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国海警船闯入苏岩礁海域的雷达警报响起时,一场力量悬殊却意志坚定的较量在波涛中展开。中国海警用三艘橡皮艇逼退千吨级韩方调查船的对峙画面,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鲜活注脚。
苏岩礁这片被古人称作“东海龙宫”的水域,扼守长三角经济圈门户,掌控日韩航运生命线,海底石油储量可供全国使用二十年。韩国上世纪80年代以“离於岛”之名非法侵占后,在此建造3600吨海洋平台,更将防空识别区扩张至此。其所谓“专属经济区”主张,完全无视中国海岸线延伸的自然地理法则。
中国海警此次拦截的韩国“大地号”调查船,正是韩方以科研为名实施资源勘探的惯用伎俩。这艘排水量1422吨的船舶携带深海取样设备,企图对中国渔民设置的渔业设施进行非法测绘。面对挑衅,中方仅出动民用橡皮艇贴身拦截,未动用武力便迫使对方撤离,展现出精准拿捏执法尺度的能力。
韩方在争议海域的暴力执法史令人触目惊心:2016年韩国海警首次动用M60机枪对中国渔船扫射600余发子弹,2024年全年驱离1700余艘中国渔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海警近年配备的万吨级执法船虽装备76毫米舰炮,但在处置冲突时始终遵循国际海事公约。
这种反差暴露出韩国的强盗逻辑——将中国渔民在传统渔场的正常作业污名化为“非法捕捞”,却对自身窃取海底资源的行为视若无睹。韩方更将《中韩渔业协定》赋予的临时作业权异化为领土主张,其海警船配备震爆弹、高压水炮等准军事装备,执法过程多次造成中国渔民伤亡。
随着中国海警法实施,东海维权力量已完成质的飞跃。万吨级海警船搭载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和卫星监控系统,可对50万平方公里海域实施24小时管控。在苏岩礁周边,常态化巡航编队已形成梯次配置,既能用船体挤压驱离越界船舶,也可通过电子干扰阻断对方侦查设备。
此次对峙中,中国渔民手持刀具与全副武装的韩国海警周旋两小时,最终迫使对方撤退的场面,被国际海事专家称为“非对称维权的经典案例”。这种克制背后,是综合国力提供的底气——中国海洋石油981平台已在南海深水区采油,北斗系统可实现厘米级定位,使得任何域外势力都无法动摇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
东海局势的演变揭示一个真理:和平必须建立在实力平衡之上。中国在争议海域的设施建设,既包括渔业补给站等民生工程,也有海底地震监测网等科研装置。这些存在本身,就是对历史性权利的最好诠释。
当韩国仍在用上世纪殖民思维看待海洋权益时,中国已构建起覆盖管辖海域的立体维权体系。从渔民自发护渔到海警专业执法,从外交磋商到国际司法诉讼,多层次手段确保每寸蓝色国土都有坚实屏障。正如中国海警某次演练中打出的标语:“祖宗海,守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