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华:毛主席的第一个女婿,76年曾被江青拦住,不让给岳父守灵

醉卧沙场红尘情 2025-04-18 15:42:28

这篇文章来聊聊毛主席的那位女婿。很长的时间里,大家都不太知道他的名字,直到80年代左右,他的名字才开始被大家所熟知,此人就是孔令华。

这么多年,他和李敏一直过着低调的日子,很少出门。除非有啥大事,他俩一般都不咋露面,就在家里待着。

【他的父亲是开国中将】

孔令华,1935年5月在陕西西安出生,他老爹是开国中将,名叫孔从洲。

1936年,西安那边出了大事,孔从洲那时候跟着杨虎城干。在杨虎城的带领下,他亲身参与了那次西安的大变动,出了不少力。那时候,孔从洲已经当兵十多年了。

在国共一起抗日那会儿,孔从洲一直是国民党第四集团军里的一个旅长,并且还管着第38军的55师。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1946年,孔从洲在河南巩县带头起义,之后就加入了咱们解放军。

孔从洲的妻子是钱俭,他们还有个闺女,名字叫孔淑静。夫妻俩辛辛苦苦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学真的不容易。

那时候,“荣臻子弟学校”名气可大了,后来它就变成了华北军区八一小学。孔令华一直在八一小学上学,后来在那里碰到了李敏,两人就认识了。

李敏是毛主席跟贺子珍的女儿,她1936年在陕北呱呱坠地。后来,在她4岁那年,就和朱敏他们一块儿去了苏联,从那以后,她一直跟亲妈贺子珍相依为命。

多年来,毛主席心里一直挂念着这个女儿。李敏从国外回来后,毛主席立马就安排人把李敏接到了北京,让她和江青、李讷住在一起。

李敏以前叫毛娇娇,这个名字据说是邓颖超,也就是周恩来的妻子给取的。毛主席特别喜欢“娇娇”这个名字。不过,等李敏要去北京上学时,毛主席又给她起了个新名字,叫李敏。

说到为啥“姓李不姓毛”,毛主席是这样讲的,他在陕北那会儿,用过一个化名,叫李德胜。至于为啥加个“敏”字,这个是从《论语》里头来的,说不定跟李讷的名字是从同一句话里找的,那句话说的是: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

李敏虽然是毛主席的骨肉,但毛主席对自家孩子要求特别严,在学校里,他绝不允许孩子们对外宣称自己是毛主席的子女。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孔令华压根不知道那位姓李的女孩,其实就是国家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女儿。他俩之间,就是单纯的好朋友、同学情谊。

上了中学,他们俩越走越近,感情变得越来越铁,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情。在学习上,他们一起度过了那段特别快乐,而且满怀憧憬的日子。

中学一毕业,李敏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孔令华呢,则去了北京航空学院。虽然学校不同,但他俩的友情一直没断。日子一天天过去,慢慢地,这份友情就变成了爱情。

在这段时间里,他俩的友情挺平淡的,就是互相喜欢,也都是因为对方的为人和性格。说起来,李敏对孔令华家里啥情况,那是一点都不知道。

孔令华小伙子长得真俊,个子高又壮,眼睛亮堂堂的,脸型方方正正。认识他的人都说,他身上有股子大将军后代的气派。

李敏长得也很美,毛主席曾夸李敏,说她跟妈妈年轻的时候特别像。邓颖超也称赞过,说李敏身上有她妈妈贺子珍的那种气质。

李敏模样俊俏,穿着简朴又得体,她妈妈贺子珍年轻时也是个美人胚子。李敏长得随妈,心眼儿又好,说话温柔,孔令华对李敏也是情有独钟。

孔令华的妹妹孔淑静聊起她头一回见李敏,那是在北京。她说:“初见李敏,我就觉得她长得清秀,性格也安静内向,做什么都先想着别人。她一点也没因为有个了不起的老爸就显摆,给人的印象就像是身边一个很普通的朋友。”

有一天,毛主席从李讷那儿听说,李敏找了个男朋友。因为关心女儿的婚事,毛主席打算亲自找李敏聊聊。

毛主席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你清不清楚小孔的爸爸是谁?他们家是什么情况?家里都有几口人。

青春时的爱恋纯真无邪,李敏对男友的家庭背景全然不了解,因此毛主席提醒她,得先去探个明白。

李敏如今长大了不少,心里头明白了老爸的一片苦心。所以,当她和孔令华再次碰面时,就直接把这事儿给挑明了,说想让他们俩互相认识一下。

李敏跟孔令华说,她住在中南海,老爸就是毛泽东。孔令华听后,也告诉李敏,他的父亲是孔从洲,并且家里还有个亲妹妹。

没过多久,李敏就跟她爸讲起了孔令华家里的情况。毛主席一听,立马乐呵起来,他对孔从洲那可是老相识了。周恩来总理之前好几次都跟他念叨过,说孔从洲当年起义时,周总理对他可没少帮忙。

李敏一听说她爸知道她未来老公的爸,心里头那个高兴啊。不过,毛主席还是让李敏去跟贺子珍说一声,要是贺子珍也没意见,那他们的婚事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美好的婚姻】

1958年那会儿,李敏跑到南昌去见贺子珍,贺子珍对他们的婚事点了头,不过提议说能不能先缓缓,等上一年。这样也不会影响到两人的学业。

婚礼的事儿就这么定了,时间选在了1959年的秋天。

1959年8月份,毛主席开完庐山会议后回到北京,立马就跟李敏说,他们的婚礼马上就要办了。

婚礼最终定在了8月29日那天,孔令华和李敏在丰泽园的颐年堂喜结连理。毛主席特地准备了三桌宴席,请了好多亲朋好友来庆祝。孔从洲将军也亲自到场,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

