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老话:“大寒出日头,来年牛马歇”,大寒晴暖啥预兆?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2025-01-21 15:28:50

“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老话说得形象,大寒时节本应是天寒地冻,人们忙着养生滋补抵御严寒,可要是碰上个出日头的大寒,那可就有讲究了。民间流传“大寒出日头,来年牛马歇”,这大白话里藏着啥预兆,还得从咱祖辈的农耕智慧里找答案。

大寒,处在数九寒天里,按常理是冰雪当家,冷得彻骨。农谚讲:“小寒不寒寒大寒”,大寒就是冬天的“压阵将军”,要冻透大地,把害虫病菌都给压制住。这时候要是反常地暖和,出了大太阳,问题可就来了。“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缺了寒,就像四季的链条掉了关键一环。害虫卯足劲熬过暖冬,到了春天,果园里的果树刚冒芽,蚜虫、红蜘蛛就可能组团来袭,咬得叶片千疮百孔,果子产量、质量都得遭殃;麦田里,麦蜘蛛也会趁着暖意提前活动,小麦绿油油的叶片被啃食,营养跟不上,来年麦粒瘪瘪的,丰收就悬了。

再说土地墒情,“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三白”就是雪。雪在大寒节气那可是宝贝,像给大地盖厚棉被,既保湿又保暖。可大寒出日头,雪姑娘“爽约”,土地干巴巴的。开春种地,种子往土里一撒,没雪水滋润,生根发芽都费劲。像种豆子,墒情不足,出苗慢不说,苗还弱不禁风,经不住一点风吹草动,后续哪有力气开花结荚,产量指定比不上风调雨顺的年头。

牛马歇,听起来好像是牲畜能偷个闲,其实背后是农耕步骤全乱套。以前种地靠牛马,春耕一到,牛马累得够呛,拉着犁铧翻开沉睡的土地,一趟趟驮运肥料。要是来年牛马歇,意味着春耕延误了。为啥呢?大寒晴暖,气温像坐了火箭往上蹿,作物生长周期被搅得一团糟。拿种棉花来说,棉种播早了,地温不够稳定,一场倒春寒,幼苗就会大面积冻死;播晚了,又错过最佳生长光热,结桃少,纤维短,棉农的收入大打折扣。

如今现代农业有高科技撑腰,情况变了些。温室大棚里,瓜果蔬菜四季如春,自动控温、滴灌精准“伺候”;无人机撒药,防治虫害又快又准;气象预报精确到乡镇,农民能提前知晓冷暖,盘算农事。虽说如此,老祖宗的农谚仍是金科玉律,它提醒咱自然规律不可违。大寒的每一缕阳光、每一丝冷暖,都是大自然给咱的信号,顺着信号走,精耕细作,土地才会年年捧出沉甸甸的希望,咱饭碗里才会一直装满丰收的香甜。

0 阅读:0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