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设项目建议(三)

蔡彪 2024-08-07 10:16:12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6.1设计依据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各项技术指标,作为设计依据。

6.1.1法律法规

1、《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

3、《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

4、《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5、《中国古代设计规范》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1.2文件、资料等

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2、有关历史文献资料

6.2总平面布置

6.2.1总平面布置原则

1、遵循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

2、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减少占地范围和节约土方工程量的原则;

3、空地以绿化种植为主

4、综合考虑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可持续发展投资、效益等因素合理选择各项指标。

6.2.2总平面布置

1、入口广场入口广场位于大门牌楼外,起着入口引导和集散功能的作用。广场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建筑,突出标志性,采用青砖铺地,同时也与牌楼、骨灰堂等周边的建筑构成文脉上的延续。其东西长16m,南北宽8m,占地面积108㎡。

2、入口大门入口大门是重要的标志之一,大门采用传统的牌坊建筑形式,并加以抽象变形,组合了一些现代的元素。牌楼高3.5m,宽4m,以砖石为原料。

3、建设一座廊式一层骨灰堂,外观上要区别于居民住房,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设置2000个格位。骨灰存放架位要采用防火材料,高度一般不超过2.5米,以方便属存取。

4、在骨灰堂的一侧设置祭奠台一个,祭祀炉2个。

5、在牌楼内一侧建门卫室一间,面积8平方米。

6、公墓四边建议栽种冬青树、槐树等组成篱笆墙。应当保持整洁肃穆,墓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墓穴排列整齐,标准统一,做到墓区规划合理,环境园林化;公益性公墓要按照节约土地的要求,选用废荒瘠地及村庄改造废弃地墓穴必须严格按照单穴不超过1平方米、双穴不超过1.2平方米的规定标准建造,墓碑最高不得超出地面1米。在铁路、公路、旅游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设立的公益性公墓,必须以卧碑形式墓穴为主。要注重墓区环境建设,做到绿化、美化、园林化。

另进行供电及给排水配套建设工程,设置消防和电子防盗等配套设施,以保障寄存骨灰安全。

6.2.3竖向布置及场地排雨水

项目区内地势较为平坦,本设计场地设计标高基本保护原地貌。排水横坡不小于5‰。排水纵坡不小于3‰,排水横坡为1—2%。

6.2.4主要建筑用料做法

1、外装修

绘画艺术中心以庄重、简洁为主。外墙窗底墙群采用灰色花岗石饰面,装饰线条采用浅灰色外墙涂料,窗户采用银灰色镀膜玻璃,入口处为灰色花岗岩,踏步为深灰色花岗岩。

2、内墙

混合砂浆,外罩乳胶漆,卫生间外罩釉面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按工艺要求确定内墙装饰材料品种。

3、屋面

采用保温、隔热高分子防水材料面层,外天沟有组织排水。

4、楼地面

展厅及其它用房地面均为耐磨地砖,卫生间为防滑地砖,入口门厅为花岗岩地面。

5、门窗

木门、不锈钢全玻门,塑钢双层窗。

6、顶棚

同内墙。有特殊要求处采用吊顶。

6.2.5建筑消防说明

依据建筑设计院防火规范(GBJ16-87修改版),综合楼为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既符合防火疏散要求,又起到合理组织人流,互不干扰的作用。

6.2.6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方案

(2)本专业有关规范、规定

建筑结构设计院统一标准(GBJ16-8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及局部修订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

2、设计要求

(1)绘画艺术中心使用功能为服务、展览和会议及一些附属用房,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重要性类别为丙类,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2)根据方案设计及其他设计条件,绘画艺术中心为二层砖混结构。

柱截面尺寸如下:

板:厚120,C20钢筋砼

梁:C20钢筋砼

6.2.7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

根据建设场地附近建筑的地质情况,初步确定该地基承载功能满足建筑物对强度及变形的要求,可以直接采用天然地基,宜采用墙下条基及柱下独立基础。

6.4陈展

陈展是体现建筑内涵的一个重要内容,绘画艺术中心建设竣工后,为充分体现虎文化内涵,相应布置一些陈展。

6.5绿化系统

本着保护和生态原则,按照景区总体规划,提高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和景观连接性,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天人合一的景观格局,绿化种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设计将结合总平面布局,对绿化和美化进行补充和完善,建成集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景区,使景区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将文化和休闲、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有效改善景区环境,提高市区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总绿化面积104000㎡,折合156亩。

绿化树种选择以适合景区种植的树种,如香樟、水杉、银杏、悬铃木、元宝枫、柿树、黄栌、火炬树、红叶李、松树、槐树、柏树等大乔树种和鸡爪槭、小叶女贞、鹅掌楸、柳、木槿、白兰花、桂花、南天竹、扶桑等小乔树种;灌木种植可选用黄杨、贴梗阻海棠、金丝桃、小壁、金叶女贞、杜鹃、侧柏等;草地可选种四季长青、狗牙根、马蹄金等,形成完整的陵区绿化系统。

