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发现神秘山洞,每年吐上万斤鱼,村民:想吃得到清明

拾光说社会 2024-04-23 21:54:42

怪事年年有。2012年,在湖北十堰市谭山镇的一处山洞,就发生了奇事:每逢清明前后,当地百姓就能在山洞里弄到美味的佳肴!

这道美味就是说不清的大鱼,从洞口水里流出来,拿着鱼篓随便一兜就是几十斤。不但鱼好打,鱼的味道更是一绝,粉嫩多汁没有土腥味,还没有乱刺。

当时,第一个发现这个奇观的是一个人上山砍柴,口渴找水喝来到此洞。不料,他用手掬水的时候,突然发现水里好多鱼,多到几乎可以触手可及。

后来,附近的人家纷纷来看稀奇,你一篓我一篓地逮鱼,竟然有上万斤大鱼。

人们乐不可支,不但“天上掉馅饼”,吃不完还能拿到集市去卖,真是太赚了!

然而,当这个好消息众人皆知的时候,传到了十堰市领导的耳朵里。领导也颇为震惊:难不成这鱼是山洞里自己生出来的,可数量怎么那么多?

于是,领导派相关部门去查探。待专家去了以后,大吃一惊。专家立刻阻止了还在逮鱼的人们:“大家快停手,这鱼不能逮!”

人们正逮得欢,谁也没注意他的话。专家急了,拨开人群直接跳进水里。他抓起一条大鱼喊道:“乡亲们,你们逮的不是普通的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啊!这鱼数量已经很少了,不能再逮了。”

听说是保护动物,许多人渐渐停了手。这时,当地村民皮建荣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都说小时候就看到这种鱼,所以现在也不知道流了多少年了,至少几百年了吧!谁也不知道这鱼是稀有品种。”

不知者不为过。看到村民不再逮鱼,专家才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跟大家开始答疑解惑。

原来,村民们一直捕捉的鱼叫多鳞白甲鱼,堪称活化石、赤鳞鱼、泉鱼,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

多鳞白甲鱼刚从洞口流出时,鱼鳍为白色,随时间推移由白色变为鲜红色,而一旦变成鲜红就预示鱼快流完了。

多鳞白甲鱼是鲤形目鲤科白甲鱼属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渭河、长江、淮河等水域,喜欢在水质清澈的溪水中生活。多鳞白甲鱼身体细长,侧扁,通体灰褐色,只有腹部是灰白色。

最长寿命可达20年之久。多鳞白甲鱼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每年10月份,它们就会游到熔岩与溶洞的泉水里过冬。到了来年四月份,它们就会离开泉水游到更温暖的地方繁衍后代。

然而,多鳞白甲鱼在水温低于2度时,就会冻死;水温高于28度时,又会热死。所以,谭山镇的这个山洞,是喀斯特地貌,洞里的水是溶蚀水,长年累月地把石洞腐蚀成多个大小不一的洞穴。

由于溶洞里冬暖夏凉,地下水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0度左右,因此,每年冬天,多鳞白甲鱼就组团浩浩荡荡来到流鱼洞里过冬和交配繁殖。

等到天气逐渐热起来的时候,这些洞穴住客再游出洞外找寻更合适的家园。

近年来,由于旅游资源开发、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野生多鳞白甲鱼的数量急剧减少,一度有灭绝的危险。

所以,专家看到如此巨大数量的多鳞白甲鱼被捕捞,怎么不痛心疾首?

专家们的一番话,让许多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本来勤劳朴实的农民,就喜欢在地里踏踏实实地过日子。

没承想,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儿,忍不住过来捡便宜,结果却差点酿成大错!

村领导带头给专家们鞠躬,保证以后再也不逮鱼了。还派了人手,每年清明提前在洞口守着,严防再有偷偷捕鱼的人。

村民们坚守山洞一下就是许多年。这个“流鱼洞”也成了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

每年清明时节,就有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观赏流鱼的奇观。接待游客管吃管住,村民因此有了副业收入。为深明大义、信守承诺守护二级保护动物的村民点一个大大的赞!

作者:荷雯

编辑:桢桢

0 阅读:0

拾光说社会

简介:写平凡故事,聊真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