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网红被骗千万,有什么深刻教训?

永毅精进 2025-03-31 10:10:08
最近B站那个大祥哥的事儿,估计不少人都刷到了吧。就是那个拆迁拿了笔“巨款”,一时风光无两,结果没焐热乎呢,哐当一下,让人给骗了个底儿掉,还背上一屁股债,据说上千万。

这事儿吧,你要说新鲜,好像也不算特别新鲜,类似的故事,隔三差五就能听见个响儿。但搁在大祥哥身上,一个活生生、有粉丝、在屏幕上跟你唠嗑的UP主,这冲击力就有点不一样了。

我琢磨这事儿的时候,脑子里没飘过什么“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大道理,也没想着去道德审判谁。

说实话,到了咱们这个岁数,见过的坑、踩过的雷,自己心里都多少有点数。看这种新闻,更多的是后背有点发凉,然后是那种“过来人”特有的,带着点自嘲和无奈的叹息。

先说说这“暴富”。拆迁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晕乎一阵子。就好比你天天吭哧瘪肚地搬砖,突然天上掉下来一卡车金砖,直接砸你院子里。第一反应肯定是懵,然后是狂喜,接着可能就是……不知所措。

我见过拆迁拿了钱,立马换豪车、到处挥霍,没两年又回到解放前的;也见过小心翼翼存银行,结果通胀加贬值,钱毛了,心里更憋屈的。大祥哥这情况,赶上自媒体这波浪潮,他把自己的“幸运”分享出来,成了流量密码。这事儿本身,没毛病,甚至挺聪明的,知道怎么把资源变现。

问题出在哪儿呢?我瞅着吧,根子可能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或者说人性里头,对“钱”这玩意儿,尤其是“快钱”、“大钱”,总有点控制不住的迷信和焦虑。你看大祥哥火了之后,弹幕评论里,除了羡慕,是不是也隐隐约约有种“你得对得起这笔钱”的期待?

好像你突然有钱了,就必须活成大家想象中“有钱人”的样子,得投资,得理财,得让钱生钱,不然就是“傻”,就是“浪费”。这种压力,搁谁身上都沉。

然后,骗子就闻着味儿来了。这帮人,嗅觉比警犬都灵。他们不一定有多高明,但特别擅长利用人性的弱点。

你看那个骗局,什么虚拟币、高回报,听着就悬乎。但为什么有人信?尤其是一个刚尝到甜头,可能正琢磨着怎么“更上一层楼”的人?

我觉得吧,这里头有几层意思。一是“路径依赖”。大祥哥的钱来得太快太“容易”(当然拆迁本身也有很多复杂因素,这里只说结果),他潜意识里可能就觉得,钱这东西,是不是有更快的搞法?

跟他拍视频、做内容比起来,那种“钱生钱”的游戏,听起来多诱人,多“高级”?这就像赌桌上赢了一把大的,下一把总想押个更大的。

二是“圈子”问题。人一有钱,或者说社会地位一变,身边围上来的人就不一样了。以前跟你光膀子喝啤酒撸串的兄弟,可能还在原地踏步;这时候凑过来的,可能就是西装革履,张口闭口“项目”、“风口”、“认知变现”的主儿。不是说这些人都坏,但这里头鱼龙混杂,水深得很。

对于一个突然跨越阶层的人来说,很难一下子分清谁是真朋友,谁是来“割韭菜”的。人家可能几句行话、几个看似高深的概念一抛,你就容易晕。加上点人情世故的绑架,什么“朋友介绍的”、“看你面子”,一来二去,就容易上套。这跟智商关系不大,更多的是经验和对人性的洞察力,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得靠时间和经历去磨。

三是,咱们这个时代,是不是有点太鼓吹“弯道超车”了?好像人人都想找捷径,一夜暴富成了很多人的终极梦想。媒体上充斥着各种“成功学”,告诉你只要抓住机会,就能改变命运。这种氛围下,人就容易急躁,容易相信那些“看起来很美”的故事。

骗子正是利用了这种集体性的焦虑和渴望。他们给你画的饼,恰恰是你心里最想吃的那个。大祥哥这事儿,不过是把这种普遍心态,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给演出来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会觉得,这跟我们普通中年人有啥关系?我们没拆迁,没暴富,每天还不是得为柴米油盐、房贷车贷、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这些破事儿发愁?

