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赛道,热闹非凡!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高歌猛进,有人黯然退场。最近,极氪汽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759.1亿,同比增长47%,销量22万辆,同比增长87%……数字很漂亮,但背后却藏着争议:亏损57.9亿,这到底是“黎明前的黑暗”,还是“昙花一现”?
有人说,极氪这波猛增,纯属追风口,靠着新能源汽车的热潮,虚火过旺;也有人认为,极氪的成功是必然,是吉利集团多年积累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结果,是其高端化战略的成功体现。 还有人更进一步质疑,这22万辆的销量,真的都是实打实的市场需求,还是存在水分? 究竟是真金白银的增长,还是营销手段的包装?这些疑问,值得我们深思。
先来看看这成功的“表象”。759亿的营收,放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兴行业,确实令人瞩目。22万辆的销量,更是在一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杀出了一条血路。特别是同比增长87%,这个数据更是闪瞎了不少竞争对手的眼。但这增长背后,极氪付出了多少?亏损57.9亿,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唱会,掌声雷动,鲜花如海,但后台的账单却让人心惊胆战。
很多人都关注极氪未来能否盈利。官方声称2025年力争实现美国会计准则下单季度扭亏为盈,同时实现香港会计准则下年度盈利目标。目标很宏伟,但能否实现,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虎视眈眈,还有众多新势力品牌伺机而动。极氪要想在夹缝中生存,甚至实现盈利,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那么,极氪的成功究竟从何而来?这与吉利集团的战略布局密不可分。吉利集团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极氪作为吉利集团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受益于吉利的技术、资金和渠道资源,这无疑为其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试想一下,如果极氪没有吉利的强大后盾,能否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答案很显然。
但仅仅依靠吉利的输血,并不能保证极氪的长远发展。极氪自身的产品力和品牌力同样至关重要。ZEEKR 001的出现,成功打破了国产猎装车难卖的魔咒,证明了极氪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实力。后续推出的ZEEKR 009、ZEEKR X等车型,也逐步完善了其产品矩阵,为其销量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问题:极氪的价格定位偏高。虽然拥有高端品牌定位,目标直指BBA,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价格策略无疑增加了市场准入门槛。高价位意味着消费群体相对小众,这也增加了其盈利难度。 如何在保证高品质的同时,找到更广阔的市场,是极氪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再深入分析一下极氪的营销策略。在宣传中,极氪强调其高端定位和科技创新,这对于吸引高端消费者群体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营销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造成品牌形象过于高冷,与大众消费者产生距离感。如何平衡高端定位和市场普及,也是极氪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极氪与领克的合并,成立了极氪科技集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战略动作,不仅整合了资源,也促进了品牌协同发展。领克主攻混动市场,目标消费群体更广,可以为极氪品牌提供一定的市场支撑和客户流量。这种双品牌战略,既可以相互补充,又可以避免内部竞争,对吉利来说,是相当巧妙的布局。
但是,这种合并是否真的完美无缺?两个品牌文化融合是否顺利,各自的策略是否会发生冲突,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品牌差异化的执行以及消费者认知的培养,也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这些都是隐性的成本,需要纳入长远发展的考虑中。
最后,不得不提及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政策变化、技术革新、市场竞争,这些都是极氪需要面对的风险。国际局势的动荡,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更是增加了运营的难度。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极氪很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回过头来看,极氪2024年的成绩单,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增长速度令人羡慕,但亏损的现实也提醒我们,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并非最终的凯旋。未来,极氪需要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极氪全年销量22.21万辆,同比增长87%,完成率达96.5%。这个增速确实惊人,但我们要看到,这与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场的高速增长也有密切关系。同时,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曾表示,2025年极氪将挑战32万辆的销量目标,这目标远高于2024年的数据,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而且,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否真的持续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长,是极氪依然面临的巨大考验。
总而言之,极氪的成功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它的未来走向,不仅关乎极氪自身的命运,也关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能否持续盈利,能否实现百万级销量的宏伟目标,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而消费者,也将是最终的评判者。 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极氪能否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怼天怼地怼空气
都说亏,为什么还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