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母亲吕太后、妻子马皇后什么结局?

黑色纵谈 2025-04-23 11:04:37

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后,转头就开始对付他侄子朱允炆一家,搞了一系列动作。他先把建文年号给废了,直接并到洪武年号里头。这样一来,虽然朱元璋只当了31年皇帝,但历史上却有了个“洪武三十五”的年号,挺让人意外的。

再比如,朱允炆当上皇帝后,给他老爸朱标加了个孝康皇帝的尊号。可后来朱棣篡位了,就把朱标的皇帝称号给取消了,又改回了懿文太子的称呼。同样,吕太后也被剥夺了太后的头衔,只能再叫皇嫂懿文太子妃了。

朱允炆一家后来咋样了?朱允炆自己跑得没影了,不说他。他那俩娃,朱文奎和朱文圭,还有他老妈吕太后,加上他媳妇马皇后,最后都咋样了呢?

【一、朱允炆和两个儿子的结局】

建文四年六月那会儿,谷王朱橞跟李景隆自个儿把金川门给敞开了,让朱棣的大部队浩浩荡荡进了城。那时候,城里头乱成了一锅粥,就连皇宫里头也是火光冲天。

朱允炆和太子朱文奎在熊熊大火中不见了踪影,从那以后,他们俩到底去了哪儿就成了个解不开的谜。

关于他们是失踪了还是真的死了,历史学界到现在还没个定论。官方的历史记录里,通常都说他们是死在火里了。

但按照《明史》里的说法,朱棣不光是好几次派大臣胡濙悄悄出去找朱允炆的下落,还派了宦官郑和他们出海去寻找朱允炆。

朱棣为了打听朱允炆的消息,把朱允炆的主录僧溥洽给抓了起来,一关就是十五年。后来,直到姚广孝快要不行的时候,他开口求情让放了溥洽,溥洽这才重获自由。

根据这些记录来看,朱允炆说不定压根儿没在火里丧命,而是成功地“溜之大吉”了。

朱允炆膝下无女,仅有两个儿子。他的大儿子朱文奎,在建文元年就被立为了储君。南京城被攻破那会儿,朱文奎跟他老爸朱允炆待在一起。他们要么可能在火海里没了,要么可能逃出宫外躲起来了。历史上就记载了这么一句,“不知道最后到底咋样了”。

老二朱文圭被朱棣给抓住了。在朱棣眼里,朱文圭简直就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方面,朱文圭尽管不是太子身份,但由于朱允炆和朱文奎都已经不在了,他成了能接皇位的那个人。另一方面呢,朱文圭实在太小了,才两岁而已,要是杀了他,影响太坏了。

结果,朱棣终究是没能下定决心赶尽杀绝,他只是下命令把朱文圭关在了中都凤阳的广安宫里,给他取了个称号叫建庶人。

到了天顺时期,大明的皇上换成了朱棣的曾孙朱祁镇。可能是因为自己曾被关在南宫的经历,让他对朱文圭这位小堂叔有了同情,于是他下令把朱文圭给放了出来。

朱文圭这时候已经五十七岁了,他被放出来后,连牛和马都分不清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二、吕太后结局不可知】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记录里,得等到洪武十六年,借着给马皇后办小祥祭礼的机会,才正式对外说吕氏成了皇太子妃。这么一算,吕氏地位提升的时间点就显得挺有意思的,毕竟洪武十五年五月的时候,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已经去世了。

要是吕氏在朱雄英过世后才被确立为正室,那就说明,朱元璋父子没选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熥,而是挑了朱允炆来当皇位接班人。

关于这事儿,历史上大家一直争论不休,就是比起弟弟朱允熥,朱允炆当皇太孙是不是更合适。换句话说,朱允炆到底是不是朱标的正牌儿子。

关于这事儿,大家普遍的说法是,吕氏后来被提升为正妃,这样一来,她之前当次妃时生的朱允炆,按规矩就自动成了嫡子了。

洪武三十一年那会儿,皇太孙朱允炆坐上了皇位,大家称他为建文帝。他一当上皇帝,很快就给他老爸朱标加了个孝康皇帝的尊号,庙号也给定为兴宗。同时,他还把亲妈常氏追封为孝康皇后。至于他的生母吕氏,那当然也被尊为了皇太后。

吕家因为这事,让吕氏当上了大明王朝头一遭的皇太后。

但吕氏这位太后当得并不安稳,小叔子燕王朱棣很快就打进了京城。朱棣的士兵还把她接到了军营里,朱棣跟她说,起兵实在是没办法的事。等她再回到宫里,皇宫都已经烧起来了。

朱棣当上皇帝后,不承认建文帝的地位,还把他哥哥朱标的皇帝称号给取消了。这样一来,吕太后也不能再叫太后了。朱棣给她换了个新叫法,叫做“皇嫂懿文太子妃”。

那天,朱棣下令吕太后带着小儿子朱允熙搬到了懿文太子的陵园里住。到了永乐四年,朱允熙因为家里宅子不小心起了大火,给吓死了。从这以后,吕太后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历史上再没了她的影子。她到底啥时候死的,有没有给上个谥号,这些事儿全都没留下来记录。

【三、马皇后,崩于火】

洪武二十五年那会儿,朱元璋决定让朱允炆做皇太孙,这时候朱允炆才十五岁。为了让孙子学会怎么管理国家和处理政事,朱元璋每天都会把朱允炆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过了两年,朱允炆到了该娶媳妇的年纪,朱元璋仔细挑选了好久,最后决定让光禄寺少卿马全家的闺女马氏当太孙妃。虽说都姓马,但她跟朱元璋的马皇后可没关系,不是亲戚。

马全担任的是四品官职,在京城那些显赫富贵的人家里头,他这官位其实不算啥大官。

朱元璋给太子挑媳妇一直有这么个规矩。除了早就跟太子朱标定下亲事的常氏,她是勋贵家的千金,剩下的吕氏和马氏,都是普通文官家庭出身的女孩。

明朝刚建立那会儿,朱元璋为了拉拢和奖赏那些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就想了个办法,让自己的儿子们娶功臣家的女儿做正妃,而自家的公主呢,也大都嫁给了功臣的儿子。这样一来,两家就成了亲家,关系自然就牢固了。

不过,要防止外戚插手朝政,就不能挑那些家世太显赫的女子当皇后。马氏正好合适,她家是中等官员家庭,不是那种权贵之家。

第二年,马姑娘就进了东宫,当上了大明头一遭的皇太孙媳妇儿。

马氏嫁到东宫满一年后,就给朱允炆生了个儿子。朱元璋特别看重这个重孙子的到来,他还亲手给小家伙起了个名字,叫文奎。

朱允炆当上皇帝后,马氏很自然地就成了皇后,她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后,人们也叫她“马皇后”,这是第二个得此称号的人。

不出意外的话,马氏将来会是大明朝地位最高的女性,不过啥事儿都怕来个“突发状况”。

朱棣成功结束靖难之战,带着军队冲进了京城。跟朱允炆失踪不同,马皇后的做法相当英勇。她没带上年幼的儿子朱文圭,而是维护着皇后的尊严,自己走进了火里。历史上记录说,“城池被攻破时,她在火中离世”。

大家都说,为国家献身是最英勇的死亡方式。马皇后用自己的骨气,为大明撑起了门面,那些选择投降的文臣们,真该向她多学习学习。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0
黑色纵谈

黑色纵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