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披露的俄军方机密文件显示,若北约与俄罗斯爆发直接军事冲突,俄军将优先对东亚两个美国盟友实施毁灭性打击。
这份标注“最高机密”的作战方案,不仅让日韩两国进入紧急戒备状态,更将中国推入地缘战略的暴风眼——作为与三国紧密接壤的邻邦,任何军事行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写亚太安全格局。
据披露文件显示,俄军总参谋部将日本列岛与朝鲜半岛列为“首要非欧洲战场”。这种战略部署源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防御软肋:占国土面积36%的远东联邦区,仅驻守不足6万常规部队,且缺乏现代化防空体系。
相比之下,美日韩在亚太部署的F-35战机数量已达142架,第七舰队常态化巡航日本海,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军事专家分析,俄军若陷入两线作战,远东薄弱防线可能被美日联军72小时内洞穿。因此,先发制人摧毁横须贺、佐世保等美军基地,成为俄方预设的“战略止损”方案。
文件中提及的160个打击目标,涵盖三泽空军基地、萨德反导系统等关键设施,暴露出俄军对消除亚太美军前沿存在的迫切需求。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双锚,日韩军事力量在技术层面已形成对俄优势。日本海上自卫队现役34艘驱逐舰中,8艘配备宙斯盾系统,反导能力覆盖俄远东主要军事基地;韩国陆军启动的“未来战士系统”,可将单兵作战效率提升300%。
但地缘缺陷同样明显:两国领土纵深不足,重要军事设施集中分布,面对导弹饱和攻击几无回旋余地。
更致命的是,俄军新型“匕首”高超音速导弹部署远东,10分钟内即可覆盖日韩全境。这种非对称打击手段,使得美日军事同盟的常规力量优势大打折扣。
东京智库模拟推演显示,若千岛群岛方向发起突袭,北海道的雷达预警时间将不足90秒。
中日韩贸易圈年规模超7200亿美元,占据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3.6%。冲突一旦爆发,半导体、精密设备等产业链将遭遇断链风险,仅汽车产业就可能造成300万人失业。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地缘安全——黄海、东海航道若被军事封锁,中国60%的能源进口与45%的货物出口将陷入瘫痪。
安全领域的隐形风险同样严峻。美国借机推进的“太平洋威慑计划”,已在关岛部署中程导弹系统。
若日韩全境美军基地升级为战略打击平台,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等核心经济圈的预警时间将被压缩至7分钟。这种战略压迫,可能迫使中国重新评估东北亚安全架构。
北约内部对文件披露反应分裂。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要求增兵亚太,德国、法国则紧急呼吁建立危机管控机制。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警告振聋发聩:“同时与中俄开战,相当于开启人类文明的倒计时。”
这种担忧源于残酷的核平衡现实。中俄美合计拥有6180枚核弹头,足够将地球文明摧毁7次。俄罗斯“萨尔马特”洲际导弹搭载的10枚分导核弹头,仅需1枚就能抹平纽约曼哈顿。
正因如此,五角大楼近年将“防止核误判”列为最高优先事项,中美国防热线完成第17次技术升级。
尽管文件细节引发震动,但情报真伪仍存疑点。莫斯科方面断然否认文件真实性,斥为“西方认知战的新剧本”。值得关注的是,文件曝光时机恰逢北约峰会前夕,且英国情报机构有策划“北溪事件”爆料的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