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丨ZL·B
单纯又敏锐、浪漫而绝望。
你也许不曾听过他的名字,但却一定知道他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能写出这样温暖诗词的诗人,却在风华正茂的年华选择“卧轨自杀”。
他为何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他短暂绚烂的生命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北大三剑客”——海子
海子的成名,可以说是时代潮流的趋势。
但却也是时代潮流下的“牺牲”。
尽管如此,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命运还是带着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1964年春,海子出生在安徽高河镇查湾村一户普通农家。
海子本名叫查海生,他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
虽说日子贫苦,但生在乡村里,长在田野间。
海子的童年在家人和伙伴的陪同下,还是十分幸福快乐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海子的人生或许早已定格。
只是,在命运的操纵下,生于平凡却不敢平凡的他已然走上了另一条路。
从小,海子就拥有着惊人的学习天赋。
虽说是“生不逢春”,但却也是赶上了文革结束的好时候。
4岁学语时,他便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在公社举办的“毛泽东语录背诵比赛”中一举夺冠。
而他的天赋还不仅止于此。
步入学堂,当同龄人还在为加减乘除掰手指时,他就已经开始学习初中知识。
1979年,随着高考恢复,年仅15岁的他更是一跃考入了北大法律系。
若是按照这样的轨迹,那份光明未来似乎已经在向他招手。
只是,中国并没有诞生一名法学家。
在命运驱使下,他突然转弯,成为了一名引领时代的“诗歌王子”。
仿佛是突然打通的任督二脉,海子的诗词种子随着他步入大学开始萌生。
大三的时候,他开始以“海子”为名,创作诗歌。
从《亚洲铜》到《麦地》、《以梦为马》,再到最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同为诗人的骆一禾和西川。
三人“结伴成行”,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北大三剑客”。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在那个熠熠生辉的时刻,他竟选择“卧轨自杀”。
在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做此决定时,他又在想什么?
自杀离世 “疑点”重重
老话常说:“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二者之间仅一念之差。
但在这其中,又有何概念去决定,在这“不疯魔不成自我”的背后,似乎也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隐情......
不到七年的时间,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更是被无数人传唱,成为他的经典绝作。
只是,当海子以“海子”成名后,背后的辛酸却是无人能知。
大学毕业后,海子进入了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成为了教师。
此时的他不过19岁,却已然是一名未来可期的成功人士。
不仅工作稳定、有志向爱好,还有三两知交好友作伴。
这样的生活,在我们看来也许已经是和睦幸福。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却在25岁时,留下遗书,千里迢迢从北京跑到山海关“卧轨自杀”!
带着喜爱的书籍、伴随着一阵火车鸣笛声,他就这样“壮阔”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在他的遗言中,也仅留下九个字:“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只是,这看似坦然地遗言背后,却也让细心之人发现了其中的“疑点”。
在此之前,海子曾写下五封遗书,其矛头直指两个人——常远和孙舸。
他直言这两人对他折磨到了顶点,时常使他出现幻听等症状。
可最后,他却被诊断出了“精神分裂症”,并在最后的遗言中将之前的种种推翻。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因为他为情所困,终不得志。
这样的情感又该从何说起?偏执如他,终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为情所困 “生死茫茫”
在海子的世界中,也曾有过那么几段刻骨的爱。
可不曾想,正是因为“爱”,将他彻底推向了深渊。
为情所困,难以自拔,在他的好友西川口中得到了证实。
曾经,家境窘迫的他在走出大山时,父母为他定过一门娃娃亲。
但命运弄人,他跨过了阶层,在前程和感情面前,选择似乎一目了然。
于是,这段距离成为了两人间的鸿沟,婚约随着他的出走作废。
步入大学后,海子将情感寄托到了诗词上,创下许多作品。
而在他追逐文思的道路上,他邂逅了真正意义上的初恋。
毕业于政法大学的女孩,在学生时代便喜欢海子的诗。
相识后,两人的感情溢于言表,顺理成章走到了一起。
初恋的美好深深打动着海子,为他的创作增添了无线灵感。
为了女孩,海子写下无数爱情诗,纪念他们的爱情。
然而,这段感情终归是败给了现实。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爱也成为了击溃他内心的一道坎。
再次见面时,女孩已经嫁做人妇,再也没有了当初的熟悉,两人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那晚,海子喝的酩酊大醉,回忆起当初的美好,情不知所以。
酒醒后,海子跑去询问同事,自己是否有酒后失言。
尽管同事说他没有,但在他的心中,却坚信自己一定说了伤害女孩的话。
而此时,距离他自杀的日子,没差几天。
所以,这也成为了他的好友西川忆起他时,会说他为情而死的原因之一。
但其实,真正追根溯源,海子的死与社会大环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细腻且偏执的性格,使得他在社会大环境中,始终显得“格格不入”。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糟粕的舍弃,使他的心境越来越难以平静。
最终,看透生死的他选择了“自杀”离开,去寻求内心的孤独。
结语:
究竟海子因何原因离开,我们都无从得知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离世,是诗歌界的悲哀。
而在他自杀后不久,他的大部分作品开始被世人看到。
只是这样的结果,多少有些“可笑”,用一死宣扬了作品,这究竟是“福”还是“孽”?
不过,也许有些网友说的也没错:人们不喜欢活着的天才,天才只有死后才能拥有名声。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海子人物经历、关于死亡
东方网——海子25周年祭:一个时代的离去(发布时间:2014-3-26)
东方今报——诗人海子去世25周年纪念(发布时间:2014-3-27)
新京报——纪念海子:想象他还活着的N种人生可能(发布时间:2015-3-26)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马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