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火炮是陆战之王,射程和威力都至关重要,其地位甚至不亚于坦克。
为了保证火炮的射击精度和稳定性,美、英、法、德、意等西方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可这一技术难关却始终未能攻克。
当他们都束手无措时,这一技术难关却被一位中国八旬老人突破,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是怎样突破这一难关的?
【信源】澎湃新闻2018-01-09《技术派|一甲子写就火药传奇,浅谈王泽山院士火炸药领域贡献》
烽火硝烟中的强国梦1935年,王泽山在吉林市出生,那会儿日本兵正欺负我们国家,东北都让人占了。
他的童年阴影里,笼罩着日寇的严酷统治和侵略者的残暴行为。
颠沛流离的生活,艰苦的求学环境,并没有磨灭王泽山年幼的心智,反而在他心中埋下了强烈的爱国种子,激发了他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决心。
目睹着同胞遭受的苦难,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对侵略者充满了愤恨,也更加坚定了要让祖国强大起来的信念。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希望之光。
1954年,王泽山以出色的成绩进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这所被誉为新中国军事技术人才摇篮的学府,开启了他追求卓越的征程。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个年代最不受欢迎、风险也最大的火炸药专业。
这项工作很考验胆量和付出,因为火炸药领域很小众,风险大,也常被忽视,不容易发挥个人才能。
然而,在王泽山看来,火炸药之于国防建设举足轻重,为国家所急需,更是他实现强国梦的绝好舞台。
建国初期,国家百业待兴,尤其是火炸药领域,基础差,人才少。
重重困难当前,王泽山并未退缩。他深知,要扭转中国火炮落后之局面,唯有依靠自主创新,开辟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自此,他决然投身火炸药研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为之奋斗终生的科研征程。
科技创新的丰碑王泽山院士的科研生涯,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坚毅不拔的毅力,成功攻克三项世界级火炸药难题,为中国火炮技术的发展立下了历史性的功勋。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就包括大量即将到期的废弃火炸药亟待处理这一难题。
传统的处理方式,要么是露天焚烧,要么是地下掩埋,这两种方法不仅极不环保,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炸事故,造成重大损失。
此外,大量的火炸药被白白浪费,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面对这一难题,王泽山并没有简单地套用传统方法,而是另辟蹊径,从火炸药的化学成分入手,寻找更安全、更有效的处理方法。
他很快看出了火炸药里含有氮元素,这东西不仅能回收,还能制作其他工业用品,真是一举两得,把废物变成了宝贝。
王泽山及其团队经多年殚精竭虑地钻研,终攻克废弃火炸药处理难题,发明出一套安全且高效的工艺。
此项技术不但彻底根除废弃火炸药的安全隐患、避免环境污染,还为国家创造可观经济效益,使原本危险的废弃物化为宝贵资源。
1993年,王泽山凭借这个成就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一等奖,而且他在获奖项目里位居首位,这既是对其科研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其创新热情和无私奉献的赞扬。
对王泽山而言,这不过是他科研生涯中一个新的开始,他没有沉溺在荣誉里,而是步子不停,朝着更高的成就努力前行。
突破难关,赶超国际水平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一股炮兵技术革新的浪潮,模块化发射药技术无疑是其中一大亮点。
传统的火炮发射药需要装填在金属箱内,操作繁琐,效率低下,而且射程难以调节。
模块化发射药,简单来说,就是把火炮的“子弹”做成了积木一样的模块,可以自动装填到炮膛里。这不仅让火炮的射速大大加快,还能像搭积木一样,通过调整模块的数量来控制射程,这样一来,火炮作战起来就灵活多了。
然而,要实现发射药模块化并非易事。
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保证各个模块能够同步燃烧,释放出均匀的能量,从而保证火炮的射击精度和稳定性。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但都未能攻克这一技术难关。
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和挑战,已过花甲之年的王泽山再次挺身而出,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
他深知,要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必须另辟蹊径,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路线。
他引领着团队,开启了漫长而艰辛的研究攻关征程。他们查阅许多的资料,历经无数次实验,不断对产品与制作方法加以调整,逐个攻克技术难题。
王泽山团队经过20年持续攻关,成功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等式模块化装药法。
此项技术解决火炮燃烧同步问题,使炮火射速与射程大幅提高,推动火炮系统自动化进程,助力我国火炮技术大步迈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极寒环境设计的发射药技术,保障在恶劣条件下仍能发挥强大战斗力。
火药的燃烧速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低温环境下,火药燃烧得慢了,这直接影响了炮弹飞得远和爆炸力,使得火炮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在炎热天气下,火药燃烧速度加快,炮管内压力会急剧攀升,有时甚至可能致使炮管炸裂,从而引发事故。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王泽山和他的团队再次投入了新的研究。
他们深入研究了温度对火药燃烧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一种低温感发射装药技术。
这项技术让火药在温度变化下燃烧更稳定,不管环境多复杂,火炮都能表现良好,大大增强了火炮在各种条件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科研的强军之路王泽山院士的科研生涯并非一路绿灯。
他失败了好多次,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科学的热爱和祖国的心。他始终笃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成功终会降临。
尽管已经年过八旬,王泽山依旧坚守在科研前沿。他经常深入到条件艰苦的实验现场,亲自指导实验,一丝不苟地分析数据。
有一次,他随团队前往内蒙古沙漠进行实验,当时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7摄氏度。
在这般极度严寒的天气状况下,即便是先进的数据采集设备亦无法正常运转。
团队成员皆劝其返回,但他执意留下,他一连驻留一周,每日于室外工作十余小时,历经重重困难,最终圆满达成实验任务。
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拼命时,他只是淡然回应:“年轻人经验匮乏,我务必亲临现场亲自把关。”这句话,体现了他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和对年轻一代的关爱之情。
他的这种执着,是他成功的根本。
王泽山既是一位卓越的科研人员,亦是一位极为出色的指导老师。他常告诉学生要能静下心来做枯燥的事,不害怕孤单,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018年,王泽山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并获得了500万元的奖金,这对于一位退休多年的老人来说,这笔巨款足以让他安享晚年。
然而,他毅然将所有奖金悉数捐赠给南京理工大学,旨在助力科研事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育。
他觉得,只要钱够花,把钱投入到科研上才更有意义。
笔者认为王泽山院士的一生,是献身科学、奉献祖国的一生。
他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攻克了世界级的科技难题,为中国火炸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