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情凑在一起,已经不仅仅是讽刺了

木白文笔平平 2025-02-05 09:51:19

一,

假期的最后一天了,写一点什么?

很多的荒诞。

看下面这个某地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围坐在一则近邻监督工作室的牌子下。

邻居,近,这种本该是信任的字眼,加上了监督这俩字,说实话,是很讽刺的。

我时常讲的一句话是,当下社会最稀缺的是信任,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信任原本在这个社会并不是稀缺的,但在当下,说实话,陌生人问个路都不敢回答,曾经远亲不如近邻的风俗,也逐渐走远,大家出门都不会再打招呼了!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在反思造就这个现象的因素在哪里?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吗?是因为大家都在追逐财富,而放弃了根本的这种“情分”?显然不仅仅是这个原因。看到上面的这种近邻监督员,以及学校里小孩子的鼓励举报之后,或许根源就在这里!

搜了一下,近邻监督员并不仅仅是一张图片,几个大妈,而是确实有着出处的。

二,

另一个较为荒诞的是下面这个新闻。

贵州的媒体报道,江西景德镇的一位男子在古玩市场捡漏了一个瓷器,1800元买来,因为后边生活困难又以2400元出售,但不曾想没多久男子被抓了,理由是倒卖文物罪,判刑一年两个月,罚金一万元。

那么到这里,

也许很多人会说,倒卖文物确实是犯罪。犯罪了就要接受惩罚,

咱不为这个男子说冤屈,只从法律的角度说两点:

一是,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现实生活中,这类现象是很多的,就譬如最出名的北京潘家园,捡漏这个词汇应该都是出自于这里,那么景德镇的这个男子在古玩市场捡漏了瓷器然后卖了,在北京潘家园的这些捡漏的也都是罪人。如果是犯罪,那么诸多的文艺作品,就好比朱亚文的那部正阳门下里面的诸多捡漏场景都是犯罪的,而这种宣扬犯罪的影视作品也是有罪的。

二是,如果这个男子是犯罪的话,那么诸多城市的古玩市场首先是不合法的,或者说是为犯罪提供了温床,那么这些在古玩市场打着文物名义诱导顾客消费的行为,也一定要打击干净。

法律是什么?是公平的,不能说个人买了个瓷器是犯罪,这些明面上的古玩市场就不属于犯罪了,就在春节前我到北方的一个小城,一个叫大观园的地方门口两侧全是摆摊卖这些的,都抓了即可。

还有网络上那些红火的鉴宝节目,这都是在传播犯罪。

若不,这是法律的讽刺。

三,

再有就是虚假,我曾说过的一句话,当下视频泛滥的年月,虚假的信息太多了,即便我这样一个从来不传播虚假信息的人也有时候会被质疑,这些都能理解,因为大家被骗怕了。

但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真实的东西有时候容不下,虚假的信息却是即便被看到了,被揭穿了,所产生的代价也不是真实者所承受代价的万分之一。

像下面这个,女子一觉醒来相亲对象已站床边的新闻,几十家媒体当作真实事件来报道,热搜占据了十几个小时。

这与每年山东一个周姓女子动辄家人们,大龄剩女不好找对象,没有一个人来说媒的那个每年都会上一次新闻热搜的套路一样,都是摆摊,都是虚构演绎的娱乐事件,但每一年都有着诸多的媒体当作真实事件来报道。

说实话,这样的事件如果放在个体,某个视频博主,以及自媒体的身上,代价是很大的。就像当年的猫一杯一样,但媒体们当作新闻报道,即便被看到了,不也是这样,只要符合主流的价值观,真假都是无所谓的。

到今天一些有节操的媒体出来说几句,竟然是假的,也就这么过去了。但问题是,媒体的节操去了哪里?社会的真实和虚假在当下真的不重要了吗?

从美颜,到虚假的一些科技逐步成长,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歪门邪道已经逐渐成为主流,如是之,这不是一个正向的氛围!

四,

当然,这些讽刺并不影响个体的荣耀。

就譬如这几天,我们的AI,我们的什么什么,在互联网上是搜索频率最高的词汇,但问题是,这并非是我们的,甚至说都不是我们发现的,即便是当下最顶尖的科技,也都是外人发明然后才被借鉴而来的。

当然这不重要,怎么说能产生自豪才重要。

就像年前比较流行的对账,看下面这个美国穷人的早餐如此悲催。

再看下面我们的,是多么的丰盛,还占据着价格的优势。

这是什么?抛开主题和事实不讲,自豪就够了。陈平来了也要一句卧槽,是自己谦虚了。说的还太少。

当这些如果也不能带来自豪的时候,那么就认一个爹,错,认一个父亲!

为何要乱认父亲,我自豪就够了。

感慨之余,一切的事情都是有着特定的因素!

看这位儿子的发言就知道,一切都是有着因果的。

当然,即便写了这么多,也许依然有人会说,这难道真的很讽刺?这些难道不都是很真实很真实,就是我们的生活啊!

0 阅读:1
木白文笔平平

木白文笔平平

随思,随感,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