体现在饮食、娱乐、语言上,在其他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展现,比如上海的服饰文化就融合了中西方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海派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平时穿着的齐装上,也体现在盛大庆典如婚礼上的礼服设计上,近年来,上海时装周的举办,更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明星和时尚达人的关注。我们可以预见,上海作为时尚之都的地位还将继续加强。

此外,上海的文学与电影事业也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从上海文学大家茅盾笔下的知识分子,到侯孝贤电影镜头中的普通市井小民,构成了一个立体丰满的上海画像。

新生代导演贾樟柯用他的电影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同时也在上海开设电影学院,为这座城市培养电影新生力量。

上海的科教体系也日益完善,吸引着国内外人才聚集,从交通大学到复旦大学,再到最近兴起的上海新兴科技园,这里汇聚了无数学子求学和学者求索。

他们为上海的教育和科研事业贡献力量的同时,也让这座城市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上海就是一个大舞台,让不同文化碰撞出的火花得以绽放。

高昂的生活成本

这座被誉为“魔都”的国际大都市,高楼耸立,夜景迷人,然而在这令人向往的繁华之外,是外来务工者艰难的生存现状。

他们面临着高昂的房租和拥挤的交通,很难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站稳脚步,黎明时分,郊区一架架高架桥下,停放着密密麻麻的自行车。

这是外地来沪打工的年轻人的“活力站”,他们匆匆穿过桥洞,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又一个漫长的工作日。

下班回来,迎接他们的不是舒适的住所,而是仅20平方米左右的狭小居室,甚至需要与其他人合租。

郊区地广人稀,房屋建设井井有条,声名远扬,尽管三室一厅的住房在30万左右,但对于大部分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这依然是个天价。

合租成为一种常见选择,一间当年作为儿童房的小单间改造成三张上下床,供三四个不相识的同龄人共同居住。白日里各自奔波,深夜睡眼惺忪地挤在狭小的空间内醒来,此情此景不啻一幅寸土寸金的写照。

根据统计,近80%的外来青年都居住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郊区,他们花费2个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来换取相对低廉的房租,地理位置不佳自然也影响到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资源禀赋。

相比于一张小双人床所在的简陋房间,更大的压力来自房租本身,即便远郊老旧小区里,合租的月租金也要上千元,高额的房租和生存成本将这些外地青年的收入挤压得所剩无几。

这群远道而来的新上海人,每天的日常生活就像白开水般单调、艰辛,与他们相处的邻里大多也来自各地,生活节奏匆忙,几乎忽视了楼道里人事的变迁。

高强度的工作几乎成了必然,而繁冗的日程表则让他们望梅止渴,加班和拥挤的出行早已成为常态。

在这个国际化都市里的外来务工者,或许比本地居民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但是回报却更加渺茫。剩下的就是一个道理——大城市能容下的人总是有限的。

更为艰难的是下班后的漫长回家之路,拥挤的公交地铁里挤满了疲惫不堪的外来务工者,他们只能与沉默的人群一起,挨个站牌地回到那狭小的、几乎没什么生活气息的出租居所。

返乡就业

近年来,"返乡就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外漂泊多年的90后00后纷纷选择回到家乡工作生活。

一些人选择了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打拼,另一些人则决定回归田园,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这就是近年来兴起的“返乡就业”热潮。

这种趋势的背后,既有对于快节奏生活模式的反感,也有对于大城市高房价和生活成本的无奈。

在大城市,年轻人面临就业竞争激烈,房价高企的现实,许多人深感买房无望,生活压力巨大。

同时,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很多优质的岗位开始向农村转移,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返回家乡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他们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存款微薄,难以在繁华都市立足,最终选择回归故乡。

一方面,由于在家门口就有稳定的就业岗位,他们不必再承受远方漂泊的压力。另一方面,乡村生活节奏更慢,人际关系更为温馨,这些都是大城市无法提供的。

当然,返乡就业并不代表放弃了梦想或者放弃了自己的未来,相反,它可以看作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和职业选择。

在故乡,人们可以享受乡土生活的惬意,缓解都市生活的焦虑。

实际上,这是一种多元化的职业路径,让人们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能力,即便是在农村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同时,返乡就业也使得一些女性有机会实现事业与生活的更好平衡。

从某种程度上看,“返乡就业”也是一种勇敢的尝试和探索,它表明了人们正在逐步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寻求符合自己个性和兴趣的新生活之路。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借鉴。

结语

上海无疑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国际大都市,但在繁华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比如,高房价与收入比值带来的生活压力,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矛盾,以及一些群体在这个快速变迁的城市中面临的适应性挑战。

我们需要深思,如何在开放包容中找到平衡,在繁荣中兼顾公平,使这座城市的明天比今天更加美好。

3 阅读:3162
评论列表
  • 2023-12-08 21:49

    上海一天的工作量,能赶上县城一个礼拜的工作量。

  • 2023-12-09 11:42

    郊区30万的三室一厅,小编没睡醒吗?多➕个0都买不到

  • 2023-12-08 22:23

    上海!?狗屎啊

    bosun 回复:
    你自己拉的自己吃,节约成本。
  • 2023-12-09 16:18

    相同或相似的情景,在每一个大城市上演,只是在表述时换了一个地名而已。机会很多,梦想的人更多,问题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本事或者机遇罢了。我们也许不需要去责怪这个社会,随遇而安可能会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 2023-12-09 15:27

    上海哪里有30万一套的三房一厅买啊?我要了。

  • 123 3
    2023-12-09 11:37

    在那里从捡烟头打工 老家一无所有到现在吃喝住玩不愁 感谢上海 感谢每个遇到的上海人

  • 2023-12-09 09:39

    我是一点都不羡慕!

    用户19xxx75 回复:
    你在田埂上活着。没人让你羡慕

梧桐呜

简介: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