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张伟
9月1日,有消息人士透露称:小米在造车业务上,大概率不会收购北汽的工厂,也无意采用代工厂,而是会自建工厂。
“按照2024年量产的时间表,完全来得及。”
相较于其他入局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小米看来是要打持久战的。
同样是手机巨头入局新能源汽车的华为,动作明显更加迅速。就在7月4日,华为与小康合作操刀的问界M7正式发布,并且距上一款车问界M5上市的交付仅仅隔了4个月。仅一年多的时间便发布了两款车,速度奇快。
这主要是因为华为并没有直接制造整车,而是选择做汽车供应商的角色,与车企合作研发。
而小米则选择了三年计划投资千亿制造整车。本可以轻装上阵的小米,为何选择了重资产前行?
首先小米选择整车制造、自建工厂的优势在于能够拥有全新的全生产线,不用受制于老旧生产线的技术、工艺和流程,这也是为什么小米也开始在手机业务上尝试自建了“黑灯”智能工厂。而华为这种和传统车厂合作的提供汽车零部件的造车模式虽然取巧,但很多方面都容易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小米的负担显然要比华为小许多。
自建工厂也保证了对品控的把握,更能保障自己的口碑与声誉,在众多巨头撕杀的新能源汽车赛道,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同时这还可以保证更好的生产效率,至少能够避免像恒驰5一次又一次量产延期的情况。
不过小米自建工厂也并非十全十美,如果不能解决供应链以及核心技术,投再多钱也掀不起风浪,而小米正是从自研自动驾驶出发的。同时重资产运作的回收周期较长较慢,也是一大劣势。
本月初的发布会上,小米颇具诚意地展示了其自动驾驶技术现阶段的成果——无保护自动掉头、自动环岛、自动下连续坡道等多个场景,表现相对比较流畅。
在雷军的介绍中,第一期规划投入33亿元,驾驶团队规模已经超过了500人。据最新财报显示,小米二季度的研发支出为38亿元,同比增长22.8%。
同时,小米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产业链上,复制了手机业务的打法,在多个零部件领域都进行大量投资,比如动力电池领域的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自动驾驶大算力芯片上的黑芝麻智能科技;传感器领域的禾赛科技、北醒光子等等。
布局逐步成型。
不过相对于在自动驾驶领域研发已经有9年之久的百度,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否撼动其地位,也是个未知数。
2024年的 “最终年限”已经越来越近了,小米最终能否弯道超车进入行业第一阵营?我们拭目以待。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更希望看到小米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