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重磅发布!

星弘康康 2024-09-06 01:43:54
孙子林教授详解更新亮点

《国际糖尿病》

与2021版共识相比,新版共识有哪些更新和亮点?

孙子林教授

新版共识主要有以下变化:①根据近几年获得的流行病学数据,对糖尿病微血管疾病(DMiVD)的流行病学现状进行了更新和调整;②将糖尿病心肌病囊括到DMiVD所涵盖疾病中;③DMiVD相关危险因素部分,除了传统危险因素,还补充了一些新型危险因素;④基于最新循证证据,对降糖、降压、调脂、改善微循环等药物进行了完善,增加了新药证据和推荐;⑤增加了DMiVD非药物治疗方法推荐;⑥明确DMiVD分级诊疗路径,尤其在基层与大医院之间。通过明确DMiVD早期筛查,能够进行更合理、更科学的分级诊疗和管理,同时可给予基层医生明确指导,告知其何时为患者进行何种治疗,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若不能做需及时转诊,这也是新版共识区别于其他指南最重要的一大亮点。

《国际糖尿病》

DMiVD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DKD筛查的人群、起始时间和频率是什么?

孙子林教授

DMiVD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性别、年龄、遗传或家族史、糖尿病病程等是不可干预因素,无法改变。我们特别关心可改变危险因素,其可分为3个层面:①代谢层面:高血糖排在首位,此外还有血脂异常、高血压、超重/肥胖等;②行为层面:不良膳食结构、体力活动过少、吸烟、饮酒等,需要患者改变自身行为;③新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逐渐被重视,成为新的危险因素,也可归入代谢层面。

正如其名,新版共识特别强调DMiVD筛查,因其早期常无症状,若能早期干预,预后将会更好,故加强早期筛查价值斐然。不同DMiVD筛查的人群、起始时间及频率相似,以DKD为例,所有2型糖尿病(T2DM)患者确诊时立即筛查肾脏病变,以后每年至少筛查1次;1型糖尿病(T1DM)患者确诊5年后筛查肾脏病变,以后每年至少筛查1次。

当然,这只是现阶段定义的筛查起始时间,未来或许有变。随着糖尿病筛查常态化,有机会更早发现糖尿病,患者此时血糖水平不太高,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未必需要立即筛查。之所以现在强调T2DM一经确诊就要筛查,是因为相当多T2DM患者确诊时间较晚,血糖水平已很高,存在蛋白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可能。同样地,未来也应基于更好的研究数据来个体化确定筛查频率。

《国际糖尿病》

DKD筛查指标有哪些?其诊断标准是什么?何种情况下考虑肾脏病变为非DKD引起?

孙子林教授

新版共识推荐3种DKD筛查指标:①尿常规:尿蛋白阳性反映肾脏受累情况,可作为早期筛查DKD的参考指标,在基层已得到很好普及,可行性高。②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是DKD早期损伤标志物,检测操作简便。当然,不同地区条件不一,沿海地区更有优势。③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鉴于肌酐检测已被普及,基于肌酐的eGFR测定也具备较好的可行性。

DKD主要诊断依据为UACR>30 mg/g和/或eGFR<60 ml/min/1.73m2持续超过3个月。具体来说,排除干扰因素后,3~6个月的3次检测中≥2次UACR≥30 mg/g或UACR≥30 mg/24h(≥20 μg/min);eGFR<60 ml/min/1.73m2持续3个月以上。当然,还需考虑排除其他非DKD引起的可能,比如存在以下情况:①T1DM病程较短或未合并DR;②eGFR年下降超过5 ml/min/1.73m2或急剧下降超过30%;③尿蛋白迅速增加或出现肾病综合征;④顽固性高血压;⑤出现活动性尿沉渣;⑥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⑦ACEI/ARB治疗后2~3个月,eGFR下降>30%;⑧肾脏超声发现异常。因此,尿常规异常或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等情况,不一定是DKD,要注意与尿路感染、自身免疫性肾病、慢性肾炎、肾脏结石或肿瘤等进行鉴别。

《国际糖尿病》

新版共识强调中成药在DMiVD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请您谈谈这一改变的依据是什么?

