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越冬秘诀,高海拔温差挑战,积雪覆盖管理,敢种吗?
在寒冷的冬日,很多农作物都难以抵御那彻骨的寒冷,纷纷趴在地上,没了生机。你能想象吗,有一种农作物,它得顶着凛冽的寒风,在高海拔地区艰难生存,还要应对那巨大的温差,时不时还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它就是冬小麦。你知道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种出冬小麦的概率有多大吗?大概只有不到60%。这数据是不是让人挺震惊的?
在我们乡下,有个老李头,种了一辈子地。前几年,大家都一窝蜂地去种那些所谓的“热门”农作物,老李头却突发奇想,想在自家自留地里种冬小麦。要知道,他们那地处华北地区,冬季可冷了,而且还经常下雪。村里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觉得他就是在瞎折腾。
老李头可不甘心被大家说不,他满心期待地把麦种播下,每天都去地里查看。刚开始那几天,麦苗倒是破土而出了,嫩绿嫩绿的,看着挺让人高兴。可是,这好景不长,随着冬季一天天冷起来,麦苗的状态越来越差。才短短15天,好多麦苗的叶片就开始发黄、枯萎,就像被霜打过一样。
老李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就出了这种状况呢?直到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网友分享的经验。原来啊,冬小麦在种植前,得对土地进行精细整地,让土壤疏松透气。老李头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只图省事儿,没把地整好,导致麦苗扎根不深,一降温就受不了。
这网友还提到,在高海拔地区种植冬小麦,得选一些适应低温和强光照射的品种。比如说新麦26、济麦22等,这些品种相对来说比较耐寒。还有一些冷门品种,像轮选987,它不仅耐寒,对土壤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还有扬麦13,抗逆能力挺强的;山农28,虽然个头不算高,但抗倒伏能力很不错,这些品种都可以考虑试试。
在积雪覆盖管理方面,也有不少讲究。老李头按照网友的建议,给麦苗盖上一层羊粪,这就好比给麦苗盖了一层“保暖被”。这羊粪不仅能增加土壤肥力,还能起到一定的防寒作用。但是,也不能盖得太厚,不然麦苗吸收不到阳光,也会影响生长。一般积雪超过一定厚度,比如30厘米,就需要人工清理一部分,让麦苗能透透气。
在南方一些省份,比如四川、云南,地形比较复杂,有高山、丘陵。冬小麦种植在高海拔地区的难度虽然也大,但和一些北方地区比,又有点不一样。有个四川的种植户张大姐,在高山上种冬小麦。她说,刚开始种的时候,她心里也直打鼓,毕竟这边冬天也不是很冷,可偶尔也会下大雪。张大姐发现,和北方冬小麦比,南方的冬小麦似乎更怕积水。所以,在灌溉这块,她特别注意控制用水量,避免土壤积水。
一个月后,老李头的冬小麦有了转机。在精心的照料和对种植技巧的不断摸索下,麦苗渐渐恢复了生机,又开始茁壮成长。老李头的成功让村里不少人又改变了看法,原来在高海拔地区种冬小麦,也不是不可能。
冬小麦的生长周期也比较长,从播种到收获,一般需要8个月左右。在这期间,它得经历播种期、冬前生长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有特定的要求。就像越冬期,要是温度太低,麦苗容易受冻;若是气温突然升高,麦苗又会迅速生长,消耗过多养分,导致抗寒能力下降。
比如说,在华北地区,冬前小麦长到一定程度,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比例是1:1 。这期间,要是遇上一场大雪,积雪深度超过10厘米,能把麦苗都给埋了。这时候,麦苗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温暖的小窝,能安全度过冬天。而东北地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又有所不同。东北冬天更冷,积雪更厚,有的地方积雪能达到1米多厚。
那冬小麦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生长,到底值不值得呢?冬小麦产量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亩产在400 - 600公斤左右。而且它面粉做的面食能存放较长时间,不容易变质。另外,冬小麦是很多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种好了,能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不过,在种植冬小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突发的气候灾害,一场寒潮、暴雨,都可能打乱冬小麦的生长计划。但这也正是种植的乐趣所在,在不确定中,不断尝试,总会找到适合当地的一套种植方法。
最后我想问大家,在高海拔地区种冬小麦,你有没有什么别的小秘诀或者独特的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