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演员牛犇:妻子逝世后,儿子把他送敬老院,如今89岁过的怎样

昭华文使 2024-12-02 17:59:03

他是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用一生的时间告诉演艺圈什么是为艺术献身,他所参演的影视作品中,虽是配角,却部部都是经典。

他就是牛犇,可就是这样一位成功演员,却生有两个“异姓”的儿子,妻子去世后,儿子们更是将他送进了敬老院,让他独自一人度过晚年的生活。

那么,如今89岁的他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住进养老院

2022年11月23日,一位网友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关于牛犇的一条视频。

视频中的牛犇身处一家养老机构,手里拿着拖把,似乎正在拖地,随后,牛犇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些工作人员。

其中的一名男子走上前来搀扶住了牛犇,另一名女子也将自己手里的毛巾递给了牛犇,细心的和同事一起搀扶着牛犇坐下。

随后网友便和牛犇展开了交流,在交流中不难发现,牛犇的状态其实还不错,只是因为年纪大了,走路不稳,才需要人搀扶。

这条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不少网友对这件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少人猜测牛犇之所以住进这样的养老院,一定是因为儿子不够孝顺。

但实际上,住进养老院是牛犇自己的要求,而他的儿子们为了让他住的舒心,专门找到了这家高档的养老院。

这所养老院不仅所有的设备一应俱全,有专业人士24小时看护,更是针对老人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让老人在感受到快乐和热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牛犇的儿子们才放心的将父亲交给了这家养老院,让他过自己的生活。

那么,有着两个儿子的牛犇为何执着于住在养老院呢?

这一切还要从牛犇的故事中找寻我们想要的答案。

意外的演艺生涯

1935年,牛犇出生于天津的一个贫困农家,父母为他起名张学景,作为当时家里的第六个孩子,张学景从小就备受父母的喜爱,哥哥姐姐们也十分的照顾他。

原以为这样的日子能够长久下去,但命运是十分残酷的,在张学景9岁那年,白喉病如恶魔一般夺走了父亲的生命,紧接着母亲又经历了难产,在无尽的痛苦中离世。

只留下了当时年幼的张学景孤苦无依,后来为了生存,张学景跟随哥哥来到了北京,然而,哥哥为了维持生计,整日奔波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年幼的他。

张学景只能在街头巷尾独自穿梭,靠着捡拾垃圾,他换取了几个微薄的铜板,勉强维持着自己的生计。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张学景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但他并没有被困境打倒,反而磨炼出了坚强乐观的性格。

或许是命运的眷顾,一次偶然的机会,机灵善言的张学景与中电三厂的演员们渐渐熟络起来。

从此,他开始了在制片厂的“跑腿”生涯,凭借着自己的勤快与机灵,为演员们传递各种物品,赚取一些零花钱糊口,也正是这段经历,为他的演艺生涯埋下了伏笔。

1946年,在谢添的推荐下,11岁的张学景出演了电影《圣城记》中的“小牛子”一角,也正是因为这个角色,他正式改名为“牛犇”,推开了演艺的大门。

努力发光的“鱼木”

初次演戏的牛犇,如同一颗渴望知识的幼苗,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表演的养分。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仔细观察前辈们的表演,用心揣摩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着宝贵的表演经验。

后来,牛犇奔赴香港,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摸爬滚打,他不断挑战自己,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演技也在这个过程中愈发沉稳和成熟。

无论身处何地,牛犇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秉持着不用替身、不甩大牌的质朴作风,他深知,只有真诚对待每一个角色,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尊重。

新中国成立后,牛犇怀着对祖国和演艺事业的满腔热忱回到了内地,成为了上影厂的一名演员,与众多优秀的艺术家们一同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新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牛犇积极投身其中,参演了许多经典影片。

在《山间铃响马帮来》中,他穿梭于山林之间,将马帮人物的豪爽与质朴演绎得淋漓尽致。

拍摄《红色娘子军》时,他更是全情投入,在战火硝烟的场景中,不顾危险,甚至拍戏受伤也毫不在意,只为了能够真实地还原历史,将角色的精神内涵展现给观众。

时光流转到八十年代,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和沉淀,牛犇的演艺事业迎来了高峰。

在悬疑电影《405谋杀案》中,他凭借着细腻的表演,丝丝入扣地展现了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们沉浸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之中。

而在电影《牧马人》中,他所饰演的“郭谝子”更是堪称经典。

他将“郭谝子”这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破旧的着装下藏着一颗善良幽默的灵魂,外表与内在的强烈反差,被他演绎得妙趣横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拍摄丛珊的哭戏时,他充分发挥老戏骨的经验,巧妙地引导新人入戏,为影片增色不少。