孙子林教授

在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大医院,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仍较困难,现有治疗DMiVD的西药疗效并不确定,循证医学证据相对不足。但在中国,我们有先天条件,中医中药是我们的瑰宝,其在微血管并发症防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中医中药循证证据越来越多,使得我们有机会让更多中医中药进入共识中来。与相关指南有所不同,新版共识基于专家观念及现有证据,对中医中药进行了推荐,以期充分发挥祖国医药瑰宝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国际糖尿病》

新版共识推荐植物药桑枝总生物碱作为DMiVD防治中血糖管理的常用降糖药物之一,且研究显示其具有DKD治疗潜力。请您谈谈其降糖获益及治疗DKD机制如何?

孙子林教授

桑枝总生物碱源于中医古籍瑰宝,历时21年研发,揭示其通过抑制α-糖苷酶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重作用降低血糖,并于2020年3月在中国获批用于T2DM治疗,是首个获批的天然降糖药物。与其他种类降糖药物不同,新版共识将其归入植物药一类,且目前仅推荐桑枝总生物碱这一种药物。

桑枝总生物碱的Ⅲa期临床研究已于2021年发表在Diabetes Care,在600例T2DM患者中头对头比较桑枝总生物碱与阿卡波糖的疗效和安全性[2]。从结果来看,治疗24周时,桑枝总生物碱使HbA1c自基线降幅达1%,阿卡波糖组降幅为0.86%(P=0.12),提示其降糖疗效不劣于阿卡波糖,显著降低空腹血糖且与阿卡波糖相当(图1);治疗16周时,桑枝总生物碱带来的餐后1h血糖降幅显著优于阿卡波糖,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且与阿卡波糖相当(图2),提示其除了有类阿卡波糖作用外,可能还通过其他机制发挥降糖作用;安全性方面,桑枝总生物碱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更低(图3),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可能更适用于中国T2DM患者。

图1. 治疗24周时,桑枝总生物碱降低HbA1c不劣于阿卡波糖,显著降低空腹血糖与阿卡波糖相当

图2. 治疗16周时,桑枝总生物碱带来的餐后1h血糖降幅显著优于阿卡波糖,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且与阿卡波糖相当

图3. 桑枝总生物碱治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更好

桑枝总生物碱的降糖获益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我们也期待能够得到更多研究证实。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降糖药不能仅仅降糖疗效好,还要提供降糖外更多获益。正如新版共识对于降糖药的排序,除了考虑降糖疗效,对微血管病变防治有效的更具优势,会被优先推荐。桑枝总生物碱也展现出DKD治疗潜力,从待发表的Ⅳ期临床研究[3]数据来看,其单药治疗28周,可使近60%的T2DM合并微量白蛋白尿人群的UACR降至正常;基础研究[4]也表明,其可显著改善肾功能、显著缓解肾脏病理损伤、显著改善肾脏纤维化;更多机制研究正在进行中,包括对线粒体稳态的影响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

结语

DMiV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早期识别及有效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新版共识为DMiVD的筛查与防治提供了详尽的专业指导和建议,在降糖药物推荐中,植物药桑枝总生物碱片首次被纳入共识,这基于其21年研发所积累的坚实循证,期待这一祖国医药能够为中国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参考文献:

1.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基层内分泌代谢病学组. 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2024). 中国全科医学. 2024; 27(32): 3969-3986.

2. Qu L,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ulberry Twig Alkaloids Tablet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Double-Dummy, and Parallel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Diabetes Care. 2021; 44(6): 1324-1333.

3. Data on file.

4. Li C, et al. New anti-diabetic drug Morus alba L. (Sangzhi) alkaloids (SZ-A) improves diabetic nephropathy through ameliorating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 diabetic rats. Front Med (Lausanne). 2023; 10: 1164242.

1 阅读:51
星弘康康

星弘康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