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改革家吴起和商鞅为何都死得那么惨?
阿德恶聊球
2019-12-23 16:00:27
战国时期,以魏国任用李悝变法为开端,各国纷纷尝试变法。除燕国外,赵、韩、魏、秦、楚、齐都有过变法的经历。不过奇怪的是,除了吴起和商鞅下场凄惨外,其余的变法者似乎都得到了善终。这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下面且听我细细道来。
法家思想的内容
法家思想分三派,分别是“术”、“势”、“法”。
“法”乃变法之法,讲究赏罚分明,法不徇私,代表人物就是商鞅、吴起。
“术”乃术为法用,强调君王的驭下能力,中心点在君王,代表人物申不害。
“势”乃讲法兼势,主张看准势的变法,从而达到强兵富国的目的,代表人物慎到。
这三种流派,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各自的辉煌时期也不同。比如法之流派便在战国时期大放异彩,而术之流派则明显更适用于后面的封建王朝时期。
韩非子乃法家三派集大成者
赵、韩、魏、齐变法者得以善终
一、赵国变法者赵武灵王
赵国的变法运动名叫“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参考北方三胡的作战模式研究出来的骑射战法,属于军事上的变法。
这一变法本质上与赵国贵族的利益并不冲突,仅仅是要求贵族接受胡人的思想,这并不难做到。且发起变法的人乃是赵国的王,没人拥有处死他的权力,也就谈不上什么善终了。
二、韩国变法者申不害
韩国变法者申不害,乃是韩昭侯时期的变法者。申不害正是在韩昭侯支持下才开始变法的,那么在韩昭侯在位之时,自然能够得以善终了(申不害比韩昭侯死得早)。
三、魏国变法者李悝
魏国变法者李悝,乃是变法者中的先驱人物,他得以善终的理由和申不害类似。在魏文侯死后一年,李悝就死了,算是寿终正寝。
四、齐国变法者邹忌
齐国变法者邹忌,乃是齐威王时期的变法者。其实与其说邹忌进行的是变法,倒不如说是改革,因为他的许多诸如劝谏君王广开言路,整治官吏的措施,只是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并不是彻底的翻新。因此,邹忌走的是改革路线而不是变法路线,那么自然也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这也是他能够善终的原因。
吴起、商鞅惨死的原因
一、商鞅惨死的原因
商鞅乃是法家思想中“法”的代表人物,即变法之法。变法之法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依法治国,法凌驾于一切之上,作为一切事物的准则。而法派和术派、势派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它的作用范围是包含了除君王以外的任何人。这就会带来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既容易得罪上层贵族,也容易积怨底层百姓。
1.上得罪贵族
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史记·商君列传》
在商鞅刚开始变法的时候,太子犯法了,因其是王的继承人,不能对其动刑。于是商鞅就盯上了太子的老师,并对其施以黥刑。
2.下积怨平民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还加入了轻罪重罚,最终使得秦国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平民百姓对其深深的恐惧,这是极其讽刺的。因此,底层百姓对于商鞅应当是恨之入骨的。
因此,在秦孝公死后,支持商鞅的人不在了,他便被诬造反,且无人为其辩驳,只逼得他不反也得反,最后被处以五马分尸之刑。而他惨死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得罪了几乎整个秦国。
二、吴起惨死的原因
吴起像
吴起变法的地方是楚国。楚国因地处南方,文化落后,所以其眼中先进的文化就是周文化。这就导致楚国有意无意的效仿周王室的制度,包括分封。其结果就是楚国的贵族旧势力异常强大。
因此,在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势力就马上将这个损害了他们核心利益的罪魁祸首给杀死了(虽然这群杀吴起的贵族也因破坏先王遗体被灭族,但不正好说明了他们对吴起的痛恨吗)。
结语
战国时期改革家吴起和商鞅为何都死的那么惨?
可以看到,变法者能够善终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支持他的君王去世之前先去世,李悝、申不害就是最好的例子。
类似商鞅、吴起一样的变法者,其不得善终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失去了君王的支持。因为变法就意味着推翻前法,施行新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触及贵族的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变法者一旦失去了君王的支持,那么他们离死亡就已经不远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