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质量不变,半径缩小,卫星会掉下来吗?

书包空空的 2024-08-17 16:23:08

根据主流的科学观点,地球诞生于45亿到50亿年前,在40亿年之前,地球是一个熔融的岩浆团,地表是液态的,被称为天文时期。地表冷却了以后形成了地壳,被称为地质时期。

地球并不是孤立的,它围绕着太阳运行,而且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面还有诸多的行星,地球的起源理论上是和太阳系的起源同步的。

目前最主流的学说认为,太阳系由一个原始星云团溃缩形成的,中间最大团物质云形成了母恒星~太阳,在周围轨道上一些小的岩石聚集成团,形成了行星。

这就是所谓的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吸积说。

但是这个学说是有缺陷的。

▍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各种假说。

星云吸积说也是最早诞生的太阳起源学说,这个学说比较直观。

但是仔细分析形成的过程,会有如下疑问,到底是先有太阳还是先有地球?

因为这涉及到引力的分布问题。

理论上说应该是先有太阳,因为有一个引力中心点以后,才会形成围绕它运行的各个物质圈层轨道,然后在这个物质圈层里面才会形成各个行星。

但是,物质团块的质量分布会引起引力变化,既是物质团块的质量不变。

我们假定太阳最原始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我们可以称它为原始奥尔特星云,星云的引力中心点,对于周围物质的引力会随着物质向中心点聚集而增强。

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地球的质量不变,如果地球变小,比如说直径变到500公里,地球周围这些人造卫星轨道会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是:人造卫星的轨道会变化,因为地心的引力会增强,第一宇宙速度会增加,人造卫星会掉到地球上。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站在地球表面上的人。从这个人站的地方用一个虚拟的平面,垂直于地球表面,过地心把地球分成两半。

地表上的人受到的引力是两个半球的合力,但是这个合力它有一部分是抵消的,因为这两个力不平行。

地球越小,这两个力的夹角就越小,相互抵消的作用就越小,即使人和地心的距离不变,人的体重也会变大。

就是因为这样的道理,一团星云变成一颗恒星,是一个质量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质心对外部物质圈层的引力是逐步变大的,原来稳定的圈层会不稳定。

这个质量集中的过程越剧烈,引力增加的幅度就越大。

一个直径将近是一光年的氢气团,收缩成一颗百万公里直径的恒星,外层物质受到质量中心的引力会增加几千、几万倍,内层轨道的所有物质都会掉到恒星上去,因此不会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如果星云说成立,那么,必须地球和其他的行星比太阳先出现,并且独立组合。

在18世纪,哲学家康德和数学家拉普拉斯,独立提出了太阳起源的星云吸积学说,但是对于地球和太阳到底谁先出现,他们结论是相反的。

也正因为如此,才给其他的太阳系诞生理论留下了空间。科学家相继发展出了灾变学说和俘获学说。

灾变学说认为,最开始太阳先形成,但是周围没有其他行星,由于太阳和一个大质量的物体相碰撞以后,撞出来的物质形成了周围的行星。

俘获学说就更好理解了,就是太阳绕着银河系运行的过程中,俘获了地球,这个时间大约在5.4亿年前。

由于地球被太阳俘获以后,进入了宜居带,温暖的阳光导致了地球上的生命大量繁殖,这就是所谓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但是地球上的生命在35亿年前已经出现了,那么就问在5.4亿年到35亿年前这个阶段,地球在哪里。

以上三种都是基于自然原理而阐述的学说。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小众的学说。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特斯拉的太阳系皮壳学说。

▍太阳系皮壳学说,太阳系就是人造的?

特斯拉他老人家对人类的贡献家喻户晓,不用再多说,作为如此优秀的科学家,他提出来太阳系皮壳说,肯定有一系列的证据。

目前流传出来的太阳系皮壳学说认为,在柯伊伯带有一个巨大的外壳,包裹着整个太阳系。在这个外壳上有透镜,所有的人类看到的天文景象都是从这个透镜照射到地球上的。所以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照片上面没有星星。

但是这不是真实的皮壳理论,这个皮壳理论是后人猜想出来的。

特斯拉1943年去世,1951年荷兰天文学家赫拉德·柯伊伯提出柯伊伯带设想,1969年人类第1次登月,在太阳系皮壳理论里面,怎么可能把柯伊伯带和人类登月作为证据?

真实的太阳系皮壳理论是一套完整的理论,这个理论保存在尼古拉.特斯拉的手稿里面,被封存在美国政府的档案馆里,目前流传出来的所有的皮壳理论都是臆想的。

正因为太阳系的起源不明,所以地球上的很多地质现象也和传统的理论无法吻合。不能完全排除太阳系和地球是人造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