他的精彩表演不仅得到了导演的赞不绝口,还凭借此角荣获了多项大奖,这些作品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标记着他演艺事业的辉煌蜕变。

岁月悠悠,牛犇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却从未减退,即便到了80多岁的高龄,他的戏约仍是接连不断。

他与方舒合作的《日出》,再次展现了他卓越的演技,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镜头下,他都风采依旧,获奖佳绩便是对他实力的最好证明。

在拍戏的过程中,他也遭遇了许多危险和困难,但他始终坚守在岗位上。

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名配角的重要性,虽然配角不像主角那样夺目,但却如同螺丝钉一般,拧紧了作品的框架,为整部剧增添了光彩。

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牛犇的感情生活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对此牛犇也没有隐瞒,将自己和妻子的故事讲述了出来。

桌上恋情

1956年,牛犇在一次乒乓球活动中,邂逅了他一生的挚爱王慧玲。

当时,两人在乒乓桌上有来有回的打着球,可慢慢的牛犇便落了下风,到最后竟然直接输给了王慧玲,这让当时心气高的牛犇十分的不服。

于是回去以后,他加紧练习,不断的思考对手的招式,希望下次再见面时可以一举赢下比赛,但让牛犇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又一次输给了王慧玲。

为了赢过王慧玲,牛犇便经常邀请她跟自己对打,时间长了两人便熟悉了很多,后来牛犇的球技也上升了不少,终于能够赢过王慧玲了。

原本,牛犇以为自己只要赢了就不会主动关注王慧玲的消息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早就放不下那个温柔又暗含锋芒的女孩了。

于是,他依旧主动跟王慧玲打球,慢慢的熟悉她,让她了解到自己,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夫妻二人分工默契,生活幸福美满,牛犇掌控着“家事大权”,负责操持家中的大小琐事,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妻子则掌管着经济大权,她精明能干,把家庭的财务安排得妥妥当当。

他们还定下了一个特殊的约定,让儿子随父母姓,一字一姓,这看似简单的约定,却满含着夫妻二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对家庭的美好期许。

1966年,一场风暴席卷而来,牛犇也未能幸免,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农村,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家庭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收入锐减,家庭重担如山般压在了他的肩上。

而王慧玲面对如此的家庭困境,她没有丝毫的抱怨和退缩,毅然收起了自己的柔弱,默默地站在丈夫身后,成为了他坚实的后盾。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一个姓张,一个姓王,一家人在风雨飘摇中相互依偎,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每一个寒夜的相拥取暖,每一顿简单的粗茶淡饭,都见证了他们这份患难与共的深情。

2019年,与牛犇相伴六十余载的妻子,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

那一刻,牛犇的世界仿佛瞬间崩塌,往昔的欢声笑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无尽的绝望和孤独。

主动进养老院

妻子的离去,让牛犇的内心变得空落而孤独,儿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心想把父亲接回家中悉心照料,让老人能够尽享天伦之乐,以此弥补母亲离去的遗憾。

然而,牛犇却思量再三,婉拒了儿子的好意。

他深知儿子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不愿给子女添麻烦,也想换个环境换种心情,与同龄人相处,寻得几分心灵上的慰藉。

儿子起初坚决反对,多次劝说父亲,但牛犇心意已决,看着父亲那坚定的眼神,儿子最终无奈妥协。

时光步入2024年,牛犇已89岁高龄,但令人欣喜的是,他的身体依然硬朗,精神矍铄。

凭借着对演艺事业的杰出贡献,他荣获了感动中国人物荣誉,这一殊荣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一生坚守和奉献的最好褒奖。

在日常闲暇时光里,牛犇喜欢练书法,他手持毛笔,笔锋在宣纸上游走,墨香弥漫,仿佛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百态。

他也会在庭院中遛弯,与老友们寒暄打趣,分享着往昔的趣事,享受着这悠闲惬意的晚年生活。

2024年2月,在《“经典之夜”年度盛典》的舞台上,牛犇现身亮相,风采依旧,他的出现赢得了台下观众如雷般的掌声,那掌声中饱含着外界对他的关注与祝愿期许。

他以坚韧的姿态,继续续写着自己晚年生活的多彩画卷,向世人展示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演了一辈子小人物,他用什么感动中国? 中国新闻网

牛犇曝情史:赢乒乓球恋上妻子在家说一不二 新华网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公布,北京社区干部孟二梅在列 央视新闻

表演艺术家牛犇:他一辈子演小人物,成就真正“大写的人” 新华网

0 阅读:13
昭华文使

昭华文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