6.6公用工程

6.6.1给水工程

6.6.1.1设计院依据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3、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6.6.1.2水源和供水设施

本项目考虑景区绿化用水较大,考虑到景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景区供水采用浅层地下水,供水费用较低,同时可以减少镇区供水压力。

项目给水设计院范围为景区服务人员及游客生活用水,同时还有景区绿化用水。

项目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设计新打打深井1眼,井深40m,单井出水量为30t/h,可能保证绿化和生活用水需求。

6.6.1.3用水量及水质、水压要求

1、生活用水量:

生活用水量主要包括景区内工作人员的用水量及游客的用水量。

工作人员定员按15人计算,游客数量根据预测,到2014年,景区平均日接待游客约为1778人,高峰季节平均日接待游客为4500人,因此游客人数按4500人计算。

用水量指标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游客按30升/人·日,工作人员按每人每天100L。

则生活用水量Q1=4500×30+15×100=136.5m³/d

2、绿化用水量:

本项目绿地总面积104000㎡,用水量指标取2L/㎡·日

则绿地用水量:2×104000=208m³/d

3、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量: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10%计算,

即344.5×10%=34.45m³/d。

用量合计=136.5+208+34.45=278.95m³/d(Kd=1.2),

平均小时用水34.87m³/h(Kd=1.5)。

2、水质和水压要求

项目生活用水采用市政给水,绿化及其他用水为井水。各用水处供水管道入口处水压不小于0.2MPa。

6.6.2排水工程

1、排水量

项目排水设计主要为生活排水,按生活用水量的80%计

算,排水量为:即136.5×80%=109.2m³/d。

2、排水方案

项目产生的生活废水中含粪便废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外排;雨水经雨水排放系统后排入市政雨水排放系统。

6.6.3消防工程

项目消防用水量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规定,各单体按一次火灾计算,室外消防用水量按15L/S,室内消防用水量计算按10L/S,折合为最大小时消防用水量为90t/h。

项目设计消防设施供水能力为100t/h,可以满足项目消防用水需求。

场区消防系统为:室外消防采用低压消防制,控制半径按80m计。场区设计三出口式地面消防栓6处及消防供水管网1套组成消防供水系统。

6.6.4项目给排水、消防设施表

给排水设备及构建物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与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新打深井深40米,出水量55吨/小时眼12供水管网DN100Km1.83消防供水管网DN100Km1.24化粪池座25排水管道DN300Km1.86压力供水设施套17消防栓DN100台68雨水系统套1

6.6.5供电工程

6.6.5.1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4、《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6.6.5.2用电负荷,负荷等级和供电参数本项目供电包括二方面,一方面为建筑物(办公、绘画艺术中心及生活等)用电,包括消防用电,第二方面是景区照明用电,包括道路照明、停车场照明等用电。

项目装机容量130KW,计算有功负荷86KW,无功负荷47.3KVAR。项目低压侧总计算负荷为98.1KVA,负荷等级为Ⅲ类负荷。供电参数为电压380/200V,50HZ,三相交流电。

具体情况详见下表:项目用电负荷和供电参数表。

项目用电负荷计算表

序号

用电设备或名称

装机

容量(KW)

需用

系数(KC)

tga

有功

功率(KW)

无功

功率(DVAR)

视在功率(KVA)

1

建筑物用电

2

停车场及场区照明

3

合计

6.6.5.6照明

景区内照明电压为220V,采用照明配电箱控制。

各用电处照明均以荧光灯作为主光源,道路采用路灯专用系列产品包括灯柱、厕所等公共场所采用吸顶式灯具,以紧凑式荧光灯为光源。

对先烈场所如景区的大部分建筑、门厅和雨蓬等处选用装饰性灯具。

景区中心地带如大门区、停车场均安装较高档次的装饰路灯及中心绿化带的灯光工程。

6.6.5.8接地和防雷

根据“全国主要城市气象资料数据”提供,该景区所处地理位置属于弱雷区,建筑物一般均按Ⅲ级防雷要求设防,一般20m及20m以上高度的楼房均设避雷带保护,变电所设计五防式人工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各用电点重复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6.6.6弱电设计

6.6.6.1设计依据

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设计院规范》(GB50198-94)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6.6.6.2广播系统

在景区的主要道路上、道路交叉口处等设置一定数量的

扬声器。建议选用高品质、音质好、可靠性高的扬声器,其

外皮观应映衬周围的景观主题。

6.6.6.3电话通讯系统

项目配套安装通讯设施,安装对外联络电话,方便景区之间的内外信息联络。

6.6.6.4电子导游系统

根据景区管理的需要,需对部分景点设置电子导游系统,设立电脑摸屏,以随时了解各景点旅游信息和路线。

6.6.6.5监控系统

为了保证景区的防火安全与治安安全,针对各主要交通路口和主要地段设计安装1套监控系统,对整个区域进行定点监控。

6.7环卫工程

6.7.1设计依据

1、CJJ27-89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2、CJJ14-87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

