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亲手造字18个,17个已被废除,唯独1个无人敢用!

春秋回响者 2024-09-11 19:24:30

关于武则天创造“曌”字的故事和她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一直让人津津乐道。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一代女帝,而且还在文字创造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更是用一个自创的汉字——“曌”,深刻地象征了自己作为女性帝王的卓越地位。

从仓颉造字到武则天创造“曌”

谈到造字,首先必须提到远古时期的仓颉。他是黄帝时期的一名官员,最初为了记录祭祀、人口和猎物的分配,依靠结绳、贝壳等原始方法来计数记事。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事务的复杂,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仓颉便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最终发明了象形符号,也就是最早的汉字。

仓颉的造字为中华文明奠定了语言基础,汉字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完善,而真正将造字与历史人物结合的,非武则天莫属。相比仓颉,武则天造字的背景更加深刻复杂,而她所创造的“曌”字则是女性地位的象征,宣告了她自己作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帝形象。

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她初入宫时,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虽有才华,却不得宠。机缘巧合下,她与太子李治暗生情愫,而后通过一场场权力斗争,最终成为唐高宗李治的武昭仪。在这场权力博弈中,武则天不仅要对抗王皇后,还要面对朝廷上那些对她极力排斥的守旧大臣。

随着唐高宗李治病情加重,武则天的权力逐渐攀升,最终在高宗去世后,她用了整整七年时间,彻底掌控了大唐的最高权力。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正式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登基之后,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她非常重视人才选拔,废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还大力提倡文学艺术,使得整个大唐进入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

从“武照”到“曌”:一个象征性的造字

当上皇帝后的武则天,面对的不仅仅是外部敌人,还有来自李氏贵族的攻击。由于她的本名“武照”,一些敌对大臣甚至开始利用她名字中的“照”字来造谣中伤。按照当时的拆字法,他们将“照”字拆解为“日、刀、口、火”四部分,恶意编造谣言,说武则天将死于刀口或火焰。这个谣言本质上是为了诋毁武则天,削弱她的威望,并想借此机会恢复李氏的统治。

武则天虽然早已耳闻这些谣言,但她并没有立刻反击。相反,她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治理国家,并大力推行减税轻徭等政策,赢得了百姓的支持。这种务实的政治手段让她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渐渐无视了那些对她名字的恶意诋毁。

然而,武则天显然不愿让自己的名字成为别人攻击的把柄。她决定用行动回击那些想用“照”字造谣的人。于是,她创造了18个全新的汉字,并向全国推广。这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字便是“曌”——一个用来替代她名字“照”的字。

“曌”字的深意:日月当空,阴阳合一

“曌”字看似只是“照”字的变体,然而其内涵远不止于此。“曌”的字形由“日”和“月”组成,寓意“日月当空,照耀天下”。日为阳,象征男性;月为阴,代表女性。通过“曌”字,武则天表达了自己既具男性的阳刚之气,又有女性的阴柔之美的完美结合,意图传达她不仅能够作为女性称帝,而且能够如日月一样统治天下,惠及万民。

从现代角度来看,武则天的这一造字行为其实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她不仅是在为自己造字,更是在为女性争取权力和地位。她通过这个字向世人宣告:男性能做到的,女性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曌”字不仅是武则天对自己政治地位的彰显,更是对整个女性群体的一次权力宣示。

武则天称帝后,自然地将“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史书上记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在她执政期间,这个字在朝廷和百姓中广泛流传。然而,随着她去世,其他她创造的“则天文字”逐渐消失,唯有“曌”字顽强地存留了下来。

后来的朝代因为避讳,不敢再用“曌”字,因此它成为了武则天的专属字。尽管这个字很少再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但它却成为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的象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当人们谈起“曌”字时,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位以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女性。

武则天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更是通过她的造字行动,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文化遗产。“曌”字是她对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她对性别平等的一种宣言。她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女性在政治舞台上的强大力量,也通过这一字留下了关于女性独立与自强的深刻寓意。

正因为“曌”字蕴含的丰富内涵,它在今天仍然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通过它,后世不仅看到了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的伟大功绩,也领悟到她作为女性所展现的勇气与智慧。这位女皇的独特贡献将随着“曌”字的传承,继续影响未来的每一代人。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