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9日河南省城郑州,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案件,31岁的女记者小陈被其单位男同事大林,多次用刀捅刺。当同事赶到之后,小陈身上有多处伤痕,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不久便气绝身亡。
此事在当地影响很大,家属悲愤万分,要求严惩凶手,为小陈以命抵命。家属认为,凶手是有妇之夫,企图占有小陈,没有达到目的,将她捅刺致死,属于故意杀人,性质恶劣,应当严惩。
而辩护律师则声称,二人是婚外情,系双方自愿。律师还说,小陈以此为要挟,向被告多次索要钱财补偿;还威胁说要将二人的“恋情”告诉被告妻子和单位同事。被告被逼无奈,才愤而杀人,是一时冲动,事出有因,属于一时激情,请法官酌情轻判。
经过长达两年的漫长审理,凶手没有被判处死刑,仅获刑15年,大大出乎人们意料。
凶手为什么要将小陈置于死地,二人有何恩怨?这起案件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记者小陈,全名陈玲,1978年出生。她来自河南大别山,天生丽质,长相娇美。
从小学到初中,聪明勤奋的她,学习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
中考时小陈发挥正常,被县城一所重点高中录取。当小陈兴冲冲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向父母报喜的时候,却看到母亲一脸愁容,沉默不语。
原因很简单,陈玲姊妹5个,他的父亲身体有残疾,腿脚不便。为了这个家,父亲整年在外打工,每个月工资只有几百元,连正常人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这样微薄的收入,维持一家人温饱都是问题,更别说支付几个孩子学费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陈玲参加中考的时候,父亲在外地的工厂突发脑梗,被送入医院抢救。尽管如此,还是因为种种原因,留下了后遗症,连走路都要人搀扶。为了不让女儿担忧,陈母隐瞒了消息,陈玲不得而知。
现在看到女儿考上高中,母亲掩饰不住内心的忧虑,长吁短叹。陈玲大惑不解,自己考上重点学校是大喜事,望子成龙的母亲为何闷闷不乐?
在女儿的再三追问下,母亲才将实情说出。陈玲听后心情复杂,半晌没有说话。
一来,她为父亲的生病而难过、担忧,他老人家太可怜了,辛劳半生再次患病,下半生如何度过?
二来,她为自己的前途而忧心忡忡。父亲失去劳动能力,还需要人照顾,后期康复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入,家里经济条件差,肯定不堪重负。那样的话,自己上学的开支从何而来?
从母亲忧虑的眼神中,陈玲看出了答案,意识到自己大概率无法继续学业,前途无望的她难过不已。
就在陈玲绝望的时候,转机到来了。几天之后,母亲突然对女儿说,你的学费有了着落。
陈玲一脸诧异:“妈,学费从何而来,你是哄我的吧?”
母亲脸上表情复杂,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她神秘地说:“学费来源暂时不能告诉你,别问那么多,你在家好好学习,准备着开学之后去报到吧。”
后来,陈玲才知道,村里一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得知了她家的情况。此人主动找到陈母,告诉她说:“陈玲的事我听说了,我有办法帮助陈玲继续上学,这样的好孩子失学的话,是村里的耻辱。”
陈玲母亲忙问:“你真的有办法?”该人物说:“我可以通过慈善机构和其它部门,争取到一个指标,对你们家进行救济和帮扶。”
陈母听了很是感动:“这太感谢你了,您真是我们家的恩人。”
此时那人物脸上却浮现出怪异的神情,他意味深长地说:“别忙着道谢,我有条件。”
“什么条件?”
“让陈玲当我的干女儿,我们两家结为亲戚。”
陈母一想,人家帮了自己,就是女儿的再生父母,当干女儿合情合理,似乎也不过分,就自己家的状况,也算是高攀了人家。
但是,从对方暧昧的眼神中,她得到了一种暗示,自己需要付出身体的代价。考虑再三后,为了女儿的前途,陈母咬牙答应了对方。没想到人家又说:“我还有一个条件,陈玲将来必须当我的儿媳。”
陈母听了心里一惊,把自己搭进去还不算,就连女儿的未来,居然也被划定了价码。这未免对女儿也太残酷。
“这……这个怕不好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老观念,现在讲究的是婚姻自由,女儿的事,我做不了主。”陈母说道。
“你好好考虑一下吧,我先走了。”对方随即离去。
陈母也想过到处借钱,为女儿筹措学费。可是丈夫看病需要花钱,已经债台高筑,谁也不相信陈家日后能还钱,跑遍全村,并没有筹措到学费。
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女儿的学费没有着落,陈母才被迫答应那人的全部条件,她心里清楚,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只不过,她没有告诉女儿,这一切是自己要用肉体来换。至于女儿未来的婚嫁之事,陈母并没有打算真让女儿嫁给那人的儿子,她打算采取“拖字诀”。
女儿学习勤奋,天资聪颖,到时候一定能考上大学。农村的孩子不上大学的话,20岁左右就结婚了。那人家条件不错,他们肯定等不及,说不定陈玲大学没毕业,他的儿子就着急与别人结了婚。这样的话,也不算自己毁约。
放开那人的要求正当性不说,陈母的想法,其实也是不太道德的,值得商榷。契约是一种精神,哪怕再不合理,既然自愿答应人家,就要遵守。
陈母是善良的,不是天生的骗子。但是为了女儿上学,她耍了一个小聪明,这也是情理之中,迫不得已,我们无法过多谴责。然而后来事情的发展,出乎了陈母的意料。
那人的儿子阿康得知父亲跟陈母有这个约定之后,不由对陈玲产生了爱慕之心,梦想着有那么一天,跟漂亮的陈玲成为夫妻,朝朝暮暮。由于学习不好,初中毕业之后他就被父亲安排到了地方上一个工厂上班,给领导开车。
阿康家境不错,家里有楼房汽车,银行有6位数存款,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到了20岁之后,果然应了陈母的猜想,求婚的人络绎不绝,说媒的把门槛都踢破了。
父母试探着劝说阿康,你老大不小了,该订婚了。阿康说:“我干嘛订婚,我有老婆啊,你们不是和陈玲父母有约定吗?”
