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4月,中国大陆战场上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后,由李宗仁临时主持的南京国民政府,呼吁双方停战,是为“北平和谈”。

在国共双方的初次谈判中,有不少国民党纷纷望风而降。毛主席表示:可以接受大部分国民党投诚,但唯独何应钦不行。
令人疑惑的是,就连与毛主席为敌的蒋介石,也多次评价何应钦:我看不上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和蒋介石都不约而同地藐视何应钦?

在波澜壮阔的近代史中,何应钦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蒋介石得力爱将,为何后来反目成仇何应钦位列国民党“八大金刚”之首,在外界被视为蒋介石的“嫡系”。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多次称赞何应钦是自己的“得力爱将”,国民党内甚至有过这样的说法:“没有何应钦,就没有蒋介石。”
可到1948年8月,蒋介石在评价何应钦时却这样说道:“此人推过争功之技术,机巧已极,无骨气,无人格,诚枉费我一生之心血。此亦为余平生最大失败之一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蒋介石对何应钦的评价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急转直下?
从嫡系挚友到反目成仇,蒋、何两人又曾发生过怎样的恩怨纠葛?
1913年,何应钦前往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进修,蒋介石是他的同校校长。

也正是在留日时期,蒋、何二人结下同窗之缘。
两人学成归国,投身国民革命,参加东征战役期间,蒋介石被任命为两团总教官,是何应钦的直属上级。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蒋介石继承孙中山的位置后,蒋更是把自己的嫡系部队国军第一军交给何应钦,让他担任军长。

蒋介石对何应钦的提拔之恩,由此可见一斑。
可随着何应钦在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他逐渐萌生了对蒋介石取而代之的想法。
1927年,宁汉合流后,政治实力不足的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而何应钦在蒋介石危难之际,放弃了对蒋的支持,转而与李宗仁、白崇禧共同把持军政大权。

也正是从此时开始,蒋介石逐渐失去了对何应钦的信任。
1928年,蒋介石恢复军职,发动二次北伐后,便除去了何应钦兵权,只给了他一个参谋长的闲置,让他留守南京。
到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何二人的矛盾更是公开化:在蒋介石被张学良囚禁之际,何应钦却自命“讨逆军总司令”,轰炸西安。

何应钦想要对张学良施加军事压力,进而迫使张学良杀死蒋介石,从而为上位铺路。
对于何应钦的这点小九九,蒋介石又岂能不知?
在蒋介石重返南京,获得人身自由后,两人的关系跌至冰点,蒋介石晚年对何应钦极低的评价,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毛主席对何应钦的评价与蒋介石几乎如出一辙?
毛主席批评的亲日派,坚决拒绝何应钦投降与蒋介石不同的是,毛主席并没有与何应钦有过直接的接触。

但毛主席对何应钦的评价,几乎与蒋介石极为相似,毛主席曾多次斥责何应钦:是国民党内的“软骨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早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期间,何应钦就是蒋介石“清党”的坚定支持者。
不少共产党人从那时起,就与何应钦有过一笔血债。

对何应钦来说,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三民主义,他都不肯相信:所谓的反共立场,不过是他加官进爵之路上的阶梯。
因为何应钦积极支持蒋介石反共,所以即便蒋介石知道了他“唯利是图”的性格后,也依然对他委以重任,让何担任第三、四次的“围剿总司令”。

除了对同胞刀兵相向外,何应钦在处理外事时也是极尽媚态。
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有过日本留学经历的何应钦,在国民党内唱起了“中日亲善”的调子,一副汉奸嘴脸已初见端倪。

日本意识到何应钦是可被利用的对象后,立即派遣梅津美治郎于1935年7月同何应钦谈判华北自治一事。
面对日军要求撤换华北抗日爱国将领、华北地区去军事化等无理要求,何应钦几乎在对日谈判桌上全盘接受,这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何应钦在前线屡战屡败,却在“反共”一事上表现十分积极。
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突袭叶挺、项英指挥的新四军部,被周总理痛斥为“手足相残,千古奇冤”。
抗战期间国共双方武装的同室操戈,最终便宜的只能是日本侵略者,而这一切正是出自何应钦的手笔。

对此,曾有历史学家曾多次在文章中痛骂何应钦:“对蒋介石的抗日、妥日、反共之政策紧步后尘,积极卖力”。
1945年抗战胜利后,何应钦在接受日方代表冈村宁次递交投降书时,弯腰鞠躬的弧度甚至比冈村宁次更甚。

日本投降仪式结束后,何应钦甚至多次与冈村宁次秘密会晤,称愿在战后与日本继续合作,共同“反共”。
何应钦的这副汉奸嘴脸,让他成为了国共两党所共同鄙夷的对象。
在四一二、皖南事变中,何应钦欠下我党的一笔笔血债,让毛主席注定绝对不会接受他的投降。

那么,被国、共两党共同鄙视的何应钦,身后结局究竟如何呢?
受双方鄙夷的何应钦,晚年结局如何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不肯被我党接纳的何应钦,只好跟着逃出大陆,过着苟延残喘的后半生。

可早年曾一度是蒋介石嫡系的何应钦,在后半生并没有受到二蒋父子的重用。
考虑到何应钦存在背叛的可能,蒋介石只给了何应钦一个“战略顾问”的闲职,从此何应钦再也没有过带兵作战的经历。

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何应钦受麦克阿瑟之邀前往东京,秘密同麦克阿瑟商量,计划用25万国军反攻大陆。
但麦克阿瑟在听闻何应钦在抗日战场上屡战屡败的臭名之后,便婉拒了他的计划,并且称何应钦的计划不具备军事可行性。

在遭到麦克阿瑟的一顿冷嘲热讽后,何应钦彻底淡出政治舞台,晚年郁郁寡欢的他,在台湾组建“高尔夫球俱乐部”,过着百无聊赖的后半生。
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积极推行“两岸三通”时,晚年的何应钦又唱起反调,称其为“阴谋”,为台独站台打气。

或许是上天的惩罚,1986年何应钦忽然在家中中风,一年后便在心脏衰竭和半身不遂的痛苦中一命呜呼,结束了他荒诞无耻的一生。
参考资料:
人民政协报:2021-04-15:斯诺报道皖南事变真相
人民政协报:2017-02-23:蒋介石“夺”何应钦兵权