3、CJJ17-88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4、CJJ47-91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

5、GB3095-8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6、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7、GB3096-8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8、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9、GB795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6.7.2公厕建设方案

景区公共厕所是为游客提供服务不可缺少的环境公共卫生设施。建造公共厕所的地点应因地制宜,修建位置要明显、易找,其间隔蹲位根据设置等级不同和可利用面积而定。

1、设计原则

(1)公共厕所的建设要保护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景区景观、保护景区生态环境。

(2)公共厕所外形与建筑风格的选择应与景点和周围环境相协调。

(3)公共厕所图形符号标识要清楚,且有中、英文对照。

2、公厕方案选择

结合景区的地形、地貌、景观、给排水管网的设情况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拟在主入口、景区西北部各设一座三星级水冲厕所。

(1)建筑外形

公厕的建设应与景区风格相协调,以体现景区文物保护为原则,使其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2)内部功能配置

根据景区规模和环境容量预测,大门处公厕均设14个蹲位,女8男6,建筑面积67㎡,平面尺寸为8×8.4m。东大门内公厕设10个蹲位,女6男4,建筑面积60㎡,平面尺寸为8×7.5m。西北部公厕调4个蹲位,女2男2,建筑面积33㎡,平面尺寸为了6×5.5m。

每座公厕均设管理用房和休息室,休息室提供休息椅、凳、沙发、售货、小件寄存、公用电话、影视设备等服务。男、女厕所各设一个残疾人和老人单间。女厕内设4—6个豪华型坐、蹲式独立大便器和1个长1m,宽0.8m的婴儿卫生台;男厕内设2—4个豪华型坐、蹲位隔断板(门)高1.8m,选用高级船舶板材料,小便站位隔板选用宽0.6m×高1m。为了方便游客使用,男、女厕所设有不锈钢男女标志、不锈钢坐蹲坑指示牌、独立式带感应灯侧镜、各设2个感应式烘手机、感应洗手器(每个洗手盆设1个)以满足游客需求。

4、粪便处理方法

直接排入排污管道处理或直接回收(指免水冲厕所)与当地住户可堆肥垃圾混合进行简易堆肥处理,为住户种田种菜用肥提供条件,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对不堆肥处理的可直接排至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6.7.3垃圾收集与转运方案

6.7.3.1垃圾收集

垃圾收集是指垃圾清运之前,由景区将自己所产垃圾存放在垃圾容器内,等待运走的一段过程。景区结合垃圾构成、产量以及对景区环境、景观的影响进行垃圾收集方法的选择。

1、设计原则

(1)收集点应选择较为隐蔽,通告方便的地点,避开停车场和游客相对集中的地方;

(2)收集点外形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废物箱分类标志要明显,对游客要有明确引导作用。

2、垃圾构成及数量预测

景区垃圾主要为为游客旅游过程中丢弃的废弃物,据初步统计测算景区平均第天产生0.2t左右。按年适宜游览时间270天计算,年产垃圾54t左右。垃圾构成可回收利用成份达70%左右(塑料类30%,纸类25%,瓶类45%)。由于回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实际回收率并不是很高,约在50%左右。因此,还有50%的垃圾需要处理。

收集方法分为混合收集和分类收集。根据景区垃圾构成现状,采用分类收集方法,便于回收垃圾中的可利用成分和垃圾处理。

3、垃圾收集点

根据景区垃圾产量,需设垃圾收集2处,分别位于景区的东大门处。为避免收集点直接暴露在外,污染周围环境,选用带盖的垃圾箱作为收集存放容器。

垃圾箱应保持箱体清洁,经常擦洗,按期更新。垃圾转运将收集的垃圾集中后利用环卫运输工具运出。

6.7.4废物箱

废物箱是方便游客使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在景区停车场、景点及步行道均应设置。数量与间隔视需要而定,根据旅游区设计规范要求,并结合景区道路设置情况和景区容量,本设计按100m间距均布的原则设置。景区道路总长2205m,需设置垃圾箱22个,另外考虑停车场等因素,本设计选28个垃圾箱。为便于分类收集,建议同一摆放点废物箱要分类调协2个选用连体箱,分类标志要明显,对游客要有明确引导作用。

废物臬应外形美观、多样、卫生耐用,并能防雨、阻燃,可采用钢箱砼仿木桩或仿房形造型。废物箱应保持箱体清洁,经常擦洗,按期更新。

6.7.5管理

景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的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最终是通过强有力的管理工作来实现的。根据景区具体情况,提出

如下建议:

1、建立完善的环卫机构,配备专职的管理工作人员,定期对景区进行卫生检查和管理。

2、建立清扫保洁队伍,实行分片责任制,保持对设施进行清扫保洁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定期对厕所和废物箱、垃圾箱进行清扫和消毒。

3、制定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景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4、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严禁随意丢弃废物,倡导将自产废弃物分类带出陵区,直接送往指定收集地点。

0 阅读:6

蔡彪

简介:分享骨灰盒存放架、万佛墙行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