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老将军晚年时,人在美国,不再掺和国共两党的事。但他老是不停地站出来,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发声,这让台湾那边的人对他很有意见。大家争论的主要是,宋将军是该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好,还是应该听党派的,或者就听某个领导的?很明显,宋将军选的是为国家和民族尽忠这条路。
1949年12月,宋希濂实在是没辙了,最后被解放军给抓住了。那时候,有个解放军干部想要给他拍张照。
宋希濂心里头憋得慌,觉得这事儿挺丢人的。加上他根本不相信解放军对待俘虏的那一套,结果就跟那位解放军干部闹翻了,两人大吵了一通。
没过多久,宋希濂就被带到了解放军第五兵团司令部那儿。
碰到宋希濂后,第五兵团的头儿杨勇直接跟他讲:“我听说,你最近心里头有不少嘀咕,情绪挺大,这很正常。咱们就不拐弯抹角了,你对咱们对待俘虏的那一套,心里头有点犯嘀咕。下面人跟你说的那些,你可能都没咋往心里去。所以我今天特意安排跟你见个面。再说了,咱俩的名字在圈里早都传开了,见见面也挺应该的。”
然后,杨勇直接说道:“我得跟你实话实说,之前在长沙,我们就琢磨过你的情况,感觉你还是有可能被我们劝降或者起义的。但没想到战争来得太快,忙得跟赛跑似的,别的都顾不上了。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你也别太纠结以前的事儿了。你就先静下心来,琢磨琢磨接下来这日子该怎么过。”
听完杨勇的一番话,宋希濂心里头挺有感触。说实话,他以前是有机会站出来起义的。但可惜啊,那时候他没能把握住那个时机。
1949年年初时,蒋介石让宋希濂当上了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的头儿。不过,宋希濂再怎么卖力,也逃不过被解放军穷追猛打的局面。
那时候,宋希濂带着国民党军队跟解放军打仗,老是一直在往后退。在这个过程中,他手下的士兵越来越少。为了多找点人,宋希濂没办法,只能在湘西那边,把当地一些有钱有势的地头蛇的武装给整合进来,这样一来,他的军队人数就涨到了十几万。
8月份,宋希濂被调到川湘鄂边区,当上了绥靖公署的一把手。
这时候,宋希濂收到了陈明仁的一封电报,说想跟他一起搞起义。可惜啊,宋希濂没把握住这个机会。
回答陈明仁时,宋希濂说:“要是跑到共军那边,只怕连立锥之地都没有……这事儿太重要了,我还在好好琢磨呢。”就这样,他把陈明仁的好心给回绝了。
那时候,好多事儿都真假难辨,要是没个靠谱的消息渠道,根本没法搞清楚。白崇禧跟宋希濂透露了个事儿:“程潜和陈明仁反了之后,他们的部队武器都被收了,陈明仁还被抓了起来。”
说起这事儿,宋希濂虽然没能分出个真假,但他还是选择信了,并且跟手下人说,起义这条路不好走……最关键的是,别让自己被围住了……只要能留住实力,等国际上形势一变,那以后有的是机会发展。
说真的,到了这种地步,宋希濂自己心里也没底了,只能边走边瞧,见机行事。
那时候,宋希濂跟胡宗南碰了个头,琢磨着要把大军的主力拉到滇缅边界去,不过蒋介石没同意他们的主意。
后来,宋希濂又弄了个撤退的法子,就是说:“咱们得把大部队拉到乌江西边去,把防线弄短点,省点兵力,然后从四川那边搞补给。”按这个计划,他们打算在川鄂黔那块地方打游击战。
要搞定这个计划,宋希濂真是花了不少心思。他一边忙着调动军队,打算好以后怎么撤退,一边还得应对国防部那边的一顿批评。同时,他还得小心别让部队被解放军给团团围住,最后给灭了。
10月份,当解放军朝大庸推进的时候,宋希濂赶紧让手下部队后撤。但遗憾的是,那支队伍还是在大庸县城被解放军给团团围住并消灭了,连带着军长以及两个师长都被解放军给抓了起来。
对于这事儿,宋希濂心里头真是疼得要命,可也没辙,只能带着剩下的人马,一边挨着解放军的追打,一边不停地往后撤。
当身边只剩下大约一万多勤杂兵时,宋希濂已经顾不上蒋介石不让他撤到滇缅边境的指令了,他只能无奈地把剩下的部队分成三路,朝着滇缅边境仓皇逃窜。
粉饼失踪前夕,宋希濂跟手下人讲道:“眼下的局势明摆着,西南这块地儿快守不住了,整个大陆都没法待了。蒋介石也没啥好主意,咱们去台湾的路也走不通。往后他管不到我头上了,我还何必去受那份窝囊气呢!”
