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猛了,上级命他阻击敌人15小时,他却差点把敌人全都打没了!

事实小猪猪 2024-11-24 10:16:34

提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那些硬汉,随便拉出一个名字,那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今天咱要说的这位,那可是战场上出了名的“铁血大哥”。他的名字叫于泮宫,听起来没那么响亮,但他的事迹绝对能让你肃然起敬。

他曾带着一小队战士,死守“313”高地,原本任务是阻击敌人15小时,结果硬是把敌人打得没了脾气,最后还完成了一波反击,差点把敌人打没了!具体怎么个情况?

时间回到1951年5月,那会儿正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正在华川地区执行任务。敌人步步紧逼,意图切断志愿军的防线,而“313”高地就是他们的必经之路。

这高地可不简单,四周群山环绕,居高临下能俯视整个华川地区。如果让敌人拿下这儿,志愿军的后方就直接暴露了,形势将变得极其危险。于是,上级下达了一道命令:“死守‘313’高地15小时,为后方部队争取时间!”

接到任务后,于泮宫带着全排31名战士连夜赶往“313”高地。别看他平时不爱多说话,但一到战场,那就是主心骨。他一上高地就开始忙活,带着战士们挖战壕、埋地雷、布置防线。整个夜晚没一个人闲着,每个人的心里都绷着一根弦。

拂晓时分,战壕修好了,地雷布好了,掩体也加固得差不多了。战士们趴在阵地上,静静盯着前方的山路。没多久,远处的山脚下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像是雷鸣,又像是轰隆作响的机器。很快,敌人的先头部队出现在了山谷里,数量庞大,枪炮齐全,看着就不好对付。

敌人一步步接近高地,显然没发现这片地雷区的存在。于泮宫紧盯着敌人的动向,直到对方完全踏入埋伏圈,这才果断挥手打出信号:“拉雷!”话音刚落,埋伏的战士立即拉动引线,动作敏捷又果决。

只听“轰隆”一声,地雷齐响,火光冲天,敌人的队伍瞬间陷入混乱。巨大的爆炸把山坡炸得土石四溅,许多敌人当场倒下,剩下的也吓得四处逃窜。没等敌人回过神来,志愿军阵地上的机枪就开始扫射,把敌人打得连退数十米。

敌人吃了闷亏,哪里肯善罢甘休,他们很快重新组织队伍,这次他们带来了排雷部队,想要清理地雷障碍。于泮宫一眼看穿了敌人的意图,立刻招呼两个战士出去“搅局”。

这两人是老战士潘景文和新兵姜应义,一个老练,一个机灵。两人悄悄从阵地爬出,摸到敌人排雷部队附近。等敌人刚把排雷设备卸下来,潘景文率先扔出一颗手榴弹,紧接着姜应义也加入战斗,一连串的爆炸声在敌阵中响起。

敌人被炸得鸡飞狗跳,阵型彻底乱了套。趁着这阵混乱,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一齐开火,子弹像雨点一样砸向敌人,敌军的排雷部队很快全军覆没。这一波进攻,又被于泮宫和他的战士们打了回去。

接连两次受挫折,敌人怒火中烧,他们彻底被激怒。这次他们调集了数百人,集结成几股,正面向高地发起猛攻。伴随而来的还有密集的炮火,炸弹像不要钱似的往高地上砸,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整个山谷都在颤抖。

炮击刚结束,敌人的步兵就再次冲了上来。他们扛着枪,排成密集队形,一步步向阵地靠近。于泮宫冷静地指挥着战斗,安排狙击手优先击毙敌军指挥官,同时带着其他战士用机枪扫射敌人的前排。

这场交火持续了几个小时,敌人的攻势一波接着一波,战士们的弹药却越来越少。眼看敌人越来越近,于泮宫高喊:“兄弟们,咱们没退路,死守阵地,绝不能让他们上来!”战士们咬紧牙关,继续战斗,硬是顶住了敌人的数次冲锋。

下午4点左右,敌人又一次发起冲锋,这次还调来了坦克。眼看阵地上的掩体被炮火削平,战士们只能趴在浅浅的战壕里,用仅剩的几发子弹和手榴弹抵挡敌人的进攻。

于泮宫知道,再这样下去,他们迟早会被敌人压上来。他召集剩余的十几名战士,悄悄沿着高地背后的小路绕到敌人的侧翼。他立即召集剩余的十几名战士,悄悄沿着高地背后的小路绕到敌人的侧翼。

这一波奇袭彻底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敌军士兵被突如其来的攻击搞得一片混乱,阵型完全崩溃,连指挥官都来不及反应就撤退了。于泮宫带着战士们一路追击,直到敌人彻底溃逃。

敌人的坦克部队,是“313”高地战斗中最大的威胁。一旦坦克逼近,轻武器就很难发挥作用。面对这样的敌情,于泮宫并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再次展现了他的战斗智慧。

他清楚,正面对抗坦克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选择兵分两路:一路战士继续留守高地,利用有限的手榴弹尽量扰乱敌人的进攻节奏;另一路战士,则由他亲自带领,沿着山路迂回到敌人后方。他们利用地形隐藏身形,趁着夜幕掩护悄悄接近敌军的装甲车队。

到达预定地点后,于泮宫和战士们发动了突然袭击。一枚枚手榴弹精准投向坦克的履带,将敌人的装甲力量彻底瘫痪。失去了坦克掩护的敌军步兵,再次陷入混乱,阵型被迅速击溃。

午夜时分,敌人企图再次集结兵力,趁着黑暗偷袭“313”高地。这一次,他们的策略更加隐秘,用探照灯扫荡战场,试图找到志愿军的具体位置。然而,于泮宫早已预料到敌人的行动,提前布置了防线。

当敌军靠近时,于泮宫并没有选择与敌人正面对抗,而是再次带着战士们发起侧翼奇袭。他利用高地的地形优势,从山坡的一处隐蔽地点悄然接近敌人阵地。待敌人踏入射程范围内,他毅然决然地下令开火。

夜晚的混乱中,志愿军的火力将敌人打得四散奔逃。战斗一直持续到拂晓,敌军终于因为伤亡惨重而放弃了最后的冲锋。

5月30日上午,敌人动员了最后的兵力,试图以压倒性的力量彻底拿下“313”高地。此时,于泮宫和战士们已是精疲力尽,弹药几乎耗尽,能够使用的武器只剩下刺刀和工兵铲。

面对敌人的最后冲锋,于泮宫冷静地部署了最后的防御。他安排战士们埋伏在阵地的各个隐蔽点,利用地形和敌人拼死周旋。当敌人冲上高地时,战士们用刺刀和拳头顽强抵抗,每一寸土地都付出了鲜血的代价。

敌军遭受重创,伤亡甚多,无奈之下只得全线撤离。而于泮宫和幸存的战士们,也成功从侧翼突围,摆脱了敌军的包围。

战斗结束后,于泮宫和幸存的战士们回到阵营。这支小队以三十余个小时的顽强坚守,成功为后方部队赢得了珍贵的时间,战后统计,他们共击退敌人13次进攻,毙伤敌军150余人,自己却只剩下十几名战士。

面对这些辉煌战绩,于泮宫却没有沾沾自喜。他在战后接受表彰时说道:“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为守住高地倒下的兄弟们。”仅此一句,便令所有人瞬间正色,心生敬意。

0 阅读:0
事实小猪猪

事实小猪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