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发生140年来最大地震!震级只有4.8,会不会发生更大的余震?

生态环境捍卫者 2024-04-08 00:51:23
新闻背景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消息,美国当地时间4月5日10时23分,在美国东海岸发生4.8级地震,震中位置距离纽约市区大约60公里,震源深度约5公里。此次地震时,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康涅狄格州均有震感,目前暂无伤亡报告。

地震时,联合国正在开会,网上有人发布了开会时地震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出画面出现抖动,开会的人群也出现了一丝骚动,会议被迫中断。不过毕竟震级较小,纽约街区受到的影响非常有限,并没有对当地的社会生活造成大的影响。

从美国相关部门公布的资料来看,此次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对于当地历史上发生的地震来看,已经着实不小了,这是自1884年以来纽约地区发生的最强地震。

纽约地区处在地震带上吗?

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沿海哈德逊河口,濒临大西洋,其地理位置并不处于主要的地震带上(如环太平洋地震带),但纽约地区仍然有可能发生地震,只不过相比较处在地震带的其他地区来说,这里发生地震的概率较小,震级也比较小。

美国纽约地区发生地震的几率较小,震级也不大,这主要是由于其特定的地质构造和位置决定的。

首先,纽约位于美国东北部沿海哈德逊河口处,这个地区的地壳相对稳定。地壳是由多层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层,当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巨大应力作用时,如果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岩石会发生破裂,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

而纽约地区处在美国东部,基岩较为古老和坚硬,也就是说地壳岩石相对稳定,没有显著的板块活动或断层活动,因此地震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其次,纽约并不位于主要的地震带上。地震带是地壳上地震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通常与板块边界或断层有关。纽约并未处于这样的地震活跃区域,因此地震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相对较低。

此外,纽约地区的地形地貌也对地震活动产生影响。纽约地处哈德逊河口平原上,地势低平,没有显著的山脉或高原。这种地形地貌特征意味着该地区没有显著的构造运动或地壳形变,进一步降低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纽约还会发生更大的余震吗?

在纽约发生4.8级地震之后,新泽西州至少发生了10次余震,其中在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17时59分左右,在新泽西州格拉德斯通西南部发生了震级约为4级的余震,其他的余震多数在1.8-2.2级之间,影响非常有限。

从地质角度来看,余震是重新夯实因主震造成源区岩石破碎松散的地质过程。主震发生时,断裂带内部的岩石及其周边岩石的力学和物理性质会发生突变,例如孔隙度与渗透率增加,岩石摩擦强度降低,断层更易于活动,进而引发一系列小震,即余震。

此外,主震也会使得断裂带内部特别是已经滑移区与尚未滑移区的边界线周围的流体压力重新分配,局部区域流体压力相对升高,这也有利于形成新的破裂或使得老断裂重新活动,形成余震。

从应力变化的角度来看,余震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应力”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源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主震发生后,地壳中的应力分布会发生变化,某些区域的应力会积累并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从而引发余震。

至于余震的强度大小和影响范围,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主震的大小:多数情况下,余震的强弱与主震大小有关。主震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引发的地壳应力和形变也越大,从而可能导致更强烈和更频繁的余震。

二是地表地质情况:地质条件如地壳厚度、地下水位、岩性等都可能影响余震的活动和强度。不同地质条件对应力变化的响应不同,因此余震的活动特点也会有所差异。

三是余震与主震断裂方向的关系:余震的分布和活动方向通常与主震的断裂方向有关,沿着断裂带或构造方向延伸和分布。这意味着主震的断裂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余震的可能发生区域和强度。

余震活动通常具有频度和强度的递减性,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的频度和强度通常会逐渐减少。鉴于此次纽约地震的主震震级不大,事后的余震规模也很小,再加上纽约地区地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因此该地区发生震级更大余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美国有关专家预测,下周纽约地区发生3.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46%。



0 阅读:0
生态环境捍卫者

生态环境捍卫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