11月份那会儿,宋希濂看着那些无路可走的残兵败将,给他们打气:“咱们在战场上是被共军打败了,但咱可不想当他们的俘虏。咱们都是三民主义的铁杆粉丝。现在,咱们打算翻过大雪山,跑到老远的地方,重新找个落脚的地儿。”
现在,宋希濂对蒋介石心里头全是怨气,就连他以前常挂在嘴边的三民主义信仰,也变得没那么坚定了。
12月19号那天,大渡河的沙坪地方,宋希濂手下剩下的那点人马被解放军给团团围住了。
眼看完全没机会逃跑,宋希濂就从腰里掏出手枪,打算往自己头上打,结果被警卫排长迅速抓住手,自杀没成。
就在这时候,人民解放军到了,宋希濂和他手下那些剩下的人,全都被解放军给抓了起来。说起那时候的事儿,跟着宋希濂一块儿跑的许开元,以后提起来说:
宋希濂被抓后,把随身带着的四千两金子,都跟解放军的头儿说了个明白。他讲,这金子都是老百姓辛苦挣来的,得交给你们军队。
宋希濂虽然把黄金都上交了,但他心里头其实并不买共产党的俘虏政策账。说实话,这种政策以前压根儿没有过。所以嘛,他就跟解放军的干部吵了起来。
之后,宋希濂被转到了峨眉县和乐山县的战俘营进行监禁。在那段日子里,宋希濂心里五味杂陈,想过不少事儿,甚至动过念头要给自己的铁哥们儿陈赓写封信。但一想到他们俩现在的天壤之别,他最终还是把这个念头给压了下去。
1950年的时候,宋希濂被押送到了重庆,被关在了白公馆里头。
听说宋希濂被关在白公馆,陈赓特地找了个空儿,去探望了他一下。
碰面那一刻,宋希濂和陈赓都愣住了,好一会儿没说话。最后还是陈赓先打破了沉默,他笑着说:“嘿,你好啊!瞧你这身子骨还挺硬朗,真不错!”
听完陈赓的话后,宋希濂沉默不语。原因是,他心里头真没啥好回应的。
那时候,是陈赓牵线让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他却没能坚守住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他决定退出党组织,转身站到了蒋介石那边。现在看看,陈赓已经成了解放军里的大官,而他宋希濂呢,却成了解放军的战俘,这世事变化,真是跟做梦一样。
看宋希濂闷声不响,陈赓接着问道:“咱俩最后一次碰头是在啥时候啊?”
这时候,宋希濂情绪高涨地开口了:“要说1936年那‘双十二事变’以后啊,你跑到西安警备司令部来找我,还记得不?”
在这次的会面之后,宋希濂对共产党的俘虏政策深信不疑,并由此产生了诸多转变。
1954年6月份,宋希濂被安排去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他在那儿得继续参加学习和思想转变的活动。
1959年12月4号,宋希濂因为表现挺不错,进了首批被特别释放的人员名单。打那以后,宋希濂就重获自由了。
之后,宋希濂全心投入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工作。聊起台湾和祖国大陆分隔的现状,宋希濂表示:
这场灾祸……是人搞出来的!只要是人做的,那就有转机。咱们已经历了太多磨难和波折,不能再让这种悲痛继续下去……不管是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还是站在百姓家庭团聚的人道角度,我们都得大声呼吁,支持祖国和平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