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从苏联回国之后的李立三因为挂念毛主席而请求面见,毛主席也答应了他的请求。本以为这场时隔多年的见面会很和谐,但毛主席却对他十分冷淡,李立三见状就没再多待。
然而在李立三走后,毛主席一脸不悦的跟手下说,让后勤部给李立三换套衣服。这是怎么回事?李立三和毛主席又有什么渊源?
1、时隔多年的拜访
说到李立三和毛主席的关系,许多人都觉得是“半个朋友”的关系,而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曾经“立三路线”的提出,不仅让两个人站到了对立面,也差点让党的革命事业再次陷入危难。
1946年,李立三终于回到了自己阔别已久的祖国。在落地延安之后,他就立刻拜托毛主席身边的人询问能否与主席见上一面,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李立三欣喜若狂。
隔天上午,李立三就穿着自己获得的美国援助物资中的衣服来到了毛主席的所在地,那是他最正式的衣服。
刚一见面,毛主席还和他问候了几句,询问了一下外边时局的情况。李立三立刻就向毛主席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汇报,颇有等待夸奖的意思。
但毛主席还没听他讲完,情绪就变得冷漠了许多,甚至于到了谈话后期,只有李立三在神情激动的描述着自己前几年的经历,而毛主席只是时不时给一些无关紧要的反应。
起初,正说到兴头上的李立三没有觉察出什么,但后来就感觉不对劲儿了。他以为是毛主席对自己之前犯的错误还留有芥蒂,所以不高兴。于是,他就找个由头抓紧离开了。
但在他离开后,毛主席就表情严肃的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让后勤部给他换套衣服。这究竟怎么回事?
2、毛主席与李立三
离开后的李立三百思不得其解,究竟为什么毛主席会不高兴呢?难道真是因为还没有原谅自己以前犯下的错误吗?想到这里,他不禁回忆起之前的所作所为。
李立三是出生在湖南某个小山村的普通人,因为从小聪明好学、立志高远,周围的村民都知道他。
按照众多革命人士走的道路,李立三应该不断在国内参加革命运动,继而参加共产党,然后救国救民才是,但他却没有如此。
1919年,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奔赴法国,只为了接受到最先进的革命思想,这份胆气就算是放在当下也很少有人能比过他。
在那里,他一边靠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又不断地攻读各种马克思主义书籍和理论,形成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思想,为之后参加革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坚信自己的革命思想是正确的,没有缺点的,但他似乎忘了,中国与外国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思想正确却未必实施的下来。
之后,李立三被遣送回国,进而就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事业中,他不仅顺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按照党的指示在各地进行了工人运动,成果颇丰。
而他与毛主席的相识也是在这期间。起初,两人因为共同的理想而成为好友,他们在一起进行革命事业探讨,也共同开展工人运动,是对我党贡献很大的人。
但慢慢的,两人的思想就产生了差异。李立三因为受到外国思想的影响,选择了坚持共产国际对我国革命事业的指导,即集中力量攻打中心城市。而毛主席则选择深耕实际,选择了更加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
无奈的是,当时的党内已经被“左”倾思想所统治,毛主席的思想路线势单力薄。
于是,1930年,中央政治局就在李立三的主持下产生了当时被称为“立三路线”的“左”倾错误思想,确定了集中力量攻打中心城市的方针。
熟悉近代革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共产国际传过来的发展党的事业的道路,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实践起来一定会很有难度。
果不其然,在经过几次实践之后,我党的革命事业遭到重创,差点又一次陷入危机,这时候,李立三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随即,李立三就在党内进行了自我批评,随后才前往苏联进行学习,直到1946年初。
当年“立三路线”的提出不仅使得当时党的革命事业受到巨大打击,也使得毛主席与李立三之间有了一些矛盾,所以也难怪李立三会在面见毛主席之后有所顾虑。
只不过,他这次是想多了。毛主席虽然是记得当年李立三犯的错误,但却并没有记恨或者不原谅他,因为他知道,李立三也是想为革命事业出力才会如此,他真正在意的反而是李立三身上那身美国衣服,那是美国的援助物资。
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是极其在意个人品行的人,如果个人品行不端,谈何为革命事业做贡献?
而李立三正好就撞在枪口上,虽然毛主席知道李立三可能是无心的,但身为为国为民的革命人士,怎么能穿着优于平常人的物资衣服出来呢?这样岂不是失去了革命的意义?
所以,毛主席才会在李立三走之后面露不悦,并让人给他安排一身干部服。好在之后,李立三理解了毛主席的用意,不仅改掉了之前的所有坏习惯,而且还一直深耕于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
在之后的中共七大上,李立三也在毛主席的说情和推举之下成为中央委员,两人的关系也重新修复。
李立三的革命生涯虽然有过错误,但他依然是真心为革命事业叫好的人,所以值得我们铭记。而毛主席对他穿错衣服的反应也从侧面反映了主席对于革命事业的纯洁性和对党内人士的严格要求,也值得我们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