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黑油山油田”,可供开采800万年,能代替进口石油吗?

小律是良人 2024-08-02 14:19:13
前言

在广袤的新疆克拉玛依,埋藏着一个惊天秘密,早在1955年,地质勘探队就发现了这里蕴藏的巨大宝藏——黑油山油田。

据测算,这个油田的储量之大,足以供中国开采800万年,这就意味着当人类已经进化成新的物种,当地球上的高山大河都已改换了面目,黑油山的石油还在源源不断地流淌。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60多年过去了,中国非但没有大规模开采这个油田,反而越来越依赖进口石油。

据统计,在2023年,中国70%的原油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个数字着实让人触目惊心,难道说藏量如此丰富的黑油山油田,只是一个听起来很美的传说?

贫油国的帽子是如何摘掉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各项建设如火如荼之际,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却不得不面对,那就是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石油产量却少得可怜。

彼时,我国每年原油产量不足12万吨,人均占有量更是不足0.1吨,这也使得“贫油国”的帽子,牢牢地扣在了我们的头上。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早在1955年的秋天,一声巨响打破了新疆克拉玛依的宁静,一支地质勘探队在荒无人烟的塔里木盆地腹地,开启了一段改变中国石油工业命运的传奇。

当时,对于能否在克拉玛依找到石油还是未知数。

有人说这里的地层复杂,根本不具备储藏条件;但也有人说纵使有油,也只是一些残存的小油藏。

然而,勘探队员们并没有被悲观情绪所影响,他们凭借着对祖国大地的热爱、对石油事业的无限忠诚,在恶劣的环境中艰苦奋战。

他们不畏严寒酷暑、无惧风沙肆虐,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找到宝藏,找到中国自己的石油!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55年9月26日,克拉玛依1号井喷出了一道黑色的彩虹,这就意味着我们终于找到了沙漠中的“黑金”,找到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希望。

自黑油山油田被发现后,新中国没有大油田的断言便被打破,之后更多的油田相继被发现,克拉玛依、大庆、胜利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璀璨的明珠。

有了国内油田的持续发展,中国石油工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原油产量逐年攀升,由1955年的12万吨跃升至1978年的1亿吨,增长近百倍,而“贫油国”的帽子,也终于被摘掉了。

72.99%的进口依赖,能源安全如何保障?

2023年,一个令人警醒的数字再次敲响了中国能源安全的警钟: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2.99%。

这意味着,在中国消费的每100桶石油中,就有超过72桶来自国外,而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的能源供给,已经越来越依赖全球市场的风吹草动。

巨大的进口需求,让中国在国际石油贸易中难以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每当地缘政治风云突变,或是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国际油价就会出现大幅波动。

都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不仅给中国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更时刻考验着国家能源安全的底线。

要知道,石油可不仅仅是一种大宗商品,它更是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一旦供给受阻,后果不堪设想。

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就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滞胀的阵痛,如今面对着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进口依赖如此之高的中国,又该如何确保这一“生命线”的安全呢?

这时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应对之策:多元化进口。

通过“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油气资源的合作开发,将供应风险分散到不同的区域和国家,比如中东、非洲、拉美、中亚等等。

这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对单一地区或国家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也为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发出中国声音,也是保障进口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国际能源署等国际组织事务,努力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互利的国际能源秩序。

与此同时,以亚投行为代表的新兴金融机构,也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这种柔性的话语权,正在为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铺平道路。

海外买买买,国内藏藏藏

面对进口依赖居高不下的窘境,中国正在全球能源舞台上演一出“海外买买买,国内藏藏藏”的大戏。

一手加大海外油气资源的获取力度,一手严控国内油田的开发节奏,这种看似矛盾的策略,实则反映了中国在能源安全问题上的复杂考量。

克拉玛依,这个曾经点燃中国石油工业希望的宝藏,如今却面临着开发放缓的命运。

800万年的储量,原本足以让中国摆脱进口依赖的桎梏,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开采克拉玛依,面临着诸多难题。

首先,是技术的考验。

克拉玛依油田地质构造复杂、埋藏深度大,常规开采方式难以奏效。

想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必须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考验着中国石油工业的科技实力。

其次,是环境的制约。

克拉玛依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大规模开采不可避免地会对当地的水资源、土地、野生动植物造成影响。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是经济的权衡。

由于种种开采难题,克拉玛依的开发成本居高不下,在低油价时代,大规模投资开采并不经济,所以相比之下,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却成了更加划算的选择。

种种考量之下,克拉玛依的开发步伐不得不放缓,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放弃了这座宝藏,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战略性的开发模式:“储备为王”。

与其急于一时,不如留待未来,当技术进步、经济形势和国际局势都成熟时,再大举开发,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大举“买买买”,希望通过获取海外油气资源,来缓解国内供给的压力。

从中东的传统产油国,到非洲、拉美、中亚的新兴油气区,中国的足迹遍布全球,通过参股、并购、合作开发等多种方式,中国正在积极塑造自己的海外能源版图。

然而,在“买买买”的道路上,同样充满了荆棘,地缘政治的风险、文化的差异、法律的冲突,这都让中国在海外的能源投资,时刻面临着各种挑战。

更重要的是,无论“买”得再多、“藏”得再深,化石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从长远来看,彻底摆脱对外依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根本出路。

参考资料:

人民网:新中国70年油田开发历程: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誓言

0 阅读:0

小律是良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