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省域副中心这个概念就来自湖北。另外,省域副中心的提法也只针对中西部省份而言。中国的沿海省份不需要省域副中心吗?并不是,而是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往往都已经成了各自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省内第一城均被沿海港口城市夺去。而中西部,走的是一城独大的发展模式,省会城市是中西部省份当然不让的第一城,并远远领先于省内第二城,更是以四川、湖北、陕西等几个省份为甚。为了解决省内发展不均衡,省会城市包打天下的局面,湖北省率先提出了省域副中心的概念,并引领了中西部建设省域副中心的高潮。

湖北一主两副格局
迄今为止,包括河南洛阳、安徽芜湖、江西赣州,贵州遵义等都已被各自省份确立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然而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依然是湖北的双副中心襄阳和宜昌。湖北是确确实实以实际行动来支持双副中心的建设,这两座双副中心城市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武汉都市圈
先来看区位,湖北中心省会武汉位居湖北省东部,武汉周边8市共同组成了武汉都市圈,这里的人口不足湖北省的一半,经济总量则远超50%。广袤的湖北省西部,拥有数个人口大市,襄阳、荆州、荆门、十堰等体量都不算小。鄂西的发展需要确立领头羊来带领,确立哪座城市为副中心,也是需要破费一番心思的,不同于其他省份,湖北省极具魄力的同时确立了两城,襄阳和宜昌位置极佳,与省会武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城合力,将湖北绝大多数区域纳入辐射范围之内。

襄阳宜昌高铁枢纽
再来看政策,不论是发展襄阳的汽车工业还是发展宜昌的化工产业,省内都给予了重点的支持。不仅在产业领域,在确立省域副中心交通枢纽上,湖北省可谓关爱备至。像常年拥有副中心之名的河南洛阳,迄今仅有一条过境高铁。而湖北双副中心,早早都被确立为了加强型高铁十字枢纽。襄阳的高铁十字重要线路,西武高铁,就是由西十高铁和十武高铁组成,十武高铁全部在湖北境内,更是湖北早早就已规划开通,促成了西安至长三角的高铁大通道放弃过境河南的宁西通道,而走了南线。就是湖北对襄阳高铁枢纽的重大支持。即使过襄阳呼南高铁正线,也是从十堰的博弈中确立了襄阳。宜昌的高铁枢纽更是如此,呼南高铁过宜昌就是牺牲了走向更近的荆门荆州方向。

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十强
最后来看成绩,襄阳、宜昌两市基本上是近20年来,中西部表现最好的非省会城市,当前排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并对首城洛阳市造成了极大威胁。如果不是疫情影响,襄阳2020年就已经反超了洛阳。比人均GDP,襄阳和宜昌都比洛阳更高。经济质量,湖北双雄明显更高出一筹。

襄阳
省域副中心城市提自湖北,兴盛于湖北,襄阳、宜昌的强势表现也是湖北省能够成为中西部唯一全省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重要保证。湖北省域双副中心为中西部各省打好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