孔从洲头一回自个儿见毛主席,毛主席拉着他的手,笑道:“今儿个俩孩子大喜,特地请你来乐乐,咱一块儿叙叙。”接着,他又转身跟周围的宾客认真说道:“这位啊,是李敏的公公,也是新郎官的老爹。”

之后,他们拍了张合照。婚礼结束后,毛主席和孔从洲在房间里聊了很久,王季范先生也在旁边陪着。

在孔从洲的回忆录里头,他们那次聊天的内容讲得很清楚。王季范提到了孔从洲干的活儿,毛主席一听就连连称赞:“这家伙不简单,现在是炮兵学院的当家人了,以前还是跟着杨虎城将军的。”

毛主席最后问他还有啥愿望没实现,孔从洲回答说自己心里就惦记着炮兵,干别的活儿都不顺手。王季范一听,就笑着打趣道:“这家伙,还真是个实在人。”

毛主席表扬说:“这人实实在在,管孩子可有一套,你瞧瞧孔令华,真是个出色的孩子。”

孔淑静回想起结婚那会儿,她老爸孔从洲刚好去天津出席会议了。她老妈钱俭那会儿还住在沈阳,加上身体不太好,所以婚礼上没见着她老妈的身影。

1962年,李敏和孔令华迎来了他们的头胎宝宝,这下子,毛主席头一回当上了外公,心里头那个乐呵劲儿,别提多高兴了。李敏看毛主席这么开心,就提议说让孩子外公来给孩子取个名儿。于是,毛主席欣然同意,给外孙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孔继宁。

说白了,就是要接着干列宁没干完的事儿,一辈子都为共产主义打拼。

那时候,正好是三年困难时期,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闺女和女婿的日子。他多次找孔令华聊天,那时候,党内正流行学政治经济学,孔令华听了老丈人的建议,就下苦功学了起来。

毛主席曾对他说,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直接问他好了。

因此,孔令华在跟着岳父请教的同时,也自己下功夫学习,最终整理出了十多万字的学习心得,这让毛主席都夸他做得好。

1964年,周总理让孔从洲接了军委炮兵副司令的位子,还让他管炮兵科学院技术研究院。这样一来,他们全家就从沈阳搬到了另一个地方,不过还是在沈阳。

后来孔从洲在那段混乱的十年里遭了殃,陈锡联站出来说了句实在话。他说:“孔从洲这事儿得问问周总理,想当年西安事变时,孔从洲可是西安的城防司令,那可是有功绩在身的!”从这话里就能看出,中央是认可孔从洲的。

1972年,李敏家又添了个新成员,她的第二个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这次,还是毛主席亲自给取的名字,叫孔东梅。李敏对这个名字特别满意,因为梅花是毛主席的心头好,他还写过不少赞美梅花的诗词呢。

挺让人惋惜的是,这孩子从出世后就在上海跟贺子珍生活,毛主席在世时一直没机会见到她,更不知道自己的外孙女跟他有个共同点,下巴上也长着一颗痣。

1976年9月9号那天,毛主席在北京离开了我们。可江青却拦着孔令华,不让他去为毛主席守灵。孔令华心里头那个火啊,直往上冒。后来,他还是跟李敏一起,在长长的队伍里,排着队,跟他们的父亲做了最后一次道别。

过了三年,贺子珍得到了党中央的关心,来到了北京。那时候的贺子珍头发已经全白了,身体也不大好,得靠轮椅行动。孔令华呢,就陪着他的岳母去了天安门逛逛,然后又去了毛主席纪念堂。

站在那透明棺材前面,孔令华心里头难过极了,他开口说道:“爸爸,您可以放心地走了,我们全家人都会一直记得您对我们的好。”

【意外去世】

毛主席离开后,孔令华和李敏大多日子都在南方度过,他们的事儿知道的人不多。只有在纪念毛主席的那些场合,才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时,孔令华跑到深圳、长沙、北京这些地方,搞了好几场展览。目的嘛,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毛主席那种崇高的精神。

1995年的时候,孔令华被邀请去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关于毛泽东卫生思想的研讨会。他在会上讲的话,真的让人记得牢牢的。他讲,毛主席经常说起白求恩的精神,咱们也得一直学习这种精神。

1996年,中国科技会堂办了个活动,是为了纪念毛主席走了20年。会上,像陈锡联这样的老前辈都上台说了话。还有孔令华,他特意写了篇文章来缅怀,文章名字叫《毛主席和他的大文化思想》。

不过说到生活,李敏家碰上了些麻烦。主要是李敏工作还没着落,加上她和孔令华分隔两地,她身体状况也欠佳。

孔令华把这个问题跟上面说了,希望能得到点支持。后来江泽民同志知道了这事儿,就给李敏家解决了应有的待遇问题。

说真的,李敏家里头那段时间过得挺不容易的,但她一直都咬牙挺着。为啥呢?因为她心里始终记着老爸毛泽东的教诲,不能靠关系,啥事儿都得自个儿上手解决。

李敏心里特别感动,她一直记着党中央的好。但让人难过的是,孔令华突然就走了。

1999年的时候,孔令华在去参加一个怀念毛主席的活动途中,出了车祸。虽然赶紧送去医院抢救,但很遗憾,最后他还是没能救回来,去世了。

孔淑静讲道:“我哥走得急,我老梦见他。他和嫂子本来能过上舒心日子,但他们跟大伙一样,从没借着毛主席的名头给自己搞啥特殊待遇。”

他们可以安心离去了,他们完全配得上共产党员这个光荣名字,他们留下的正直精神,会长久鼓舞着后来的人们不断前进。

1 阅读:45
醉卧沙场红尘情

醉卧沙场红尘情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