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俄土战争(1):土耳其赢了战争却要割地,屈辱至今无法忘记

史画映说 2020-11-15 16:46:21

最近几年,土耳其展开了频繁的军事行动,他们除了在叙利亚局势和利比亚局势中,保持活跃之外,还介入到了纳卡局势之中,对阿塞拜疆进行了支援,协助阿塞拜疆对亚美尼亚展开军事行动。大家都知道,亚美尼亚和俄罗斯都是集安组织的成员国,所以土耳其帮助阿塞拜疆对付亚美尼亚,无疑是在跟俄罗斯作对。对于土耳其的这一行为,外界并未感到太过惊讶,因为土耳其与俄罗斯作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比如说,在叙利亚局势中,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矛盾,几乎已经完全公开化,俄罗斯支持的政府军与土耳其支持的叛军,因为地盘问题展开了多次较量,而俄土两国在此期间也没少向对方下狠手……

同时,在利比亚局势中,俄罗斯和土耳其也进行了多次暗中较量,土耳其向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军输运雇佣兵团,俄罗斯就给利比亚“国民军”运输军火武器,谁也不肯让谁。为什么土耳其老是要与俄罗斯对着干?这主要就是因为,俄罗斯和土耳其是一对老冤家,在241年的时间里,俄罗斯和土耳其就爆发了12场战争!而在这12场俄土战争里面,土耳其就一直处于输多赢少的局面,失去了大片领地。所以说在骨子里,土耳其就有一种和俄罗斯对着干的思想,把其当成“主要假想敌”。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12场战斗,谈谈俄罗斯与土耳其的恩怨情仇。

第一次俄土战争发生在1676—1681年,当时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势力非常雄厚,极盛时疆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在那个时候,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俄罗斯帝国)确实是同一量级的对手,甚至比俄罗斯帝国更加强大。而第一次俄土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乌克兰同俄罗斯帝国重新合并,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引起的。

1676年,奥斯曼帝国与右岸乌克兰的多罗申科搭上了联系,准备通过支持多罗申科,达到统治乌克兰的目的。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多罗申科便率领1.2万大军,占领了左岸乌克兰的盖特曼都城——奇吉林,准备对当地进行统治。而为了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俄罗斯帝国和乌克兰联军便展开了合作,对奇吉林发起了反攻,并俘虏了多罗申科。

眼见自己的代言人被拿下,奥斯曼帝国非常气愤,于是便又派出了4.5万人的大军,对奇吉林展开了进攻。随后奥斯曼帝国大军和俄罗斯帝国大军便首次展开了会战,而在这次战斗中,奥斯曼帝国就被俄罗斯帝国击败,损失惨重。最后迫于无奈,奥斯曼帝国便与俄罗斯签署了《巴赫奇萨赖和约》,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罗斯帝国重新合并。

总结一下,第一次的俄土战争,其实只是一次试探性的战争,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想通过这次战争,摸清楚对方的底线和实力,好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由于这次战争中,是俄罗斯帝国取得了胜利,所以俄罗斯帝国的野心就进一步膨胀,有了与奥斯曼帝国继续作对,以及扩张的想法。

第二次俄土战争是在1686至1700年,这次战争的起因,是俄罗斯帝国主动对外扩张,与奥斯曼帝国展开较量。在讲这次战争前,得先聊聊一个关键人物——彼得一世,他是俄罗斯帝国的首位大帝(俄罗斯历史上仅有两位“大帝”),被称为“祖国之父”,正是他在位期间(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积极进行改革,并学习西方技术,才让俄罗斯帝国有了扩张的资本。

在第二次俄土战争中,俄罗斯帝国发起了4次远征,其中有两次是针对克里米亚汗国(奥斯曼帝国属国),克里米亚汗国就是今天的克里米亚,1997年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领土,2014年全民公投加入俄罗斯,两次是针对亚速。而在对克里米亚汗国的远征中,俄罗斯帝国都是以失败告终,损兵折将数万人。而在对亚速的远征中,俄罗斯帝国的表现算得上可圈可点。第一次远征,俄罗斯帝国便取得了地面战争的胜利,但是苦于没有海军,所以俄罗斯帝国并没能拿下亚速。在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俄罗斯帝国在第二远征中,便扩充了海军,这让他们成功拿下亚速。不过,随后又被奥斯曼帝国给夺了回去。虽然俄罗斯帝国的军事行动都不怎么顺利,但是却让奥斯曼帝国看到了他们的决心。最后,俄罗斯帝国便通过灵活的外交策略,让奥斯曼帝国做出了妥协。

1700年7月,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签署了《君士坦丁堡和约》,将亚速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划给了俄罗斯帝国。没错,奥斯曼帝国赢了战争还得被迫割地,你说这种奇耻大辱当今的土耳其人能不记着吗?

总结一下,在第二次俄土战争期间,俄罗斯帝国已经形成了气候,他们能够连战连败,又能连败连战,这说明他们拥有充足底蕴,经得起消耗。而奥斯曼帝国之所以会主动让步,就是想摆脱这块牛皮糖,从而抽出时间整顿内务。在1699年,欧洲发生了一起大事件,奥斯曼帝国在多个战区接连受挫,被迫与欧洲多国签署了《卡洛维茨条约》,这是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所以奥斯曼帝国急于停止俄土战争,拿去失去克里米亚这个属国也在所不惜,就是为了精力集中起来,整顿内部问题。

第三次俄土战争是在1710年至1711年,这次战争的起因,主要是围绕着东方问题展开,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已开始走向衰弱,许多地方都闹起了独立运动,在18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许多属地,只是名义上归于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却已经获得了独立,比如说:埃及、黎波里塔尼亚、以及突尼斯等等。这让俄罗斯帝国看到了机会,准备趁机展开扩张行动,拿下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出海口。

就在奥斯曼帝国内部动荡之际,俄罗斯帝国便开始在地区扩大影响力,蚕食奥斯曼帝国的地盘。对于俄罗斯帝国的行为,奥斯曼帝国方面非常不满,于是便在1710年的时候,对俄罗斯帝国宣战,率军收复了顿河河口,至此第三次俄土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彼得一世率军亲征,不过却在普鲁特河畔,陷入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和克里米亚汗国的包围,最终在弹尽粮绝被迫乞和。1711年7月11日,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签署了《普鲁特河的和约》,俄罗斯帝国归还了亚速,并拆毁了亚速海沿岸的防御工事。

总结一下,第三次俄土战争,是奥斯曼帝国首次获得胜利,政治意义非常重大。通过这次战争,奥斯曼帝国成功遏制住了俄罗斯帝国的发展势头,让俄罗斯帝国消停了一阵子。同时,在这次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帝国的“祖国之父”彼得一世,也迎来了谢幕,新的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即将登台。今天就先给大家讲解俄土战争的前三次,后面我们将继续讲解它俩的恩怨情仇,关注我不迷路,为你精讲更多战争和历史。

0 阅读:25
史画映说

史画映说

看世界变化,闻术业专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