关系大了去了。

你看,大祥哥被骗的那个心态,那种对财富增长的焦虑,那种想“搏一把”的冲动,咱们普通人身上,难道一点没有吗?炒股亏得倾家荡产的,投资P2P血本无归的,被各种“加盟”、“代理”忽悠瘸了的,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可能金额没那么夸张,但那种掉坑里的滋味,那种悔不当初的心情,是相通的。

咱们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职场上可能还面临着“35岁危机”,看着存款数字,心里能不慌吗?谁不想让日子过得宽裕点,谁不想给家人更好的保障?这种压力下,看到别人发财,心里那种羡慕嫉妒恨,掺杂着“为什么不是我”的失落感,是真实的。这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个“机会”,能让你轻松一点,你会不会心动?哪怕理智告诉你可能有风险,但侥幸心理会不会占上风?

更“扎心”的是,我们可能没有大祥哥那种“一飞冲天”的运气,但我们同样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下。经济下行,裁员潮,行业变革……哪个浪头打过来,都可能把我们辛苦积攒的那点家底给拍散了。我们可能不会被骗走一千多万,但一次不大不小的投资失败,一次失业,一场大病,就足以让一个中产家庭摇摇欲坠。

所以,看大祥哥的故事,与其说是看热闹,不如说是看镜子。镜子里照出的,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对财富的不安全感,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在时代洪流中,那种身不由己的脆弱。

这事儿,你说能怪谁?怪骗子太坏?当然。怪大祥哥太贪?也许有那么点意思,但人性如此,苛责起来没太大意义。怪时代太浮躁?好像也对。但怪来怪去,日子还得过,坑还得自己躲。

我个人觉得吧,这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

第一,对“快钱”得有点敬畏之心。那玩意儿烫手,来的快,去的可能更快。守住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财富,比啥都强。老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话糙,但理不糙。你驾驭不了的东西,最好别碰。

第二,永远别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尤其是在你不熟悉的领域。隔行如隔山,人家吃这碗饭的,研究的就是怎么让你掏钱。保持谦虚,多听听不同意见,尤其是那些“不好听”的意见,关键时刻能救命。少信点“暴富神话”,多琢磨点怎么把手头这点事儿做好,把小日子过稳当了。

第三,人啊,得知足,也得认命。不是说让你躺平,而是要接受世界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运气这玩意儿,谁也说不准。踏踏实实挣来的钱,花着才安心。别老想着跟别人比,尤其是跟那些“看起来很风光”的人比。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屏幕后面的辛酸,你未必看得到。

说到底,大祥哥这事儿,就是一个现代版的“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的故事。放在咱们普通人身上,可能没那么戏剧化,但道理是相通的。人到中年,最大的智慧,可能就是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和预期,然后,尽量稳稳当当地,把这艘叫“生活”的破船,开到下一个港口。至于那些惊涛骇浪,能避开就避开,避不开,也只能咬牙挺着。

就这么个事儿,唠叨了半天。也没啥高深的理论,就是点个人瞎琢磨。大家听听,觉得有那么点意思,就琢磨琢磨;觉得是瞎扯淡,就当我发了几句牢骚。日子嘛,不就是这样,一边看着别人的故事,一边掂量着自己的脚步,偶尔骂骂咧咧,偶尔也得给自己鼓鼓劲儿。行了,不说了,该搬砖的搬砖,该带娃的带娃去吧。

0 阅读:0
永毅精进

永毅精进

说相声的方式来解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