母亲说:“傻孩子,陈玲正在上大学,她毕业还要几年,你等得起吗?再说,我看这丫头心气也高,到时候她毕业之后变了卦,你怎么办?这时候好女孩都被挑去,你后悔也来不及了。”
听母亲这么一说,阿康也没了主意,只好答应在当地女孩子中选择。然而阿康挑来挑去,没有一个满意的,他觉得谁都没有陈玲好。他赌气地告诉父母,我谁也看不上,非要等陈玲不可。
这么多年来,阿康对陈玲的确也付出了不少。陈玲上高中的时候,阿康一直给陈玲送文具送零食,陈玲在学校被谁欺负的时候,阿康也会及时出现,为干妹妹主持正义,讨回公道。
同学们不知就里,对陈玲羡慕不已,说她有个好哥哥。而陈玲因为不知道内情,一直认为,是对方是自己的干哥哥,这样做合情合理。她尽情地享受阿康的关爱,心安理得。陈玲丝毫不知,这里面还有个约定,她的人生将会因此改变,发生悲剧。
陈玲从西南某知名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省城郑州某报社担任记者。她业务能力强,也有敬业精神,同时还不辞劳苦,很快成为报社骨干,站稳了脚跟。
这时候的她,已经23岁,自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陈母为难了。当年是她曾经许下承诺,让女儿嫁给阿康,她一度认为阿康熬不住,就会放弃幻想,早早结婚。可阿康竟然没有订婚,说是要等陈玲。
2002年秋天,阿康的父母让人上门,谈判订婚事宜。陈母理亏,她没有明着表示反对,而是将皮球踢给女儿。
她强作微笑说:“我没有意见,咱看看小玲有啥心思?”
陈玲听了一脸诧异,感到很是吃惊。干哥哥人不坏,对自己也很好;可双方的学历不同,价值观相差太多,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做朋友可以,做夫妻是万万不能的。
这话又不能明说,陈玲只好撒谎说:“康哥是个好男孩,可是我有男朋友了。”阿康父亲脸一黑,他指着陈母说:“当年我们可是有协议的,你怎么能不违约呢?”
陈母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沉默片刻,她找到了借口说:“不是我们反悔,阿康这孩子学历确实有点低,工作单位也不好,跟我们小玲不般配。”
听了这话,阿康父亲气到无语,自己儿子确实不争气,这该如何是好。思索半天,他有了主意,对陈玲母亲说:“你既然这么说,就让陈玲等我们阿康半年,我一定要做到门当户对,给他安置一个好工作。”
陈玲和母亲听了都觉得对方是在说大话,根本做不到,就默认了阿康父亲的建议。
阿康父亲有钱也有人脉,深信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几个月之后,即2002年年底,真的让他通过各种关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竟然真的把儿子的工作调到了某报社,跟陈玲成为同事。
陈玲得知阿康到了报社,成为自己的同事之后,也没有打算与对方订婚。即便到这里工作,并不意味着二人没有思想上的鸿沟,仍旧最终走到一起。
为了得到阿康的理解,她将阿康约出去,在一起吃饭、散步,交流想法。
陈玲对阿康说,“哥哥的好,我是不会忘记的。可是,我跟同学小杜从大学时候就开始恋爱,现在已经有了肌肤之亲,不配做你的妻子,你还是找个好女孩结婚吧。”
阿康依旧心如铁石,对陈玲说:“除了你啊,我谁都看不上,为了你,我坚守这么多年,不要如此决绝,请你认真考虑后再做决定。”
陈玲却不为所动,认真地说:“这已经是我最后的决定,无法更改。”
双方各执己见,这次谈话最后不欢而散。
这次谈话后,阿康觉得这里面有问题。陈玲说自己有男友,而且在大学时就开始恋爱,自己为何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